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几年前断断续续地使用笔记本的某一页列出接下来要做的事开始,到现在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性任务规划过程,感觉有目标有计划地去生活会让自己很踏实。虽然会有人说何必这么累,但是对于我来说,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适用,有计划地去生活反而是一种减轻负担的生活。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想对自己这些年学习和实践的一个总结,毕竟也是从一些前辈的总结中一步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再者就是给一些还处于需要一个系统计划的朋友一个思路,如果你还没有接触GTD工作方法的,可以花点时间看一下,有用的就消化掉,没用的就摒弃,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高效的。另一篇整理的工作流逻辑 - 任务线性工作流
花点篇幅描述一下自己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任务计划模式:高中的时候开始有需要记任务的需求,但无非也就是记录一下要写哪科的试卷,看哪科的书。到了大学之后,大块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就诞生了需要安排任务的需求,那时候的做法就是有一本专门自己写点小心思的本子,然后拿出一页空白的,写下要干什么事,非常零散的这一个那一个,生活和学习就交错在一起。选择这样的方法其一是因为任务种类单一且量不大,其二就是以完成某个目标为计划的动力,比如要考四级,开始背个单词,比较高级的一点就是会计划一天背多少,不过庆幸当初自己坚持下来了,让自己看到小习惯养成的好处,为自己后面的做计划有了一定的习惯基础。本科快毕业的时候,那是最忙的时候,不但要完成毕设,还要忙着申请国外的研究生。与之前任务不同的是,自己在外面求学的时候,当自己要照顾自己生活的时候,生活的琐事的记录开始变得重要了起来,学习的任务也开始需要分类,专业的学习和英语。如何在这些平行或者有交错的各种任务中妥善地处理他们呢?应该会有一个系统地方法,于是有幸在最小白的时候找到了GTD的理念。但是一开始的心态不太对,总觉得自己要有仪式感才能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让自己觉得做这个是有成就感的,于是开始用活页的手账来一通折腾。刚开始很多时候想起来要翻开的时候发现上面的日期已经是好几天前,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我先给自己定个简单的目标,每天都要记,哪怕觉得没有什么好记的或者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也要把日期写下,就出现了有几页只有日期的空白页,但是习惯却养成了,于是开始反思如何去让自己每天的计划有效率的进行下去。直到手机的这类待办记事软件的丰富和更新,和一些GTD前辈的分享自己的使用方法后,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方法。
下面是GTD的一些基本理论,看过的朋友可以跳过
什么是GTD
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这个理念来自大卫艾伦David Allen,其中心思想就是用一个系统快速地把事情整理,处理,回顾,执行。当这一切习惯和熟练后,这一系列的过程一气呵成,甚至能成为提高处理事务效率的能力。
一套完整的GTD流程如下图,大概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
当你发现你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怎么办?没关系,无论任务再多再杂,只要先做到第一步,把他们记下来,原则就是一想到有事情要去做,就记下来,记在“收集箱”里,可以是一个小的笔记本,一个App,反正一个记完不会丢能长期跟着你的记载媒介。这就像一个你桌子上的一个大盒子,无论你有什么东西,需要处理的先丢进去,无论是大是小,在这一步里无须操心这么多。只要你脑子里有一个想法,就把它拿出来,丢进去,这样你就不怕它会丢了,这样做最大最大最大的优点就是,你的脑子里不用存着繁杂的事,把它腾出最宝贵的空间去思考去运作,集中精力在计划中某个时刻要做的事,这就是GTD方法为什么反而会减轻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哪怕你在很忙的时候,只要把一些关键词记下来就可以了,过后再去处理。
2.整理
当你有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任务在你的篮子里,你就得为你第一步挖的坑负责,不过放心,这里只需要依据一些原则就可以快速处理收集箱里的实务。把收集箱的任务一项一项的进行筛选分类,最根本的目的是,把收集箱的东西拿出来不然任何一个任务留在里面。当你处理一个任务时,快速判断它能否现在马上去做,如果现在还不可以做,就根据未来/可能,参考,丢弃,这三类来把这些任务暂时放一边。如果现在可以马上去做,而且这任务能在两分钟内完成,马上去做,比如要去泡杯咖啡,去旁边拿个东西。再回来继续完成剩下的其他小事件。当你简单的2分钟事情做完之后,剩下的都是要长时间啃的骨头,不要害怕,一点点啃!
