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据一些陶瓷鉴藏书籍介绍,浅降彩是借鉴元代画家黄公望山水的技法绘制。
民间藏友若有不错的藏品可交流,现有北京翰海 北京保利 春拍藏品甄选一三一,六七七二,七七六八谢 女士, 以诚相待,方可合作浅降彩以浓淡相同的黑色釉色彩料在白瓷釉上绘制,纹饰经低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粉彩瓷。
浅降彩瓷器的特征是,画面彩料很薄,色调清淡柔和,画幅旁多有画者题记、印章和年款。绘画的题材也非常多,有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浅降彩的器形有瓷版、笔筒、帽铜、瓷瓶等,而食具及茶具也常有之。
笔者经过这1、2年对新浪微博藏家们的观察,相对比较活跃的瓷器藏友网民们对是聚焦在青花、及高古陶瓷方面,而对于浅降彩的关注度相对于其他的粉彩类陶瓷更鲜有灌水。翻阅关于浅降彩的书籍资料,可以得知当时的绘制名家有程门、汪友棠、汪晓棠、汪藩及王廷佐、金品卿等人。
关于对浅降彩的鉴藏圈子相对青花等其他的瓷器,浅降彩收藏的专业户也就仅有数十人。一般这圈子的人,大部分藏家都集中在雅昌上交流。其中广东较为著名的浅降彩鉴藏研究者,莫过于广州的梁基永以及笔者本地的一位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了。查阅关于浅降彩瓷器的拍卖行情,其最高的成交记录是2011年4月份的一场拍卖会中的清代程门父子绘制的浅降彩琮式瓶 (二件)以84万元人民币成交。其次是长风拍卖行2010年6月份的清代同治12年(1873) 程门、金品卿浅降彩书画集锦兽耳四方大瓶,以66.6万元人民币成交。可见相对比其他的百万天价的热门品种瓷器,浅降彩的未来投资前景还是有非常大的上升幅度的。
浅绛彩瓷价值渐变现
近几年,在瓷器收藏中,一种浅绛彩瓷正吸引越来越多收藏者的注意,其身价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古玩市场上,不时可以看到有人在向摊主问询是否有浅绛彩瓷,而摊主自然是把畅销一些的浅绛彩瓷摆出来且要价不低。同时在国内一些拍卖会上也出现了像程门、王凤池这样有名气的浅绛彩瓷艺人的作品,并且逐步有了固定的购藏群体。这种境况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浅绛彩瓷不为收藏者所认知,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收藏者对浅绛彩瓷独特工艺价值的逐渐认识,浅绛彩瓷在市场上还会有所作为。
浅绛彩瓷是一种瓷器彩饰品种。"浅绛"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它是中国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山水绘画技法,浅绛彩瓷则是清代晚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它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纹饰,再染以淡赭、草绿、淡蓝等颜色,经低温烧成的釉上彩瓷。题材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卉等。
从事浅绛彩瓷制作的艺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们大多通书画,能诗擅文,制作浅绛彩瓷时,从图稿、勾画到渲染都是由一人来完成的,使画面自由洒脱,充满了艺术表现力。这种彩瓷特点是在上面题上作者名字,或题上诗句,首次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一体的传统表现手法展现在瓷器上,文化气息浓郁。
同治、光绪两朝是浅绛彩瓷最流行的时候,瓷瓶、瓷板、帽筒、茶壶、花盆等都有制作,在当时风行一时。后来,艺人开始用进口的彩料绘烧瓷器,也就是一种新粉彩,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并代替了浅绛彩瓷。浅绛彩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品种,是清末这段历史上所特有的艺术种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低价销售。后来,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开始有选择地收藏。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在1994年上海拍卖公司曾专门推出了一些浅绛彩瓷,吸引了人们的兴趣。现在,浅绛彩瓷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收藏品种,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有一些民间收藏团体还专门组织了浅绛彩瓷的收藏展览。
在收藏浅绛彩瓷器时,一是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成,受彩料与烧制工艺的限制,彩料与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容易脱落,这在收藏时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浅绛彩瓷在制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平高,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保存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他们有一定的认同,当时的代表人物有:程门,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维;王凤池,字丹臣,其实还有许多未见著录的浅绛瓷高手,只能根据他们的作品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