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电影(一)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一、奇幻
    • 《阿凡达》
    • 《哈利波特》
    • 《蜀山传》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二、喜剧
    • 《巴黎淘气帮》
    • 《我和我的家乡》
    • 《尽情游戏》
  • 三、温情
    • 《海蒂和爷爷》
    • 《狐狸与我》
    • 《饮食男女》
    • 《哪啊哪啊神去村》
    • 《白兔糖》
    • 《当幸福来敲门》
    • 《涉外大饭店》
    • 《人生七年》
    • 《杯酒人生》
    • 《海街日记》
    • 《普罗旺斯的夏天》
  • 四、控诉
    • 《真相至上》
    • 《何以为家》
    • 《超脱》
  • 五、恐怖
    • 《我是传奇》
    • 《异次元杀阵》
    • 《黑天鹅》
    • 《生化危机》(启示录、灭绝、战神再生、惩罚、终章)
  • 六、打斗
  • 七、爱情
    • 《天使之城》
    • 《冒牌情缘》
    • 《蓝色大门》
  • 八、哲思
    • 《活着》
  • 九、悬疑
    • 《天才枪手》
    • 《绝密跟踪》

一、奇幻

《阿凡达》

如果说《复仇者联盟4》是漫威团队历时十一年的电影宇宙集大成之作,那么《阿凡达》则是一个卡车司机埋藏心底数十年的梦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卡车司机和朋友兴致冲冲地走进电影院,想要一睹这部让国人无比痴迷的科幻或者说奇幻电影究竟讲了些什么玩意儿。

当片头字幕伴随着激昂顿挫的音乐在银幕上滚动,当少年在残酷的现实压迫下最终如寓言所说成长为英雄,当雄浑壮阔的星际世界不断在故事中延展,朋友的质疑逐渐变成了钦佩、沉醉,无疑这部电影成功了。然而,这位默默无闻的卡车司机在观看电影过程中,表情不断僵化。一股愤怒让他恨不得赶紧离开电影院,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拳击好好发泄一下。

“造梦师”乔治•卢卡斯居然将他心中的幻想世界抢先一步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还大获成功了。这个愤愤不平的青年为了和卢卡斯叫板,显示自己的实力,找到了当地的一群牙医,并极力说服这些富裕的中产阶级为自己的电影梦想投资。拿着这笔堪称巨资的20000美元投资,青年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投身到了自己的“星球大战”中。雄心勃勃的他拍了一个长达12分钟的机器骷髅大战电影片段,并将其带到好莱坞以寻求电影巨头们的投资,结果残酷的现实让他碰了一鼻子灰。

当然,通向成功的路往往不止一条,凭借对微缩模型深刻的认识,这位青年终还是成功进入了好莱坞,并在数年之后,成功打造出了科幻经典《终结者》。没错,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卡车司机就是如今鼎鼎大名的詹姆斯•卡梅隆。将遥不可及的梦想照进现实。随着《异形》等众多商业大片席卷全球,詹姆斯•卡梅隆终于在《星球大战》二十多年后成为了好莱坞炙手可热、家喻户晓的电影制作人。然而,他始终无法忘却心中那个打造“星球大战”的梦想,今非昔比的他决意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阿凡达》由此应运而生。

今天的影迷可能大多都看过或知道《阿凡达》,但绝然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故事在上映前15年,也就是1995年就已经写下了剧本大纲,却一直受到技术制约无法投入拍摄。如果说《终结者》、《异形》为卡梅隆赢得了雄厚的资产,那么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则使得他收获了不计其数的荣誉和赞美,名利双收的他终于可以彻底静下心干自己想干的事。

当然,由于《泰坦尼克号》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让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痴迷不已,人们对于卡梅隆的下一部电影作品便更加期待,其中最焦急的莫过于电影公司了。像卡梅隆这样的票房收割机,电影公司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的作品十有八九能够取得大卖,恨是因为他拍片的速度是越来越慢,而期间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投资。

随着CG特效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3D成像的革新,在21世纪的头十年,卡梅隆终于能够将长期深埋心底的“星际史诗”付诸实际。

先来谈谈3D技术吧,如今习惯于在电影院中体验3D电影的观众们或许已然忘记了十年之前《阿凡达》上映时,真正拥有3D数字三维设备的影院寥寥无几。虽然3D电影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诞生,但是始终无法步入商业化运作的正轨,依旧长期停留在迪士尼主题乐园或者环球影视城的娱乐项目之上。