3.组织
当超过2分钟的任务就要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这些任务会有以下三种情况:1.委托,当你需要委托别人来完成的时候,也就是你一个人无法做成的事务,把它归类为委托,并写明是委托谁。2.推迟,当这件事当前无法去做,或者当前其它事务太多,就把它排到了后面,于是划分为推迟。这里得区别未来/可能和推迟之间的区别,未来/可能是目前还没有计划去做,只是有一个想法等待计划和落实,比如将来要给自己以后的家打造一个娱乐房,里面要放各种娱乐设施,但是现阶段没有钱连房都没有,然而当可以去计划的时候,就直接拿出这个计划入手就好了。而推迟的事务是在计划中的事情,它可能需要等到某个时间才能去做,也可能需要下一步处理才能去做。3.项目,当你发现这件事无法一步就能做完,它能分成更多的步骤的时候,把它变成一个项目,并拆分它。拆分的作用是你可以把不同的步骤分开来完成,这样对时间会有很好的把控。
所以,在处理任务这个阶段比较能实现的步骤是,当你拿到任务后,看是否能马上行动,不能的话先放到未来/可能或者丢弃。能马上行动的话就判断能不能两分钟内完成,可以就去做,不可以就进行下一步判断,需不需要委托其他人,需不需要等到某一天才能完成,需不需要转换成项目分解成一步一步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在经过这两轮的处理后,所有收集箱的任务就分类成四个大类:
下一步行动,项目,委托/等待,未来/可能。
然而,假设我有200个任务都分在这四个大类里,在平均每个50个任务的大类中,很明显是不能做到很有效率地完成任务的,于是,还得在这些大类中再进行筛选和再分类的操作。比如,在限定条件下的任务进行筛选,场地,时间,精力来完成。这些会在接下来具体化到我的GTD方法里再详细阐述。
4.回顾
回顾指的是需要在一定的周期进行检查回顾,看看任务哪些需要调整,哪些项目做到了什么进度,同时也可以把一些未划入现阶段的未来计划做个判断和思考。然而回顾这一步,其实很多刚开始都很容易忽略,觉得专注眼前重要的事紧急的事就好了。GTD只是个理论,如何去执行其实有很多种方法,有些人就喜欢用四象限法,有些人就喜欢用像Things的地点分类法,不回顾不改善自己的方法只会觉得越来越不顺手于是就放弃了这个习惯,但其实只是执行方法不适合你罢了。
回顾,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让你的GTD系统可持续化的一个过程。
5.执行
当把这些处理妥当之后就开始执行。大卫艾伦认为,过多的把时间放在组织上的GTD系统不是一个好的系统,做GTD的目标就是让完成任务变得简单、容易和有趣。当然刚开始探索一个适合自己的GTD系统是需要尝试的,当用得顺手了就会发现GTD的好处。但是别总是花太多精力在探究方法而没有真正去耐心地实践,有时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都没有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
以下是适用我自己的GTD系统,可以直接从这里阅读
在了解了GTD理论后,怎么样个性化成自己的系统就需要自己的尝试和研究了。
手账和App的优缺点
首先得讨论一下常见的GTD的载体,无非就是纸质和软件这两类。纸质像手账就是一个很方便的工具,它的优点在于可以自己DIY想要的GTD模式和方法,与手机App比较,手账不会受限于APP的功能限制。有人会问了,App不是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吗?是,但是目前主流的软件集合的功能只有主要的几个,比如滴答清单算是功能很全的软件了,可是它没有专门的习惯打卡功能,我在方格本上就可以很方便的画出一个,而且目前的待办记事软件能达到的功能大部分手账本都能做到。然而,手账的自由度高是优点自然也是缺点,这些功能质量比较取决于个人的“动手”能力,有些人能把手账本弄得赏心悦目,有些却不敢乱画生怕毁了整个本子~ 再者就是软件的专业度和一些没必要的重复工作是手账没办法做到的,比如软件能记录任务总数,完成的时间。还有日历功能,手账的活页是可以挑成品日历的来放进去,或者自己把一年四季的日期都标上去,但是这个时间成本就有点不划算了(虽然有人乐在其中)。还有一点个人觉得本子比较不方便的原因,就是携带问题。曾经手账时代最困扰我的是买多大的本子,B5太大不好随身带(我又不怎么喜欢背包)B6又太小记不了太多东西,也想过买两本,一本带出门一本家里,但是两个本子的任务没办法同步啊。只能忍痛抛弃手账转向手机软件(有好的解决手账这些问题的欢迎传授)。
滴答清单的优缺点
