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出生一直到上学都是在我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的,姥姥姥爷家的条件比爷爷奶奶家好,姥姥姥爷非常非常善良,对身边的邻居朋友亲戚都非常好,所以所有周围认识我的人对我也非常好,童年的时候相当幸福,后来上学每个周六周日我姥爷都会骑自行车骑20多里去我们家接我,我回姥姥姥爷家过周末,寒暑假就不用想了,那一定是在我姥姥姥爷家过,刚会说话,话还说不清楚的时候我姥爷就开始教我认字,学得特别快,周围的人都会夸我,因为小的时候长得白呀,一白遮白丑从小就开始了,只要走在村子里,都会有人说这是谁家孩子,长得这么干净,看着真好看,不管是同龄的孩子和大孩子都愿意跟我玩,身边的大人们也挺喜欢我的,没上学以前是在关注中和捧着中长大的。后来上学了,被我妈爸接回去了,场景就都变了。
我爸为了将来给我和我弟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当时应该是借钱从村子里,搬到了乡里,然后我就在乡里的中心小学上学,环境很陌生,从被关注到一下子没人关注,刚开始我上课就从来不发言,冬天我帽子手套都不摘,这我爸妈都不知道,遇到教育改制,中心小学的教材比我之前的要超前,我妈用很短的时间给我补的课,差不多直到期中考试,我考第二名的时候,又开始受到关注了,我就开始不封闭了,班长和一些小伙伴也开始跟我玩了。
小孩子们想法都很简单,所以就经常有人说我父母都是老师,家里条件肯定不错,可那个时候家里条件真的是不好,其他老师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我父母加一块的工资都没有人家一个人的工资高,我知道之后,就把日常我姥姥姥爷的生活方式用到自己生活中,开始特别节俭,5毛钱都不舍得跟我爸妈要,我也不舍得花,到长大之后我明白了,那个时候父母都是没有编制的老师,后来也知道没有编制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所以从上初中开始就想着我要离开那个地方,对老师这个职业也没那么向往,后来父母在工作到20年的时候下岗了,我就更恨学校的那个地方,发誓自己绝不当老师,为了不让身边的人担心,我天天就跟个假小子似的啥也不想,除了学习就学习,该不说的什么也不说。
初几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觉得我父母都下岗了,怕我家里负担重,跟学校沟通,给我免了学杂费,然后当时校长还搞了跟其他学校的联谊活动,其他学校还捐款,当时校长亲自找我,说“一会记者采访,你就说你父母都下岗了,家里怎么怎么困难,然后你依然很努力啥啥啥的”,一共三名学生,其中包括我,记者们拍了宣传照片,然后钱交给了校长,然后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曾经觉得教育是个很神圣的事情,然后让我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黑暗,那个时候自己就不想卷入一些人情世故中,我就不再期望被人关注。就变得被动了,一直可能到工作之前,我都不愿意被关注,然后座右铭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可能觉得关注是很虚的,有的时候也很假。
后来父母都出来了,我觉得特别开心,终于离开那个只有人情世故,其他都没人会真的关心的地方了,终于不用逢年过节父母还要给什么教育办啊,什么处长送礼什么的。
所以从小在那长大,确实不喜欢家乡的氛围:喝酒,送礼,忽悠!
来到现在的公司,觉得现在公司的人都好简单,工作环境好单纯,就觉得这公司好好,然后就一直工作到现在。能一直到现在除了最开始父母对我这份工作的认可之外,潜在因素是这里的人很单纯,工作关系简单。
所以我对身边朋友们关系也是偷偷的关心,甚至对身边家人的关心也羞于表达,就觉得可能说出来就假了。
刚上大学我第一个到宿舍,一个一个把其余的人接来,然后大学毕业我最后一个走,一个一个给其他人送走,然后自己偷偷一个人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偷偷的哭。
对自己的要求是,人前的表现一定是洒脱,淡然!
这人成熟了之后吧,会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所以选择HR的工作,也是想对于自己个性上有所突破,当时很多人觉得我特别适合学理科的时候,我选在文科,也是想在个性上有所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确实有突破和改变,从一开始的不接纳自己,也接纳自己,接纳身边的人。包括我念旧,跟上述的成长经历都直接相关,因为“旧”的事务或人,相当于是我自己验证过的真挚,所以我格外珍惜。
这些经历也成了我对人情世故淡漠甚至是对人际关系淡漠的根源。
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太深远了。但我最终选择接纳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也喜欢当下的自己。
最后分享一句对我触动特别深的话:“藏起来的爱不是爱,活出来的爱才是爱。”
以此文献给曾经的自己和那些被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影响着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