春节期间,遇到小学时代的王老师,邀请他来家里做客,听他聊及关于村庄里小学、关于他的历史。
王老师简介:
1948年出生,读过四年制小学,然后又读了两年初中。1969年7月在村里小学任教。
当时是民办教师,简称民师,顾名思义就是有文化的农民当教师。
村庄里的小学概况:
1969年-1975年:当时村庄里有1000余名村民。小学实行的五年制,有三间教室,4名老师,130名学生;由于缺乏教室与老师,学校实行隔年招生;收费类别为学杂费+书费,一学期共计1.5元。
1976年-1980年:学校由三个班级扩展到四个班级,五名教师,学生规模达到170人;收费类别为学杂费+书费,一学期2元。
1981年-1985年:学校发展到五个班级,正式成为完整的建制小学,6名教师,学生发展到200人。这一时期,学校不再向学生收费,由村里统筹办公费用。
1986年-1998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不再收取学生书费,仅收取学杂费;同一时期,村里不再负责统筹村小的办公费用。
1999年-2008年:由于撤点并校,学校仅剩下3个班级,4名教师,不到100名学生;同一时期,国家对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2001年开始实行小学六年制。
2008年:王老师退休,离开了工作近40年的三尺讲台;14600个日夜里,教授过2400余名学生。
2016年:村庄里有1580个村民,40余名留守儿童,学校仅剩3个班级,一、二、三年级分别一个班,一、二年级开设数学、语文;三年级开设有数学、语文、英语、综合(品德与社会);学生们要到离村庄3里地外的地方读四年级以上的课程。
王老师的薪资概况:
1969年-1971年:这个时期,国家不支付民师工资,但发补助;当时王老师的工资是每天挣1工分+每个月3元的补助,其中补助每年发放8个月,假期是没有补助的。
1972年-1982年:工资上升为每天1工分+每月6元的补助,而且是全年12个月的补助。
1982年-1989年:1982年后就没有了工分制,1982年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师队伍进行整顿,实行颁发教师任用证、教师试用证;工资部分实行村统筹(教育附加费)+国家补助,每月32元。
1990年-1994年:国家正式对民办教师队伍整顿,实施评职称制度;类似部队官阶制度,小学分小一、小二、小三、小高四个等级;并建立档案,一式四份(乡、县、市、省),颁发教师资格证,国家正式发放工资,每月150元。
1995年,国家出台由民办教师通过考试成为正式公办教师政策,工资上调为每月400元。
2000年,工资上调为每月700元。
2005年,工资突破四位数,上调为每月1300元。
2008年,退休时,工资为1450元。
退休后,每隔两年左右,工资会上调一次,2016年退休工资为2800元。
当问及每个时期工资够基本的生活费麽时,王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且讲了两个故事:
一、刚工作的时候1个工分大概是2毛钱,而当时的红薯干是1毛4分钱1市斤;
二、1972年,王老师结婚时,给新娘买衣服+见面礼+请一个生产队的村民喝了顿酒,总共花了不到100元。
除了教学,王老师家里也种了几亩田。
写在最后
本来是询问王老师教育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谁料他却谈起令他感到悲伤和遗憾的事情:村小对村民的基础教育的最后一道堡垒,由于我们村是全乡最边远的一个村庄,师资和硬件设施的缺乏,在本该培养出一些优秀、聪明孩子的时候却没有做出来。
同时,相比有完整建制村小的时候,为了求学,现在村里的家长和孩子都吃了很多苦:1、安全问题,有些刚刚六岁的孩子就要跟着大孩子徒步到三、四里外的地方读书;2、家长成本增加了,天冷或者坏天气的时候要接送孩子或让孩子花钱坐车去读书。
我1994年-1999年在村小读书,儿时的时光大多在这里。
和王老师聊完,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来,作为纪念,一则算是对这辈人民教师致敬;二则再思索今日村庄里的小学在精准扶贫、乡村建设及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下,我们这些在外的人能够为村庄、为村庄儿童的基础教育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一位来自农村在北京高校工作的老师(其父亲曾是一名民办教师)说到 :现如今的农村,年轻媳妇被迫带孩子去县城或镇上租房子住,老人孤独留守,生活成本都高起来了。男的累死累活挣的钱全泡汤了!]
[一位外出打工的青年人说到:乡村基础教育两免一补了,乡童读书教育成本却上升了!]
[一位乡村建设者说到:那时候民师对扫除文盲和农村里的基础教育做了很大嘞贡献。在农村,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可没少给村里办实事,二者垫定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基础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