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来厦门,多半是因为“海上花园”鼓浪屿的吸引。不止一次听朋友提起它的别样风情,今天终于可以登岛一见了。4月29日,朝思暮想的鼓浪屿,就在脚下。
我们将行李安置在“四季如春酒店”后,便开始漫步小岛啦。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和“音乐之乡”“钢琴之岛”之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
我们错峰五一,所以人并不多。小岛让我们感觉非常惬意,漫步,随想,观景,呼吸新鲜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看,眼前的这颗大榕树,独具神韵,长长的胡须,仿佛历经沧桑,向你述说厦门悠久的历史。切忌,不要拉拽榕树爷爷的“胡须”,否则他会不高兴的。
“园在海上,海在园中”,这就是美丽别致的“菽莊花园”。走在园子里,不禁感叹它的天然雕饰,美哉,妙哉,奇哉。满眼的绿,生机勃勃的感觉,直入我心。菽莊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献作公园。菽莊花园利益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园分为臧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错落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鸥飞翔的雄浑壮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园内还有四十四桥和十二洞天等景点。
继续向前,赶去听海。据说“皓月园”是听海的好处去。一路时而漫步,时而小跑,时而停下远眺,感受每段风景的独一无二。经常有人问我,一个人旅游不闷吗?其实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看风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个人除了志趣相投外,时间还必须能赶在一起。一个人虽然孤独,但说走就走,不需要顾忌太多。一路风景,自己内心的对话,会有一翻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所以,我选择与寂寞共舞,与内心言和。听海,寻找更好的自己。
皓月园到了。它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始建于1985年,园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诗句取名“皓月园”。园内有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的一座郑成功及其部将巨型铜雕像。这座巨型铜雕,除郑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比真实体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马都朝两侧延伸。
听完海,当然要爬山了。下一处便是“日光岩”。这是鼓浪屿的最高处,不容错过的登高望远。“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日光岩顶人很多,随着人流上去,眺望整个鼓浪屿,视野好开阔,幸福感瞬间涌遍全身,登顶的劳顿也抛之脑后。如果有一天,能来这个小岛小住,拉着爱人的手,一起再来一次,我会告诉他2016年4月29日,我曾经独自一人来过这里。
从日光岩往下走,途径“古避暑洞”。古避暑洞两旁石壁支起从天而降的花岗岩巨石,给人泰山压顶之感,十分险峻。上面“古避暑洞”四个字是清末台湾文人施士洁题写的。石洞明亮干燥、通风清爽。穿过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撑起细细腰骨,把岩石当作凉台,名叫“伞亭”可供游客遮阳避雨。
下山,沐浴着暖暖的阳光,生活无限美好。这又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肚子咕咕叫了,美食在哪里。
温暖的晚餐,就在这家“上屿水产”餐厅开启。环境舒适,整个餐厅以怀旧为主题,让人倍感亲切。
餐厅里陈列着一些旧物。看!这个老式录音机吸引了我。儿时的记忆一下涌上心头。小时候,住在红砖垒起的房子里,家里就有一台这样的录音机,里面发出的声音,让孩子们觉得里面好像住着人,否则怎么会有声音。如今,它也已经被高科技取代。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让人心变的复杂而麻木。怀旧,成为八零后的泪点......珍藏.......绝版......
夕阳西下,美食,满足了我的味蕾;美景,填满了我的回忆。
待续......
(此文纪念2016年4月28日-5月1日厦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