卡梅隆通过有力的事实逐步说服索尼研发和生产简易高效的3D摄像机,使3D技术真正能够被运用于电影制作之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通过后期转换和成像变幻来合成3D效果。在众多连锁影院不愿意花费资金革新放映设备的时候,也是卡梅隆极力向其他导演推荐新一代的3D摄像机进行电影制作。

使影院逐渐深刻意识到“商业电影已经迈入了新的时代”,只有做好接纳高清三维立体电影的准备,才有可能存活下去的希望。从2005年到2009年《阿凡达》正式上映以前,卡梅隆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全球电影行业的革新,3D电影从此成为了商业电影的主流。

21世纪以前的电影特效制作,主要依靠实体的微缩模型和各种繁杂的化妆技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电子科技突飞猛进般的发展,早期仅仅只是运用于动画电影制作的电脑特效技术,开始逐步运用到真人电影之中。

最具有象征性的,莫过于在《指环王》三部曲中大放异彩的“咕噜”。
这个由真人动作捕捉加上后期CG渲染合成的人物,使曾经对技术发展充满悲观和绝望的卡梅隆看到了希望。既然电脑特效已然发展到了能够创造出咕噜这样一个活灵活现、毫无破绽的银幕角色,那么它也一样能够将卡梅隆心中的外星种族完美地呈现在大荧幕之上。

为了使电影公司增强对《阿凡达》的投资信心,卡梅隆找到了卢卡斯和他的工业光魔特效制作公司,同时亦把负责《指环王》特效的维塔特效也拉进了制作队伍,再加上索尼特别研制的3D摄像设备和又经历了数年发展的动作捕捉技术,卡梅隆俨然已经拿出了创造银幕神话的气势和勇气。

相信很多影迷至今依旧对《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中雄浑壮阔、丰富多彩的中土世界印象深刻,系列电影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如此丰富细腻的环境细节与原著作者托尔金对中土世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种族语言的生动描摹密不可分,同时亦有电影幕后制作团队耗费数年的艺术创作付出。大量的历史研究、语言重现、人物服装道具和场景构建可以说为系列电影的最终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如果想构建一个真实可信的幻想世界,那么就要使它充满细节和质感。对此深有体会的卡梅隆在电影的正式拍摄前,首先找来了语言学家、动植物学家、天体物理学家,音乐教授,考古学家等等各方面的权威人士。找这些人干什么呢?卡梅隆想让这些人协助自己构建一个宏大的潘多拉世界。

语言学家负责创造一门属于纳美人的语言,动植物学家为概念艺术家笔下的种种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和命名系统,音乐教授负责创造一种特有的外星音乐以及演奏这些音乐所需要的乐器,天体物理学家则计算出真实可信的大气密度,为后续动植物进化程度、飞船造型设计等等提供坚实的基础。

这些研究中的很大部分可能最终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中不会有丝毫展示的机会,但是卡梅隆依旧乐此不疲。当然了,后来出版的《潘多拉百科全书手册》为这些细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窗口。

《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不远的将来,面对资源枯竭逐渐枯竭的地球,人类开始谋求出路。在距离地球4.4光年之外的潘多拉星球,人类终于寻找到一种能够改变传统能源产业的全新矿物元素。很快,采矿公司蜂拥而至,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人口涌入,将自己家园变得一团糟的人类正在一步一步将原本美丽富饶的潘多拉星球逼入绝境。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依据这个故事,相信不少了解历史的观众很快能够将故事中的纳美人与现实中遭遇西方殖民入侵的玛雅文明以及印第安文明迅速对应。同时大航海时代的殖民扩张、因工业革命而起的圈地运动、历时数十年的越战这些血迹斑斑的黑暗历史仿佛也是电影的现实映射。

电影中,那个极力想要将战争引入潘多拉,为了自己的利益丝毫不顾及纳美族死活的战争狂人不正是现实历史中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么?或者再往前回溯历史,越战中的那几位战争狂人似乎也能与之对应。在人类炮火中付之一炬的纳美人家园和去年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的亚马孙丛林、澳大利亚森林似乎并无多少区别,唯一的不同或许是亚马孙和澳大利亚并没有纳美人这样坚定不移的守护者。