入了软件坑之后,尝试过很多软件Things, Omnifocus, MLO, Wunderlist, Sorted, 各种Calendar,最后还是觉得我们国产的滴答清单最香。从功能上分,这些软件可以分为主要处理任务或事件两种类型。任务和事件的区别在哪?任务主要是一个目标但它没有固定的时间,你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就好;而事件主要是已定的一些事情,比如开会,约会,某个商品要秒杀等等需要精确时间和时间段的事务。像 Things,Omnifocus,MLO这些都是重任务的角度来出发的,而事件方面交给操作系统的日历来完成。重事件的就是日历为代表了,还有Sorted也是让你把任务划分好什么时候去做去完成,然后进行一些很方便的变动。其实这些软件都可以很好的满足对应的需求的人,重任务软件会做到极致,各种详细的设置比如附件,地点,参与人员,任务优先度,标签等等,还有各种层级的任务,非常适合任务繁多需要系统的梳理任务库的用户;而重事件的软件适合会议多的这方面用户和需要处理的任务复杂度比较小的或者更需要用事件+记事本的这类用户。我个人的需求是偏向任务型,但是事件型的功能也觉得需要有。本来是可以待办记事软件+日历的,但是如果用两个软件就增大了切换软件的频率和成本,更关键是很多任务不能同步。 先说Things,非常喜欢他们的项目模管理式,项目管理里可以插入标题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但是太注重任务处理了,在切到今天任务的界面时,所有任务居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的,我都不知道今天我第一步要做什么,还要再花时间再去处理一次,而且提示的铃声和方式让我觉得还不如调个闹钟提醒我。Omni和Things一样都是专业级的任务管理软件,无限层级真的太方便了,但是我是一个iOS+PC的用户,没有PC版本或者网页版实在让我没办法流畅地使用。MLO是全平台软件了,但是UI实在是太难使用了。最后,滴答清单的功能不但有全平台,有和Omni,Things一样的大部分功能,居然还有日历和番茄时钟,等于集成了好多软件。唯一没有的就是无限层级功能,也意味着项目管理这一块没办法很好的操作。
完成任务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大的目标
之前在收集那一步所提到的,你的任何想法无论大小都可以放进收集箱去,但是我们都会有什么任务要处理呢?所以这里就要涉及到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到底有哪些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任务要去处理。
我们做一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比如我今天要去跑步,好,那我为什么要去跑步,有些人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有些人是为了减肥,那么锻炼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目标,而跑步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的其中一个步骤。我们正常人做一件事都会有自己一定的理由,哪怕你说去跑步就是好玩就是想呼吸点室外空气,那么你依然可以把跑步分类成“爱好”或者“培养身心健康”为你做这事的支撑理由。再极端一点,就瘫在床上宅一天,什么都没做还需要理由吗?当然需要了,如果你想让自己有系统的生活,计划中的休息是非常非常必要的。Overall,就是培养自己在做一件事的时候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做,也就是我想引出来的一个概念,大目标和组成它的小目标就是我们每天要去完成的任务分类,而我们人生中不同的目标就形成了目标分类。那些“非简单任务”,其实本质上就是各种大目标下的小目标,也是父目标下的子目标。但也不是每个任务都需要弄个大目标来囊括它,
运用这个逻辑可以将一些看似“杂”的任务变成一个系统的有用的子目标。比如看电影,看小说,做个瑜伽,这些看似没有共同父目标的事务,其实也可以把它们给予一个“理由”,目的就是为了“放松”,然后再倒过来想,我做这些的目的是放松,有没有更好的其他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呢?好奇一些快餐电影但又怕浪费精力,看小说可能太花时间了,做瑜伽怕动作不标准会伤到自己,于是自己就会对这些子目标和父目标的关系进行反思和整理,比如对于看电影,我可能去找一些现在很多讲解电影的公众号来看看剧情和评价(当然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去挑选),比如小说我可以换个听书的方式在空余的时间去做它,同样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而瑜伽,如果想达到更好的效果就可以单独转换成一个大目标,再分化它,报班,询问价钱等等来把这个事情做成。这也是一种回顾,是自己GTD系统不断升级完善的一个重要步骤,这属于自己的方式和能力去DIY自己怎么去处理这些事务。当你明白完成任务的本质之后,你就可以更好地去规划你的清单了。
