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管理法则
背上的猴子——由比尔翁肯 (Bill Oncken)所发明的一个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他所谓的“猴子”,是指“下一个动作”,意指管理者和下属在处理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
很多管理者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天走进办公大门后,总有员工跑到自己面前说:“我昨天的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请问该怎么解决?”这个时候,很多管理者会发现,当你听完下属员工的工作汇报后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你原本计划好今天要做的工作也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本来该下属员工自行完成的工作,因为逃避责任的缘故,交由上司处理。每个下属都有自己的猴子,如果都交由上司管理,显然,管理者自己的时间将变得十分不够用。
猴子原本在部属的背上,谈话时彼此考虑,猴子的两脚就分别搭在两人背上,当你表示要考虑一下再谈时,猴子便移转到你背上。你接下了部属的角色,而部属则变成了监督者,他会三不五时跑来问你:「那件事办得怎样了?」如果你的解决方式他不满意,他会强迫你去做这件原本他该做的事。
当你一旦接收部属所该看养的猴子,他们就会以为是你自己要这些猴子的,因此,你收的愈多,他们给的就愈多。于是你饱受堆积如山、永远处理不完的问题所困扰,甚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猴子,努力将一些不该摆在第一位的事情做得更有效率,平白让自己的成效打了折扣。
一周的猴子饲养员
没错,是我。这一周的状态完全就是没有润滑油然后生生运作的机器,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吱吱作响发出恼人的声音。
我很清楚自己的猴子来源,因为觉得自己不仅可以多带几只猴子和我一起走,甚至可以让它们自己再领着新的猴子加入。我错把本是负担的猴子当成了宠物猴子,这是最根本的错误。看到什么都觉得好,都想学,盲目的一把抓,然而我的背容量毕竟有限阿!所以到后面的两三天所幸直接一起身,把所有的猴子都扔下去了。然后无限焦虑下去。
从临近考试的准备、复习,到付费社群的课程分享、作业,再到社群的督促者、鸡汤手,个人管理方面的输出、每日时间支出记录...我的系统没法高速运转,甚至到后来直接瘫痪了。我想还是因为自己妄图“一把抓”,以为自己定了足够详细的计划就可以的。然而知识信息的积累,就像微信的红点,点啊点啊点不完,而且新的红点还会源源不断的扩充进来,这还没有包括更多自己想学的内容的出现,我只是把它们一股脑的拽到了我的to do list上面,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
饲养员的独白
一方面我在给自己解压,出去玩、去接触之前自己觉得没时间相处的小伙伴,但我内心还是焦虑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完;另一方面,似乎还是不可遏制的在拖延着,清单上10件事,但我做第一件事就用了2个小时,然后想着休息一下吧,然后....休息休息着今天就要过去了。
我觉得是自己的目的性不够强烈了。所幸,前两天屯了一次六神的分享,“如何通过社群成长为超级IP”。没有跑题,因为一方面我最近的确接触了好几个社群,但无暇互动;另一方面,我觉得跟着自己的 role model 的思路走走看看,本身也是一种对偏离轨道的回正吧! 听君一席话,我发现自己现在就是处于“焦虑型学习”的状态,目的性不明确,也不清楚自己的当下需求,想要的太多 做的不够。但我找到了方向。所以接下来就是挑选自己“看着顺眼的猴子”的时间咯
我只要“入我法眼的猴子”
我只选现阶段对我最重要的猴子,并且,于我而言我觉得三只足够。既不会因为太多而压垮我,也不会少到每天只花一点点时间照看它就万事大吉了。
第一只,学习的猴子小可爱。假期将近,也就意味着我的期末考试也在慢慢逼近了。我需要拿出来更多的时间准备考试,复习。按照优先级来说,这也是最有资格排在前面的一件大事。所以暂定它可以成为趴在我肩膀上的猴子,时时刻刻,我需要看到它。
第二只,付费社群的学者猴。将第二个大块的时间花在个人技能的养成上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付费社群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课程内容的高质量。所以将时间花在这里,及时的完成作业(...哦天...已经好久没有交作业了)并且和老师进行反馈互动是很很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前两天还有了等放假一起做这些作业的想法,还好还好我没有,要不然真的错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呢!学习的机会错失了,真的是很难找补回来的。
第三只,碎片时间充电猴。在这里,我把那些不需要自己花费很长时间但是可以实实在在的为自己提升技能点的任务放在这里完成。比如统计打卡,比如整理云笔记,比如听有声书,比如学习一点办公软件的操作,比如学点手账知识,这些在短时间内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大作用,但是我知道的,时间看得见。
猴子法则其实真的能够很好的帮我们权衡当下生活和学习的一些侧重点,不把过多的任务同时放在自己身上,尽可能的从数量上帮助自己专注,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重要的不是去看远方模糊的风景,而是去做手边清楚的事情。所以,现在我已经挑选好陪伴自己前行的猴子了,明天是个新的开始,期待我的新旅途。加油,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