原始对现代,弓箭对枪炮,压迫对反抗,这样的电影情节其实并不新鲜,当年的《风中奇缘》、《与狼共舞》、《最后的武士》无不涉及到了这种在艰难抉择下逐步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但《阿凡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通过设置纳美族这样一个深受人类所害的虚构种族,使观众得以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也就是人类的对立面来重新看待和认识人类的所作所为,将不同文明和理念的对立冲突进一步上升到了种群的对抗。更让观众深受震撼的无疑是人类从高高在上的英雄角色变成了横征暴敛的侵略者,区别同类型电影的巨大反差是这部电影在剧情故事本身并不十分出彩的前提下,却依旧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今天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美洲人可能很难想象如今的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旧有文明毁灭的基础之上的。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这些独立发展成百上千年的文明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之下迅速的消亡了。以至于它们的许多文化、文字符号至今依旧是考古领域的未解之谜。

《阿凡达》的故事同样也是关于一个独立而古老的文明从被侵扰到压迫,再到反抗的历史,不同的是这一次卡梅隆没有启动残酷的灭绝按钮,而是为纳美人设下了一个美妙而奇特的结尾。纳美人最终没有在人类的铁蹄之下沦为阶下囚,而是在潘多拉众多生灵的共同协助下,成功赶跑了这些来自异域的不速之客。

在漫威电影宇宙已然成为漫改电影领域最耀眼明珠的今天,即便是那些老气横秋,无比苛刻的影视评论家恐怕也难以否定《复仇者联盟4》在商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一部电影的成功并不仅仅只是票房成绩的得失,诚然票房成绩很重要,但是电影剧情所渗透的思想内涵和人性探讨同样也很重要。

《复仇者联盟4》的确很出色地将此前十余年的二十余部超级英雄电影进行了融会贯通的深度融合,故事剧情的波澜壮阔和人物内心的深度探索可以说在超级英雄电影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但总体说来,随着漫威电影宇宙的不断延展,整部电影已然完全脱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天马行空的矛盾冲突逐步替代了现实世界的你死我活。没错,黑寡妇是死了,钢铁侠也逝去了。但是这样的剧情设置除了勾起一时的悲伤和难过,并为下一阶段的漫威电影发展留下悬念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现实隐喻意义?是否能够对他们的逝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呢?似乎是不能的。

《复仇者联盟4》的巨大成功仅仅只是为漫改电影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成为了一种商业营销模式的胜利成果。而《阿凡达》则可以说为世界商业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时代,如果没有詹姆斯•卡梅隆的努力,如果没有《阿凡达》的上映,电影行业或许依旧会在不久的将来作出革新与突破,但却显然无法做到在短短数年之内,将3D电影普及世界,使之成为商业电影发展的主流。

你可以说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作品在惊人的特效之下充斥着陈词滥调,也可以说他的作品在电影开头就注定了结局,更可以说随着年龄增长,如今的他已不复当年的才俊,但是却永远无法否定他改变了一个时代,无法改变《阿凡达》取得辉煌成就的现实。

如今的好莱坞虽然依旧有不少电影人坚持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一些现实的思考,多一些真诚,但受制于制片方娱乐大众的思想制约,想要在商业大片加点私货已然越来越难。

进入21世纪的好莱坞,科幻动作大片的数量可以说是年年剧增,但是能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好莱坞大片却不算多,而能够在十年后依旧被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电影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阿凡达》之所以能够在科幻电影史上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口碑和评分,一方面是由于电影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创新,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面镜子,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将血淋淋的现实逐步展现在观众们眼前。

十年之前,当好莱坞的票房巨兽《阿凡达》在万众瞩目之中正式登陆中国影院,在整个内地院线与它进行同期商业竞争的是《孔子》。这部在某局大力支持下的“国产大片”居然能够让《阿凡达》提前下线为它开道,《孔子》的导演更是大言不惭地说,要和卡梅隆的《阿凡达》在票房上来一次PK。咱们且不论这部电影和《阿凡达》后来在豆瓣等平台上的巨大评分差距,就说十年之后的现在,如果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大部分观众可能都已全然忘记了这部集结了周润发、陈建斌、周迅等一众国内顶级演艺明星的国产大片。对于国产电影而言,《阿凡达》丰富宏大的剧情隐喻和主题思想就像是一座永远无法望其项背的山峰。事实就是,我们不仅在拍摄技术远远落后于人,同时更在创作思想上落后了。

