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写过一本书——《菊与刀》,将日本人的思想文化写的入木三分,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位作者从来没有去过日本!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人,他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诠释。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
这两种文化有何差异?
西方的罪感文化与基督教影响有重大关联,圣经中说,人有两种罪,原罪和本罪,原罪指始祖犯罪所留下的本性和恶根。本罪指各人今生所犯下的罪行。人是有原罪的,因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被蛇诱导偷吃禁果,背叛了上帝,上帝将他们赶出伊甸园。这些罪需要人们忏悔救赎,期许得到上帝的原谅,重新投入上帝的怀抱。
忏悔罪行的前提是承认错误。西方人会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赎罪忏悔。
日本的耻感文化来自于中国,却学成了四不像。
古代中国与日本来往非常密切,文化交流很充分,很多文化都是照搬中国的。古代中国的“耻感文化”强调外在的约束力,即主要表现为他人对主体行为的反应和评价。一个人感觉自己的行为为他人所敬仰,为群体所钦佩,就会产生荣誉之感;反之,一个人感觉自己的行为为他人所鄙视,为群体所贬斥,就会产生羞耻之心。
儒家强调,“耻”是道德的基础,其中孟子最为重视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他甚至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
古代思想家提出“耻”的概念是为了让人不做让人“耻”的事情,即明辨是非,而不是逃避羞耻的感觉。
其实日本的本地文化与中国文化是有冲突的,将一种本来就有冲突的文化引入日本,文化因冲突融合不下去,为了消除冲突,对其错误理解,文化变形,导致“耻”的本末倒置。
日本文化极度重视荣誉几近扭曲,视荣誉为生命,名誉若有半点受损,常常会剖腹自杀,他们认为死亡可以挽回名誉。
因对名誉的极度重视,承认错误对他们来说自然就极度困难。做了错事,如果别人不知道,他们完全不会去羞耻自己,往往会极力否定和掩饰,避免别人知道后名誉受损。
日本人认为人出生时是纯洁无瑕的,若犯被人羞辱就会毁掉这份纯洁,被羞辱就要羞辱回来,复仇在他们看来是美德。这种观念也与西方原罪论赎罪忏悔完全不同。
这是一种对错误态度的不同,西方承认错误,而日本就算知道这是错误也抵死不认,承认错误就是对自己的侮辱。这样的态度只会让错误更严重。
二战后,德国与日本对历史的态度不同,完完全全影射出这种不认错文化的弊端。很多日本人知道历史的真相,知道侵略行为不对,但因文化影响就是不肯承认。不认错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别人伤害了我们,没必要逼着他认错。承认错误,改过自新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可以原谅他,也可以不原谅他,原不原谅也是自己的事情。
大多中国人因历史原因仇视日本人,而生出仇恨的是是非,我是他非,是因为他对不起我,所以我产生了仇恨。能非常理直气壮的仇恨。
要警惕的是,将仇恨从笼子里放出来后,你还能否掌控住它?它是一副血红色的有色眼镜,让你红了眼,又是一双魔鬼的手,不断刺激你的大脑,使之充满戾气。当情绪吞没了理性,冲动压过了良知,道德不再是大脑的舵手时,仇恨将孕育出新的仇恨。
这时,你再也不能理直气壮,从最初的强调是非,到最后因仇恨丢掉是非,这就是对复仇的嘲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