围绕滴答清单的GTD系统
在GTD理论里,收集箱的处理分类成四大类:
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项目(Projects),委托/等待(Waiting For),未来/可能(Maybe)。
但是光靠这四大类容纳所有的任务是无法效率地规划执行的,所以还得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这也是按自己需求慢慢产生的功能)。
而我把下一步行动以功能分类拆分成四个清单:
日程表(今日完成),ASAP(工作),ASAP(个人),日程/等待
把组织阶段以内容分类拆分成四个清单:项目/长期,回顾/习惯,可能/未来,参考/记录
在这里补充一下滴答清单里分为智能清单和固定清单,像今天,明天,最近7天这些智能清单就是根据一些特定的规则可以自动筛选出满足条件的任务,高级版用户还可以制定自定义清单。固定清单就像是你的一个笔记本,你的整个项目都罗列在其中,方便规划和整理。
日程表:我们的任务大多都是能越早完成越好,但是不对这些任务进行优先度区分会造成效率低下的情况,会经常发现清单的任务清不完,还是很多留在那里会造成挫败感,觉得做这个计划没有太多的作用,所以日程表的需求便诞生了。每天挑选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自己有能力完成的所有任务,原则就是每天结束的时候这个清单保持清空。如果今天任务较多,可以在这个清单里再用优先度的功能进行区分,让自己每天有三个以内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ASAP:等于as soon as possible,越早完成越好的任务库,这里分成个人和工作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在不同的情景下处理不同事务。每天从这里挑选任务到日程表里,或者在日程表里完成任务之后来这里找一些还可以做的事情。不属于项目里的计划内任务都集中在这里。
等待/日程:等待清单里加入了日程功能,也就是事件功能。那些定下时间的事件就可以放在这里,或者需要委托他人需要等待的任务。将事件单独放在一个清单而不是放在ASAP里面的好处是,这样可以让ASAP存在可以清空的可能,因为事件是得等到那个时间才能完成的,也作为一个预览未来事件的清单。
项目:这是一个需要经营的清单,我是一个重项目管理的人,喜欢把一个项目有关的全部事务罗列出来做筹划,于是多层级的任务需求对我来说很重要,这一点Things3做得很好,项目里的标题功能可以很好的把任务列表做划分,但是Things3的日程和提醒功能没办法满足我。我也曾想过用Things3做项目管理,滴答执行每日任务,但是软件间的切换时间成本太高了,因为同一个任务需要输入两次,所以只能想办法让滴答实现多层级的项目管理功能,于是我将项目里的清单分成不同的等级:
A.父目标(总清单)
(B). 子目标(标签)
C. 父(子)目标的二级目标(子清单)
D.二级目标的分步步骤(清单内的小步骤)
这个项目分级是根据自己当前不同的项目复杂程度来进行的,也许就两个层级就可以满足,也许得要三四个层级。举个例子吧,最近我想提升自己的一些工作技能,在项目文件夹里就建立了一个“自我提升”的总清单,在这里的项目也可以是工作中的具体的项目。在这个总清单里,我就发现我可能要把这个提升分为“方案学习”和“考证”,在“方案学习”里还有不同的技能需要分类。如何分级其实决定于你的最后一层层级是否满足你的使用,比如我现在的这个分级有四个,但是你觉得“考证”是可以当成另一个父目标的话,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做另一个项目,因为到了 D.分步步骤,目前的滴答清单功能的时间设置不能设置时间段也不能单独上标签。如果还要更多层级怎么办?从标题入手,A|B|C的形式,低于标签,高于清单里的分步步骤。用标签做一个次层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标签过滤去观察项目的进度。
有人就会问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层级?比如我上面的“自我提升”的下一个直接是“看教学视频”不就行了吗?反过来这样看是挺有道理的没错,但是从“自我提升”这一步是如何推到这一个看教学这个特别具体的步骤的呢?是需要一个系统的项目管理来让你更好的知道你要去做什么。在GTD系统里影响任务执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能否把一个目标拆分成可以马上去行动的步骤,打个比方我想去学画画,那么学画画是一个可以马上执行的步骤吗?当然不可以,你得对这个父目标进行拆分细化。引用Mac老朱的一些话,学画画是为了什么?意义在哪?是想成为一个绘画大师?还是想出一套自己的画册?画展?得把它具体化。然后就想我拆分出来的这个步骤能够马上执行吗?怎么学画画?网上学还是线下学?学这些需要什么工具,多少钱?好需要画笔和画纸,那是什么画笔什么画纸呢?哪里买比较好呢?这些在用软件一个个拆分记录下来之后,你只需要做的就是一个一个把分步步骤的内容完成,打勾,一步步实现你的目标。