和美国的同行们相比,中国的电影人似乎依旧沉迷在数千年前的怪力乱神中无法自拔。使国产电影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除了拍摄技术和创作思想之外,就不得不提主管部门保护国产电影的手段了。不从自身找原因来提升电影制作水平,反而通过限制电影进口数量和设立国产电影保护月来阻碍好莱坞大片对国产电影的冲击,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然而,这件事情直到今天却依旧在做,主管部门的纵容使得中国电影人盲目自大、故步自封,他们只学会了用先进技术杂耍,用密集营销壮势,用明星来撑门面,却没有学会真心做一部尊重观众的好电影。

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从开始立项到最终上映往往要经过两三年时间,而中国电影为了降低拍摄成本往往会选择竭力缩短拍摄周期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哈利波特》

赫敏的性格也不是电影里呈现的完美,她是很自负的,又有点自卑,有轻微的强迫症,完美主义者,还会迁怒。(考试季哈利和罗恩在赫敏身边都会屏声静气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罗恩就与她完全相反,罗恩自在随性,脾气好,承受挫折能力更强,完美的中和她的棱角,哈利在第四部曾经说过离开罗恩单独和赫敏做朋友实际上是很无趣压力很大的。

金妮听着哈利的传奇故事长大,又切切实实地被哈利救过一命,在金妮眼里哈利是光是电是唯一的神话,但在赫敏眼里,哈利是那个和罗恩一起抄她作业的朋友,不是什么救世主。


《蜀山传》

《蜀山传》当年徐克耗资几千万,最后亏成狗了,可以说徐克想法很超前,十几年前修仙这一理念还不是特别成熟特别系统,不像现在,修仙小说都烂大街了。而且这部电影特效十分华丽,现在看来都感觉很震撼,相比之下,这几年那些五毛钱、几分钱的特效真的好意思拿的出手吗?小时候看的时候贼羡慕哪些剑侠御剑飞行,飞的时候自带炫光效果,仙魔争斗,儿女情长,一切都描绘得行云流水,足以称得上国产玄幻电影的巅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人一虎,在海上漂流227天之久。这样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背后是导演所讲述的一个暗黑童话。它所讨论的东西不仅关乎宗教信仰,更多的,则是人性。

故事的开头在印度,pi的父亲开着一家动物园,母亲则是一个信仰印度教的植物学家。小时候的pi出生于这样一个信仰印度教的家庭,阴阳差错结识了基督教,伊斯兰教,成了一个同时信仰三个宗教的“怪人”。而故事真正开始于他的父亲打算带着全家迁移至加拿大移民,却意外遭遇海难,只有pi一人生还的故事。全片以pi中年后,接待了一个灵感堵塞的作家,通过口述,插叙来表述这个故事。


二、喜剧

《巴黎淘气帮》

故事是这样的,小男主尼古拉是个大门牙萌萌哒的小学生。挺好的孩子,就是脑洞有点大。这天上课,老师布置了一个题目“你长大想做什么”?小胖子梦想当大官,因为可以天天吃大餐。功课吊车尾的金发小卷毛想当自行车冠军。小富二代长大后要继承家业。爱打小报告的学霸眼镜男梦想就是学习,虽然在同学眼中他就是讨人厌的蟑螂。但尼古拉却并没有什么梦想,他非常满意当下的生活,并不想改变。学校里,同学正为了家里添了二胎而不断抱怨。这边,爸爸妈妈商量着请老板来家里,计划怎样才能升职加薪。刚回到家的尼古拉偷听到了,误以为二人要给他生个小弟弟,而自己就要被丢掉了!心急的尼古拉赶紧找来小伙伴们商量对策:他们一致决定先讨好妈妈。想买花送妈妈,结果大闹花房。想趁爸妈不在家,召集小伙伴来个大扫除卖乖,结果惊喜变惊吓。心思细腻的尼古拉甚至害怕爸妈趁着郊游的机会,把他丢下,拒绝下车。并且反锁了车门。拗不过熊孩子的倒霉爹妈也只能推车回家... 为了改变当下“被丢掉”的命运,熊孩子团决定反客为主——请杀手干掉弟弟!这样尼古拉就能留下了!不得不佩服熊孩子的脑洞和执行力,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杀手越狱的消息。于是他们找来了联络簿,打给对方,甚至谈好了价钱。但事实上,他们找错了人,把电话打给了修车行。工人报的是修车的价格。为了攒够500块“动手费”,他们想到了买“大力药水”的神奇点子。看到这里真是不得不佩服这群熊孩子的“奸商头脑”啊。可是就在大家好不容易凑够了钱,打算要打电话给“杀手”时,偶遇了之前被二胎折磨的同学。但显然,他现在很是享受“二胎生活”,一番话甚至让尼古拉打消了“干掉弟弟”的念头。回到家的尼古拉也发现了妈妈并没有怀孕,更没有想要丢掉他。但经过这一番折腾,他却真的想要一个弟弟了。《巴黎淘气帮》是一部颇具法式幽默的小清新儿童电影,精致细腻。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真实的触动了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童年。


