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熙
-01-
每年除夕,我妈总是第一个起床的,整整忙活一天,要准备祭祖,也要准备年夜饭。
从小到大,除夕这一天都要祭祖。八仙桌上整齐的摆放九碗菜,年糕,鱼,一样都不能少。周围是八副碗筷,供品前摆放着蜡烛和香炉。桌子前面还会有一个大火盆,等我爸为各位祖先倒上酒,盛好饭,就会在火盆里烧老人念过经的纸元宝。
小时候我倒是见过外婆折纸元宝,折元宝前是不能占荤腥的,从早上就开始吃斋。折时一边念着我听不懂的经文,一边将黄纸折成元宝的形状。最后还要在元宝上写上经文。我伸手想去抓个元宝,外婆就会轻轻的打下我的手背,庄严肃穆,嘴里不停的念着经文,眼神告诫我不能乱碰。
祭祖是很有仪式感的,小孩子不能站门口,不能站桌边,不能说话。爸爸还会时不时的往桌上的碗里倒酒添饭,仿佛那桌上真的有人在吃饭。
有一次,我发现桌上的一副碗筷摆的方向和别的不一样。后来我妈说,因为爸爸的爷爷是左撇子。
火盆里的纸元宝越烧越旺,照的我们的脸都红红的。燃尽后还带着星星点点红色的灰烬飘在了桌子上,贡品上,我们的头发上,到处都是。那是祖先们在分钱了。
我们上完香,烧完纸元宝,说完今年的期许和愿望,爸爸会在门口放鞭炮。这样,祭祖就算结束了。
以前觉得新鲜又好玩,如今对这一习俗多了一份敬畏。
-02-
除夕这一天,鞭炮声是不会断的。早上被鞭炮声吵醒,半夜还是被鞭炮声吵醒。
农村里,那一声声此起彼伏的在天空中炸裂的声音,时时刻刻提醒着你,旧的一年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迎来。
记得小时候,放鞭炮是小孩子过年必玩的一个项目。人人兜里都揣着一盒大红鹰鞭炮和一把打火机。我也不例外。
我们总能想到办法变着花样来放鞭炮。把鞭炮点燃后塞进空可乐瓶里,再把可乐瓶倒扣在地上。接着撒腿就跑,在远处捂住耳朵,等待可乐瓶被炸飞到空中,从瓶口冒出浓浓的白烟。或者把鞭炮夹在两块冰中间,点燃后躲在远处等待冰块被炸成碎冰渣子。又或者把鞭炮点燃后扔进池塘里,期待形成一个鞭炮炸出来的喷泉。
偶尔也会失败,比如可乐瓶没倒扣起来,扔进水里的鞭炮被水淹灭了等等。但只要成功一次,我们就能跑去和小伙伴吹上一会牛逼,讲解一下过程。
小时候活的简单而纯粹,手摸进兜里有鞭炮,就能感到满足和快乐。
-03-
年夜饭是除夕必不可少的,是一年里的最后一餐。
妈妈会在几天前就开始准备。她会提前炸好几大盘肉丸子,在我们这也叫狮子头。也会叫我们跟她一起包好饺子,馅儿里有芹菜,猪肉,胡萝卜,鸡蛋等等,我至今都没有在外面吃过比我妈包的更好吃的饺子。她还会蒸上一碗八宝饭,糯糯甜甜的。
我爸也会忙活好几天。在门上贴上对联,站在椅子上问我低不低,歪不歪,有没有在中间。在甘蔗中间贴上一小截红纸,再把它放在门背后。早早为我们准备好一根根可以拿在手里的鞭炮和烟火。
每年这样布置完后才有了春节的味道,这味道只有家里才有,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
吃完年夜饭,我和我弟会在院子里放烟火。手拿着烟火的一端,爸爸帮我们点燃另一端的导火索,我们看着它那点星火燃进管子里,屏息期待。突然,烟火从另一端射出,冲向夜空,随着一声巨响开出一朵烟花,照亮了整个黑夜。紧接着,第二炮,第三炮依次射出,夜空忽明忽暗,空气中都是淡淡的火药味。
-04-
“爸,我们都这么大了,早就不玩烟火了。”
“不行,放了烟火,这一年才算过完。”
有些习惯也许你早就忘了,可父母却一直帮你记着甚至期待着。
今晚夜空有星星,我们一起放烟火,跟小时候一样,爸爸拿打火机帮我们点燃,我们拿着烟火在黑夜里画出一道道明亮的光线。
今晚的烟火真美啊,比天上的星星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