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非凡的橙子
文 | 非凡
图 | 网络
B站最近搞了个大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我说的就是《后浪》了。
但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后浪》的好坏褒贬的。
我想说的是,何冰——《后浪》的演绎者,怎么就成了这群后浪的网暴对象了?
01
何冰,国家一级演员,在大荧幕上塑造了多个优秀的角色。
何冰不仅是演技在线,而且从来不通过花边新闻、蹭热度等为自己赚取流量。
这一次,何冰通过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一段文案生动的演绎。
我们不说他演讲内容的本质如何,对于他演讲的功底,我实在佩服。
但何冰成了后浪的网暴对象,只因为他演讲了《后浪》。
“何冰晚节不保。”
“小学生念作文。”
“满嘴假话的中年人。”
“令人作呕。”
“没戏演出来找戏。”
……
还有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谩骂,挂在何冰老师的生日动态下面。
更可怕的是,每一句讽刺后面,都是不少的点赞,他们表达的文化认同就是:凡是我不喜欢的,我都要喷。
他接了一个宣传片,念了一段文案,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应该被骂?
《后浪》有争议不假,但就应该把争议的焦点变成暴力挂在何冰老师的生日动态下面?
这恐怕有些太过匪夷所思了,但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02
疫情期间,比尔盖茨为了应对病毒捐款几十亿美元研制疫苗,然而美国一些民众却称比尔盖茨为病毒的制造者。
“盖茨应该立刻被起诉和逮捕!就是他一手制造了新冠病毒,应该禁止他的疫苗并让他付1万亿美元给那些因病毒死亡的人,他不能逃脱正义的裁决!”
民众之所以集体反对,只因为比尔盖茨在五年前的一次演讲中警示人们预防病毒肆虐。
比尔盖茨在演讲中说:“If anything kills over 10 million people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it’s most likely to be a highly infectious virus rather than a war. Not missiles, but microbes.”
“如果有什么东西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最可能的就是传染性极高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
在新闻1+1里面,比尔盖茨提起此事说:“挺讽刺的。”
是啊,真的挺讽刺的。
说起李启明老师大家肯定不认识,但如果说起容嬷嬷大家一定印象深刻。
李启明老师因为在剧中饰演的容嬷嬷非常凶狠,以至于很多人在微博上骂她。
她不止一次的在生活中遭遇被扔鸡蛋,出租车拒载等问题。
有演技的演员也要背锅,真的挺讽刺的。
这样的讽刺数不胜数。
乔任梁去世的时候,很多人跑到井柏然的微博大骂井柏然,有些网友把乔任梁的死因归咎于井柏然身上,称乔任梁郁郁不得志是因为井柏然的“功劳”。
甚至有网友直接说“希望你代替乔任梁去死”。
03
很多人的想法是:我不喜欢,我就要喷,不做喷遍天下无敌手他就感觉对不起自己的键盘。
网络暴力的代价太低,不是你肆意网暴他人的理由。
一些人在互联网里搅动网络局面,企图浑水摸鱼,还有一些人,只是被利用的浑水。
互联网这股流量浪潮让太多人迷失心智。
流量时代很奇怪的一个规律就是:群体总是喜欢把一种态度放大。
人们的态度往往具有群体趋向性。只要有一百个人说shi是香的,后面的人就会毫不犹豫的认为shi是香的。
这对于那些埋头做事的人来说无所谓,但对于那些正在互联网上留置的人(尤其是这里面有很多青少年)却大有影响。
他们正在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但他们的世界看到的就是无底线的谩骂和攻击。
真的会有一些孩子认为,他在评论里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