《我和我的家乡》

从宣传上来说,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是真正在讲中国共产党的、讲中国人民的故事,没有落入资本主义世界宣传的路径窠臼。敌人拍白人英雄拯救世界,我们拍个中国英雄拯救世界;敌人拍光鲜亮丽的高科技,我们拍富贵华丽的古装戏;敌人拍独立纪念日,我们拍建国纪念日。这就叫亦步亦趋。固然《我和我的家乡》囿于献礼片属性表现形式更加露骨,但这股骨子里的“中国味”的确是水平多高的外国导演都拍不出神髓的。

这个单元故事中规中矩,全靠葛优大爷的演技拔高了一档。葛大爷跟去年《北京你好》中的角色几乎一摸一样:时油嘴滑舌办事也不怎么靠谱,甚至有那么一丢丢自私;但有的时候就是灵光一闪在某个机遇面前选择了高尚——这是相当多数人的共同特质。宁浩拍的各种生活细节、人物气质都非常接地气,几个配角的表演也很牛逼,跟葛大爷相得益彰。

我们看这个故事,王宝强、刘昊然的人设直接从《唐人街探案》系列里复制过来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还分了两个人承担刘昊然高智商理性狂的人设,多余的很;最关键的主角,人设就是手工耿,依然不是自己原创。让自己老婆演了个花瓶。他就算做了个拼盘缝合怪,也没有唐探系列缝合地那么用心,白瞎了黄渤那么牛逼的演技。

范伟老师贡献了殿堂级的演技。陈凯歌是压根就没想好好拍,纯粹应付事的,压根就没去挖掘我们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生搬硬套了名著《悲惨世界》里的桥段。最后出现的那些受表彰的人都是真实的英雄,第一位老人家就是邓超的原型、沙地苹果的发明人,一些已经牺牲、过世的英雄与模范也都有照片展示。

开心麻花的喜剧天赋不容置疑,举手投足都是笑点。


《尽情游戏》

主人公巴基尔的父亲前去清除地雷,谁料地雷炸了,父亲因公殉职。 母亲因此悲伤过度,神经兮兮地,最后也被带走了。 于是,年幼的巴基尔便成了孤儿,被送去了寄宿学校! 有一天,他在工作的店铺门口观看枪匪追逐,本想单纯吃个瓜,却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 这种小小小概率事件都被他遇见了, 可见他的人生是多么悲催。 子弹击中巴基尔的头部,情况不容乐观。他被火速送往医院抢救。 只不过...手术台上,开颅取子弹这么严肃的事儿,医生竟然选择用抛硬币来决定了巴基尔的命运!! 好在有“主角光环”,巴基尔不但没死,出院后依旧是活蹦乱跳,傻里傻气的。 只是因为这次不幸的遭遇,巴基尔失去了工作,只能流落街头, 以地为床,以天为被。

