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
对中国人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很悠久的节日。
如果从屈原算起,端午节的历史,已经延续了2300多年。
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欧阳修、文天祥都曾留下端午诗作。
年少时喜欢苏轼在惠州为朝云写下的那首《浣溪沙》,
为那句“佳人相见一千年”而感动。
然而穿过绵绵岁月,再读端午诗,却因唐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殷尧藩的一首诗,再次感慨人生。
诗名《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这首诗非常直白,几无蕴藉美,无怪乎未能成名句流传。
可它直抒胸臆,正适合借之浇心中之垒块,所以深得我心吧。
正如诗人所言,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过节,上了年岁,每一次节日,就会感伤。
青春转瞬即逝,回头看满眼泪花。
儿时的生活,总是值得怀念的。
想起了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恣意回味着儿时的端午节。
掏鸭蛋吃的样子、把萤火虫装进蛋壳、用雄黄在额头上画“王”字……
儿时的咸鸭蛋,故乡的咸鸭蛋,才是最令人怀念的。
鲁迅也是这样。
少年时,鲁迅曾和小伙伴一起去听社戏。
多年后,他周游四方,听过许多戏,却感慨: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无论是悲伤还是喜乐,翻阅过的光阴都不可能重来。
曾经执著的事如今或许早已不值一提,曾经深爱的人或许已经成了陌路。
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非要亲历过才能深悟。
此刻拥有,胜过一切!
把所有美好的回忆留在心底,只有它才能抚慰沧桑的灵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