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消特长生?
研读了一下政策,我觉得取消特长生,一是为了公平,再一也是为了合理的素质教育,即让家长冷静的对待特长发现这件事。
政策取消能削弱唯升学论的观念么?
我觉得不会,而且相当一段时间不会。毕竟成绩至上的大环境与资源稀缺的矛盾在很长期间都会存在。
所以,那些为了孩子升学而为孩子选择各种特长训练的家长,或许会重新站队,去追逐新的风向,比如竞赛名录中的新宠编程。
而这些家长自然也会开始觉得传统的特长会是浪费时间。
大部分孩子会退出兴趣班?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会发生。一是政策在热,仍有不少家长不知道,都是在跟风。所以兴趣班的缓冲效果会为维持一部分学员。
二是别人都学了我们不学到底行不行,会引发很多家长的焦虑,所以观望的可能更大。
三是不少的家长选择也是孩子的需求,所以尊重的因素也有。
如何面对这个政策变化?
一是回归初心。既然教改原因是为了让孩子减不必要的负担,那么我们就要明白,替孩子选择,尊重是前提。孩子综合发展的同时,有些特长是他未来更有个性和自信的基础,这个减负不是否定了学业特长,二是让孩子的特长依据自己,而非升学指挥棒。
二是特长培养和短期兴趣要有区分。孩子喜欢什么,是一个参考,但小的孩子,选择可能基于好奇或一时兴起,能否持续和是否有必要持续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引领。三天打鱼不行,但勉强的坚持也不行。这里面的平衡是门学问,有机会我们再单独聊。
三是目光长远。孩子的学习门特长目的不是一定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未来融合专业发展,眼界越开阔,孩子综合实力越突显。所以跳出小圈子,鼓励孩子做跨领域的融合发展,会对他的未来有很大帮助。比如学钢琴,可以鼓励她常创作自己的曲目表达自己不同的心情,可以让她为自己喜欢的儿歌诗词谱曲。这就上升到了表达情感的训练,而不是弹奏技巧的练习。这样不但孩子更有兴趣,未来也会比不会弹奏的孩子多一种情感表达和感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