还好,傻人总能得到老天的眷顾。 他在街上遇上了一个好心的拾荒者,这个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牢房”的人,将他带到自己的秘密基地——一个垃圾洞穴 这里住着一群奇奇怪怪的人,而且每个人都身怀绝技。 有能变废为宝,把废品做各种高科技的可爱老爷爷。 有眼里长着圆规,单凭肉眼精准测算的“计算器”姑娘。 还有随时能把自己叠成豆腐块的“橡皮大姐”。 就是这群看似“怪咖”实则善良的人收留了巴基尔,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虽然他们只是靠收废品为生,但大家在一起简单的日子却很快乐。 直到有一天,巴基尔路过两幢雄伟建筑时,他看到建筑上的标志,一个跟小时候记忆的一模一样,就是害死父亲的地雷制造商,另一个标志,就是至今还留在他脑袋里的子弹的标志。 妈蛋,我这不幸的人生就是你这两家公司害的。巴基尔越想越不爽。 于是,在拾荒者家族的全力支持下,他决定向那些武器制造者们发起报复。 所以便有了影片里的故事:8个拾荒者为了帮新加入的小伙伴报仇,联合起来变废为宝击垮了两大军火商.....

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那些非法军火商在策划一起秘密的军火交易,于是想到了“一石二鸟”之计,让他们狗咬狗。 一场荒诞搞笑、天马行空的故事就此展开。 整个复仇故事,就是典型的小人物与黑帮之间的较量。 双方力量的悬殊,看起来就是件不可能的事儿,可就在这群“怪咖”手中变成了可能。 就像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各种异能之士团结一致,消灭坏人。你无需去纠结这个故事的可行性,因为这就是个荒诞的世界。

没有被压抑的暴虐戾气,没有惊险的搏杀和以身涉险,也只有法国人才能把一出苦大仇深的复仇戏拍成一场轻灵滑稽的恶作剧。似乎只需按下播放键,在流淌的香颂里,一切就都能如马卡龙般甜腻。


三、温情

《海蒂和爷爷》

放眼现代教育环境下的父母,要么拼命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来开发孩子智力,拓展孩子特长;要么各种请家教、上辅导班,使劲想着提升孩子的成绩;要么就啥都不管,只管给钱,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从升学到留学,全部用钱搞定。看起来,似乎只要让孩子上个名牌大学,就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成功。但实际上,从人本身的发展来看,这样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成功,因为它很可能忽视掉作为一个人最该被培养的东西——人格修养。

因为缺乏足够的对生命的认知,遇到挫折、失败就心灰意冷;因为缺乏足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遭到低谷就郁郁寡欢;因为缺乏足够的分享意识,坐拥财富也很难快乐;因为缺乏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进入社会后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凡此种种,都将成为不大不小的烦恼或痛苦。

许多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卓然超群的气质,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加优秀,更加突出。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又容易忽略人格修养的培养,认为只要上大学就能形成气质,甚至有不少人觉得,气质是可以用金钱包装出来的。

《海蒂和爷爷》,也是根据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品《海蒂》改编。故事围绕着一位名叫海蒂的小姑娘展开,通过她与爷爷、牧童、克拉拉等人的关系,传递出人性中的种种美好。

海蒂是一个很”悲惨“的女孩:自幼父母双亡,姨妈将她”丢给“倔强古板的爷爷抚养,但爷爷一开始并不喜欢她,不久后又被”卖“到一个贵族家庭,陪伴一位叫克拉拉的残疾女孩生活。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命运而怨天尤人,反倒通过自己的善良与纯真,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

她喜欢大自然,看着阿尔卑斯山翠绿的山脉,她就很开心;她喜欢动物,看着山野间的牛羊,她就欢快地跑过去和它们玩耍;她很独立,爷爷一开始不让她进屋,她就自己找羊圈睡下;

她很善良,看到皮特的奶奶双眼失眠且咬不动面包,心里就一直惦记着,偷偷给奶奶带了许多的软面包;她很友爱,尽管内心很思念自己的爷爷,却仍然为了让克拉拉开心而留下来陪她。

她没有受过太多教育,没有学过什么礼数,在富贵人看来,她的一些言行显得很粗野,可即便如此,她内心的善良与纯真,让她充满了令人欢喜的魅力。如同她那张嘴绽放的灿烂笑容一样,很有感染力。而她的这些善良、纯真的人格品质,来自大自然的熏陶,来自淳朴爷爷的影响,无论哪一种,都构成了她最为珍贵的品性。

她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来让她成为一个很懂礼数、举止得体的淑女型女孩,但贫穷也没有埋没她善良与纯真的人格,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教育,准能成为更加优秀的孩子。幸运的是,她没有被糟糕的教育所影响,反倒在认识克拉拉之后,得到了更好的引导。