回顾/习惯:在这一部分,我经过很长时间的尝试,慢慢地修改自己的回顾模式,为的是让自己能有经常打开滴答整理任务的习惯,在这一块我结合了回顾(Review)和习惯(Ritual),回顾就是要在一个周期里提醒自己去那些还没有划入计划的任务或者一些任务因为情况的改变需要调整的步骤。习惯指的是每天需要培养的一点点固定行为,比如之前每天背单词,每天读一篇阅读打卡,每天做一些运动,一些需要每天或者每周固定时间提醒自己的任务,我靠着这个习惯完成了很多以前坚持不下来的事。
可能/未来:可能未来清单之前也有提到过就是目前的计划里还不能执行这些,但是放在里面的任务经常会遗忘,因为日常很少去专门打开这个清单来看,所以回顾这一步就很重要,周月季度提醒自己去回顾这个清单。
参考:这个文件夹主要是存档一些资料吧,可以用附件的形式存储,当然用这个软件做这个操作不是最好的,但是有时候顺手可以放进来。
打造自己的GTD系统
在开始打造个人GTD系统的时候,先准备好一支笔,一张纸,一台装有滴答清单的手机,一段没人打扰的时间和一份让自己生活变得系统的决心~ 可以冲杯茶或者咖啡,给自己一种仪式感,然后去想象未来最美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收集
把自己想到的所有事情无论巨细都写下来,需要做的还是想做的都可以写下来,不要怕写得太多完成不了,除了最近需要完成的任务,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激发自己的灵感:人生意义,愿望,目标,各方面的责任。人生意义的出发点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更有意义,可以想一想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你有价值。愿望可以是一个想了很久可能不可及的事情,比如刚刚回归的Westlife,有生之年要去听他们的一次演唱会。目标可以是,能提升你自己的能力,金钱,地位等等的事情。责任这方面,我们人生的焦点不能只停留在自己身上,做计划不是一个自私的行为,要把其他人给放入你的计划之中,我认为责任不一定是一种消极的东西,也可以让你觉得被需要是很温暖的事情。身为子女,可以准备一个小礼物给父母,可以跟他们去一次小旅游,可以做一件让他们感动的事情;身为恋人,可以写一段对相爱以来的一次总结。也可以偷偷地为两人做一次计划旅行,存一笔小小的旅行积蓄;身为朋友,想一想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该不该给自己的闺蜜活着死党一个小惊喜?生活需要经营关系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把被动地去完成这些事情变成主动去找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这个收集的过程应该是很开心很有动力才对。这种联想反思性的收集能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当你能把最美好的生活想象出来,你才有往那个方向去追求的可能,就是这样我完成了许多当初看起来不太可能实现的大目标。
用纸笔来收集要做的事会更好的激发自己的灵感,这种收集方式适合隔一段时间回顾一次,当你迷茫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坐下来,想一想如何去改变现在的状况。这里插一句,生活中的仪式感真的很重要,有时候自己把自己看得重要,生活才会有意义。
然后把写下来的任务输入进滴答清单的收集箱里。之后在平时的任务收集里,一旦有想法就直接输入进收集箱,也可以用语音输入,iOS用户还可以用siri来输入,记得在设置里打开这个功能。像我的收集箱就是顺手想到什么就输入什么,有些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暗号,有些就是个比较突然的一些提醒,对于收集箱可以只输入几个关键词,一些想法之类的。把这个习惯培养出来了就是好的开始。
整理和组织
接下来就是把收集箱进行清空。在这之前先创建属于自己的清单系统,除了上文提到的适合我的清单系统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创建,但是大致的结构就是分为那四个大类: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项目(Projects),委托/等待(Waiting For),未来/可能(Maybe)。然后在需要处理任务最频繁集中的下一步行动里再做分类和筛选,最常见的为:
