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早晨,早起更文,隔着灰色的幕帘,窗外是激昂的雨声小奏鸣曲,咚咚咚咚地敲打大地,屋外窗檐下也有似鼓声的应和声。
这几天一直在听吉林大学副教授窦可阳先生讲解的,著名的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写的小说《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这是一部狄更斯晚年的作品。小说构思精妙,场景宏大,人物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整部小说从1812年开始写起,至1840年结束,横跨近三十年的时间。
有趣的是,狄更斯就是生于1812年。他将自己出生那年作为这本小说的起始点。这是狄更斯的第十三部小说,也是继《大卫-高帕菲》之后,狄更斯以第一人称写出的长篇巨作。
当年,1860年12月1日,狄更斯以连载的形式将《远大前程》刊登于他编辑的刊物《All the Year Round》上,直至次年的1861年8月登完。
尚未读过这本伟大的小说,还没切身体会到小说的精妙之处,所以还谈不上读后感,可听完窦先生的讲解和剖析,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构思有了点不同的感悟。
第一,巧合。
无巧不成书,小说可以由很多不同的巧合构成,前提是不能犯逻辑的错误,或者设计痕迹过重,让人质疑真实性。为了避免让人怀疑,作者需要打伏笔,在文章的不同地方,不同人的经意不经意间将日后可能出现的巧合埋下种子。这是初写长篇小说者所欠缺的。也是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的功课。
第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所谓“性格悲剧”讲的就是一个人需要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付出代价。而性格弱点的根源在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自我领悟等,这些需要着墨书写,为日后人物作出的决定和选择提供很好的缘由。
第三,情节的跌宕起伏。
自传体个人成长故事要吸引读者,情节的曲折和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平淡无奇的故事和读了开头猜到结尾的构思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远大前程》里主人公Pip 从七岁写起,写到三十多岁。他经历了个人成长的几次转折,更有迷茫和困惑的过程。对他价值观的转变,人生态度在不同阶段不同事件前的不同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多元立体真实的人性,让人感同身受,并随着主人公跌宕的命运而心情起伏难平。
这种精妙的构思需要作者在下笔之前做好准备。
感悟需要践行,不能荒废。《温秋遗梦》需要起伏和跌宕,从这章开始。
雨小了,还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