克拉拉就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乖、很体面的女孩。她打小生长在富裕的家庭,有着系统的教育和约束,自小就养成了得体的谈吐和姿态。金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加上一抹柔和的笑容,让她看起来像个天使。

在母亲去世之后,她患上了腿疾,丧失了双腿行动的能力。父亲又常常在外忙碌,鲜少有时间陪伴她。家里的管家、老师、佣人,都非常标准化地管着她。这让她很难开心起来。直到海蒂来到她身边,才让她真正开心了起来。

她在良好教育下所形成的教养,并不仅仅体现在她为海蒂说话、教海蒂使用刀叉以及鼓励海蒂学习识字方面,更体现在她去到海蒂爷爷家里的时候,她对海蒂爷爷、对海蒂的生活方式的迅速接纳。

以往被华丽服饰与家居包裹的她,也能和海蒂在草堆里睡觉嬉戏,也能像海蒂那样用大碗直接喝羊奶,丝毫没有任何的公主病,也丝毫没有体现出任何的嫌弃,反倒是前所未有的快乐!

如果说,海蒂的人格来自于自然的陶冶,克拉拉的人格来自于良好的家教,那么,二人最重要的修养,更多还是源自家庭成人的正确的教育。

倘若海蒂的爷爷无法用他那种看上去古板实际上善良的淳朴性格说服你,那克拉拉的祖母所体现出来的耐心与循循善诱,大概能够让你认同正确教育的重要性。

起初,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也以为克拉拉的祖母是一个专横的、势力的贵妇。她的装扮、姿态以及身份,真是太容易让人产生这类先入为主的印象了。但随着她第一次见海蒂就让她”叫我奶奶就行“开始,我们便会发现,这位贵妇不仅毫无势力姿态,反而有着令人敬佩的高尚修养。

她的修养更多体现在一种耐心、信任以及尊重之上。管家向克拉拉父亲汇报,说海蒂”脑子有些不正常“的时候,她没有相信管家的片面之词,而是亲自和海蒂接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恰到好处地引导海蒂学习的兴趣。

而在她去到海蒂和爷爷生活的阿尔卑斯山区的时候,她丝毫没有贵妇姿态,反而很自然地入乡随俗。对待爷爷礼貌得体,面对爷爷拿出来的“可能不那么干净”的酒,她丝毫没有嫌弃之态,而是非常开心地一饮而尽。这种细节凸显出来的,不是金钱包裹下的贵族气派,而是良好修养体现出来的基本尊重。

她在听到海蒂说想要写故事却遭到众人嘲笑时,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堪称所有家长都该学习的样板。面对孩子的想法,她首先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去倾听;在得知孩子因他人的嘲笑而有些胆怯时,她很坚定地否认了那些嘲笑(”他们的见识太少了“),紧接着就是鼓励她(”如果有一件事会让你开心,那就尽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最后还用十分信任和爱的眼神,给予海蒂信心。

《海蒂和爷爷》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实景拍摄,呈现了许多美得令人心醉的自然风貌。整部电影的基调也如同阿尔卑斯的风光一样,唯美、温馨、明亮,给人一种暖心的观感,也给人一种有益的思考。


《狐狸与我》

她还想再见到狐狸,她开始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找寻,直到在雪地里摔伤了脚,被迫在屋子里度过了一整个冬天。这个冬天,她翻来覆去看着一本关于狐狸的书,直读到倒背如流,甚至开始想象自己就是狐狸。 冬天过后,她终于又在森林里遇见了她的狐狸。

她花了许多时间去等待,甚至冒险赶跑了试图吃掉狐狸的饿狼,终于和她的狐狸成了朋友。 它会停下来等她,甚至会来找她玩了。 女孩跟着狐狸在森林里冒险,狐狸带着她去了森林的另一边,去那里需要跳过一个小悬崖——这是村子里禁止所有小孩去的地方。 跳过悬崖之前,女孩犹豫了很久,跳过去之后,她像是到了一个新的森林。