1.按场景分类:分为在家里,办公室,在商店,在……,这种分类的好处是,当你在哪个地方就只用打开那个清单,不会受到其它清单的干扰。但是当在家里或者在办公室里的某一个地点的过多的时候,其它的地点的设置就变得多余了。
2.按领域分类:比较适合学生的一种分类法,可以分为各种科目,领域,这些没有太多交集的项目,这样的好处是这些都是平行的项目,你可以“雨露均沾”~
3.四象限分类法:不管有什么项目,只按事件的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紧急又重要的优先完成,紧急不重要的事(其实紧急的事情都重要)也是优先完成,重要不紧急的可以放在后面去完成,不重要不紧急的就放在最后。
但是,当你的任务超过了一定的数量的时候,这个单一的分类就不太好用了,所以我的清单就可以把上述的分类都结合到了一起:
把不同的领域以Projects项目来进行纵向的分类,没形成项目的任务放进ASAP,而按场景分类则以标签来实现横向的分类。比如:我会把标签分成四个大类,项目,地点,方式,特殊。
然后在每一个任务上附上四个类型的标签,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把地点标签都分配给任务里之后,比如你在家的时候就点一下#home的标签,你就会出现在家才可以做的任务了,这就是一种地点分类的筛选。
回顾/习惯:
这一阶段我更多的是提醒自己一些每天要做的日常,早上提醒自己把一天的任务规划好,看看是不是都上好了时间和标签,中午提醒一次看看下午的任务有没有变动,到了晚上睡前再提醒自己计划第二天的任务,最大程度避免了会突然忘记看清单这件事情。还有一些健身,阅读打卡,睡前习惯也放在这里。
执行
日程表(今日完成)
把该设置好的任务设置了时间之后,打开“今天”,会发现只要日期是今天或者过期的任务就会出现在这个智能清单中,但是其一我的一些每日的提醒会干扰我的计划列表,比如我晚上十点有一次回顾任务的提醒,所以晚上十点之前今天这个清单是无法清空的;其二,今天这里的任务太多了会造成焦虑。所以应该再设置一个智能的日程表清单:
这个日程表的想法是来自Mac老朱,不过这里我和他有点出入。这个智能清单的清单范围是ASAP和项目文件夹里的所有清单,时间设置成今天和已过期,优先级设置成只要有优先度就会显示在这个清单里。当你在设置任务时,时间你可以设置成今天,但是如果规定哪些事情今天必须得完成的,就给它上个优先级,这样可以在日程表里再有优先度的排序。这里的日程表的概念是这样,有些任务是你计划今天需要做完,但是不做完也不会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而一些任务是在这些今天计划里必须得完成的,就算不是外界强制性你完成的,你每天也需要主动给自己设置几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不然你的任务进度永远无法推进。所以这个日程表的智能清单每天就必须得是清空的状态,而你想看到今天的所有任务,就切到“今天”这个智能清单里。
番茄时钟的运用
结合番茄时钟来进行任务完成是个非常高效的事情,而滴答就把这个功能加入了进来。番茄时钟的原理就是,让自己在一个时间段内专心的做一件事,然后再休息一小段时间,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当你在番茄时间里碰到突发的事件打断时,如果很紧急,马上去做,但是这个番茄就需要重新再来。如果不急,把它记下来在这个番茄结束之后再决定。手机版,打开番茄时钟,然后打开右上角的列表,然后一条一条地解决掉。
日历的运用
我个人更喜欢用日历来看今天的任务,手机新版的滴答可以从日历右边调出任务列表,把他们拖进日历的时间轴里非常地方便。在日历列表里不仅能通过拖动任务来创建任务的时间段,让自己有一个时间上的衡量,判断今天能否完成这些任务,而且能横向地计划三天,一周或者一个月的计划,方便好用。我自己会用日历不添加时间点的时候在日期最上方显示的时间段来做一个简单的甘特图的功能,能让我知道今天是做什么项目,做几天,下一个项目从什么时候开始。
只有真正去下时间和精力去执行你的GTD系统,才能把你的那些大目标一个个的消化解决掉,而不是盼望着我写下了这些目标,时间到了就会自己达到,那些你看到的达成梦想的人,都是自己默默地行动,而他们完成每个小目标的时候是不会告诉你的。
GTD的计划方式让我能够去时刻提醒自己的生活还有很多事值得去做,当我迷茫的时候,我总会找个时间,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再把要做的重新整理方向,并且再添加新的方向作为下一个可能的目标。感谢知乎的Mac老朱给的计划思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人入门GTD这个提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仅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