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遍文章。
文章标题“请不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其实朋友圈的心灵鸡汤文章我一向不会点进去看的,但是因为分享的人是一位已经有了孙女的奶奶,所以我好奇地点进去了。
文章总共有八劝父母。内容大概是劝父母不要和儿子媳妇同住,不要干涉太多儿子媳妇的生活,不要过多操心孙子,不要把生活重心放在儿子媳妇的身上,而是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看完之后心里五味陈杂。我点了一个赞,然后评论:你一定会是个好妈妈和好婆婆。
对方很快给我回复:我不是。
转载这篇文章的是一个54岁的单亲母亲。
在四十岁的时候,丈夫出车祸离开了,留下了她和一个十四岁的儿子。
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跟我讲她的故事的时候,是热泪盈眶的。
她说,当她听到丈夫出车祸的时候,她完全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生活总不能不过了吧。经过一段时间,她接受了这个事实,把儿子寄养在姑姑家,自己一个人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跑到贵州,接手了丈夫生前刚刚有点盼头的生意。
八年后,他结束了贵州的奔波生活,带着这几年赚的钱,回到老家,盖了楼房,给儿子买了车,并且为儿子风风光光的办了婚礼。
当我听完她的故事之后。由衷的在心里为眼前这个人点了大大的赞。是什么支撑起她从巨大的悲痛里走出来,是什么让她有勇气独自在异乡奋斗了整整八年。我想,是她的儿子。
可能父母所有的付出,在儿女看来都是理所当然吧。
就在三年前,她的儿子结婚了,后来小孙女诞生了,她跟我讲了越来越多,在我看来就是所谓的婆媳不合的问题吧。
“自从我孙女出生了,她从来都不住我家,都住她妈家了,管她嘛,反正她觉得我不会带小孩,不用我带,我也省事,我就打打牌,反倒轻松。”
“管他嘛,不用我带,我反而轻松。”这句话她总是挂在嘴边。但其实我知道,她内心其实是想带小孙女,想和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的,这只不过是安慰自己的理由罢了。每次她抱怨完,都会对我说:我也就只能跟你说了,因为我不知道,哪天我对别人说多了,会传到我媳妇的耳朵里。
有一天早上,她突然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昨天去孙女外婆家看我小孙女,我媳妇叫我以后不要那么晚来看,小孩都睡觉了。刚才我看到朋友圈她发了一段话“每次都这样,小孩子吵到很晚,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爆发。”
我不知道事实到底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她媳妇的朋友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知道,并且清楚地知道,她对号入座了。
儿子媳妇刚在一起的第一年,媳妇买了蛋糕为她过生日,她高兴的跟我讲了整整一年,高兴到连蛋糕的样子和味道都一一地描述给我听。有一天,我让她帮我一起挑外套送我妈做为生日礼物。她突然很无奈地说:还是生女儿好,儿子都是白眼狼。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今年,儿子媳妇都忘记了她的生日。
有时候她很爱多管闲事,明明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偏偏爱搅合进去。有时候我也很烦她的某些行为,但是我心里知道,其实她的内心比任何人都善良。她只是做不到冷眼旁观而已。每个人都没办法做到完美无缺,我是,你是,她也一样。
我一直认为她会是一个好妈妈更会是一个好婆婆。朋友圈的评论并不是客套或者奉承。因为我知道,最好吃的东西,她舍不得吃,最好看的衣服,她舍不得买,她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她在媳妇怀孕的时候,三天两头让我陪她一起逛菜市场。“我媳妇喜欢吃这个,我媳妇喜欢吃那个。”这些我都听见了看到了。
我不知道她的儿子是否觉得她是个好妈妈,我更不知道她的媳妇是否认为她是好婆婆。我想知道我又不想知道。
这个年过半百的单亲母亲可能会有点强势,可能会干涉太多太多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日常生活小事。但是我觉得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有时候要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没有她的强势,那她的儿子会有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吗。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为了儿女可以忍受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都毫无怨言。也许他们现在老了,也许他们不会用手机不会用微信更不会用微博,也许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和我们格格不入,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质疑,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们没办法给父母最好的生活,但是我们有办法陪父母到老。
她分享的这篇文章,她回复我:我不是。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她现在和儿子媳妇相处得并不融洽。我的预感一向不准,我想这次也不例外吧。
我们总是在抱怨父母怎么样怎么样,我们总是花最多的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希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永远不要发生在我们身上。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子女,更应该多照顾身边这个一只手撑起你世界的人的感受,因为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你。
“再见,明年见。”
我坐在回家的车上,回头,看到你在向我挥手告别。
很多时候,再见,变成了再也见不到。
嗯,再见。希望下次再见面,我们还像当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