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近有个00后的小孩挺火的,叫喻言,这小孩的人生可以说是想当优秀了:14岁开始创业,曾带领团队参加第四届创新大赛,取得了广东省互联网行业团队第一,国家奖励50万。15岁时,参加了融资节目,并且拿到了来自当当网CEO李国庆的100万融资。
然后,这孩子就说出了这样的话:“在我拿到几十万上百万投资和奖金的时候,有很多成年人还在打着 ,王者荣耀 ,拿着基本工资,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视频中的小女孩大胆自信,可以说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满带着优越感用着略带鄙夷的语气对比自己年长的下了如此定义。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孩子哪来的勇气?”其实每个人回想起自己十几岁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
在一个采访中,我得到了答案。喻言在采访中表示:其实大部分精力还是在学习上,公司很多管理工作都是爸爸在做,而喻爸爸本身也是公司员工,“说爸爸是我的员工没有错,更多的情况下我也会听取他的建议。”
果然,没有爸爸给管公司的孩子还是多买几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刷吧。可是孩子啊,你知不知道你的爸爸在给你优越的条件,光鲜的人生经历,众多的“成功”受人追捧的同时,也扼杀了你除了CEO以外的所有可能。他甚至连尊重别人都没教给你,就让你先学会数钱了。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列车里坐满了人,只有孩子才会把头贴在窗户上,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大人才不会管火车要开去哪里。要是每个孩子都像大人一样,喜欢计算,把所有的生活都变成可以看见的数字问题,50万,100万?几套房子?几辆车子?没有孩子像窗外看了,那就社会整体而言真是太可悲了。
就人的本性来说,一个孩子,会为了一片雪花感觉到开心,会因为交到朋友而开心,会因为糖果而开心,会因为秋天落叶而开心,会因为天空飞着的鸟停在自己头顶而开心。至于站在舞台上,说着看似年少轻狂的话语,来博取关注得到追捧或者赞扬,得到金钱或名利,这是大人该做的事。
实在是对这个孩子的父亲喜欢不起来,把十几岁的孩子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用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越是拼命地想让孩子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的人,越像是自己人生的大号练废了拿孩子来当小号练。
-- 2 --
前段时间在空间里看到学弟这样一段话:
或许,第一批90后是最后一代不需要从出生就被害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了,我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人生。
前段时间和家里吵架,我强调了无数次我有权利去经历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最终,终于得到了那句:
“不管你做什么,开心就好。”
对于我而言,如果我父母都不能相信我、支持我,不能给我提供没有前提的爱,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想让我父母知道,我就是我,是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过着和他们不同的人生,有着和他们完全不同的经历。我不听他们的话并不妨碍我想做他们的好孩子,就像他们不完美也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好父母那样。
我和我爸妈说:一个孩子,学会爱自己的家人,尊重别人,遵纪守法,学会自立这样的教育就够了。至于他以后做着什么样的职业,挣多少的钱,又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其实都不是很重要的事。
既然都生而为人了,重要的还是自己活一遍吧。这些从小像父母提线木偶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世界。
-- 3 --
成功学像一个肿瘤一样,在人心里野蛮生长,甚至不需要去分化,最后所谓“精英人士”的“理想的人生”都变成了一个样子。
点开朋友圈、简书全是:《你不读书,永远只能活在社会底层》、《如何做到从月入5000变成月入3万》、《从美宝莲都买不起,到阿尼玛都闭眼买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有钱人才任性?屁,穷人才任性》……
我高中读了一百多本名著,这些写书的作者可不会保证你语文能考多少分,以后月薪多少,他们其实和当今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相差甚远
李白告诉会告诉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会告诉你怎么让自己助理月薪五万。范仲淹会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会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讽刺别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梭罗跑到瓦尔登湖去自己修了个木房子住了两年,史铁生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腿忽然废了,在轮椅上写了一辈子……正是诸多疯子的人思考着、挣扎着、反抗着才组成我们的文化。让每个人无论在遇到什么样的处境都知道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人,让平凡的我们仰望天空,让孩子的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
所以,多看书吧。不是每个人最后都会成为文学大师,也不会让你变得有多成功,倒是能让你在这些以文字为商品的话语中一眼识破,人心是有多浮躁。
-- 4 --
真的很想和喻言这样的孩子说:你可知道自己的人生精彩又无聊?
是挺精彩的,我没拿过几十万上百万,没得过奖,没当过CEO。我从山顶上搬到山脚下,再从山脚下搬到小城里。看过很多很多的人,听过一些故事。
我像童话一样的六岁前就是在山沟沟里度过的,我家在乡镇府院里,旁边是医院,学校走一百多米就到了。
同龄的孩子都一起玩,要么跑到后山上,山上有什么野果都会一起采着吃。要么就在院里玩捉迷藏,跳皮筋。
冬天的时候,树上会有雾凇,田里会结薄薄的冰。每个家里都会给孩子做一个小火炉,木质的框,中间一个小陶瓷碗,上面有把手,碗里放着炭火,每天就可以拎着上学。
我家近,每天都要拎回去。早读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这些把火炉带回家的孩子把炭火分给那些没只带来木炭的孩子,只要一小颗放到木炭中间,拿着把手把火炉晃两分钟,所有的炭火变得红彤彤了。
我特别羡慕别的孩子早读还能在外面玩,就有一次故意不把小火炉带回去,然后就被骂了。
在我的价值观里,这些回忆远比考第一,得什么奖重要得多。
我知道有人一辈子都不识字还能讲出我不懂的道理,我知道有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了成为父母孩子的支柱,我知道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不能用“十年如一日”来否定,我知道生老病死世事无常对于自然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是因为你“成功”就能有豁免的权利。
你不了解不代表不存在,简历式的人生看起来是挺漂亮的,工工整整像个满分答卷一样,倒也挺无聊的,像工厂出来的商品一样,精致也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