跳跃的青蛙,萤火虫的光芒,土拨鼠和猫头鹰,她到了一个从未见过世界,这个世界神秘、奇幻,当然也危险,她迷失在这里,晚上沉沉睡去,醒来看到狐狸就在它身边。

她试图用丝巾做成项圈套在狐狸脖子上,狐狸拒绝地跑开,可第二天依旧来找她玩。她邀请狐狸到她的房间——关上门的那一刻,狐狸感受到了自由被威胁。狐狸在小房间里四处乱窜寻找出口,直到撞破玻璃窗——女孩的房间在二楼,狐狸倒在了血泊中。 这一刻,我和女孩一起失声痛哭。 故事以好奇开始,至试图占有而结束。


《饮食男女》

他的三个女儿也遗传了这份基因,一个个都敢爱敢恨,雷厉风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爷子的小女儿家宁,她和闺蜜一起在麦当劳打工,一次又一次目睹了闺蜜放一位男性追求者的鸽子。 闺蜜其实很喜欢那个男生,放他鸽子的原因却很可笑: 想让他追的更辛苦点。 正因为此,家宁一次次过去安抚那位帅哥,最后两人暗生情愫,在一起了。 闺蜜知道后悲痛欲绝,一边流泪一边反复咆哮那句话: “为什么!我只是想让他追的辛苦点!” 这种想法当然很美好,但这世界不是一个只有你和他的孤岛,当你偏执的想要万事俱备时,他早已和别人悄悄下锅了。


《哪啊哪啊神去村》

高考落榜的青年平野勇气因为宣传画上的照片,参加了林业培训课程。而后分配到了位于深山老林中的中村林业。现代社会,没有手机信号覆盖,没有抽水马桶的乡村简直是另一个神奇的存在。日本有太多这样关于乡村的作品,最近大爱的《小森林》也是。但是,《小森林》中小森是市子出生与成长的地方,而神去村确实平野勇气被迫分到的实习场所。

慢慢的融入乡村,在木材市场看到中村林业的木材被交口称赞,想象着如果把林中树木都伐去,就成了亿万富豪,村长却告诉他“如果我们现在都砍掉了,那么将来我们的子孙怎么办。”。

日本呢,森林覆盖率遥遥领先。无论是《小森林》还是《哪啊哪啊神去村》,我们瞥见的日本乡村,春时绿树苍苍,秋时满山黄叶,冬时白雪皑皑。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把自己的饭团分一半给溪水边的山神像,从不相信到相信。那么多的人载歌载舞,全情参与,高举的火把,参天的树木从天而降,乞求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与平安喜乐。


《白兔糖》

两人始终生活在混乱的血缘亲戚关系里,就旁观者看来,大吉的角色用养父描述最合适不过,两人应是父女关系。说到父女关系,如果有母亲这个角色的话,这个关系只有亲情无它,但是一旦母亲的角色缺失,这个关系在两人的朝夕相处中变得尴尬。

小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举高高读睡前童话塑造的是高大伟岸的慈父形象,但是当你发育为一个少女,开始面临生理、恋爱的问题,父亲的角色往往让位于母亲的角色,老爹总不可能告诉你什么是初潮怎么样用卫生棉如何拒绝男生,所以父女之间在亲情之外总有一种天然的禁忌,这种禁忌来自于性别也好道德也好,总之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横沟在那里。

漫画里大吉的长相几乎没有变化(到后面还越来越帅了),让读者放心地把凛交给大吉并且为两人终成眷属而由衷地鼓掌。大吉成功完成“大叔的逆袭”,不知不觉收获美少女一枚。

我说大吉是个“像爸像娃又像他”的存在,一手掂着公文包一手抱着凛死命狂奔到托儿所的是他;凛在厨房准备早餐大吉才刚被闹钟叫起顶着一脑袋鸡窝的是他;脸红心跳不敢直视凛的告白也是他,大吉既是无微不至的慈父又是爱睡懒觉的孩子又是腼腆拘谨的大男生。

大吉的无私奉献,含辛茹苦,不求回报,不屈不挠的精神,都能入选感动中国了。为凛调换工作,凛病床前夜以继日的陪伴,给凛买早上吃的营养麦片,也因为凛结识了更多人。

风铃草和金桂树,凛和大吉,在茫茫人海中,能够相依相伴,为彼此而共同成长,这一点也是这部作品打动人心的地方。


《当幸福来敲门》

克里斯·加德纳( 威尔·史密斯饰)是个聪明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但在次经济萧条时期,他的日子很不好过。每天奔波于各家医院和诊所,但医生们对他的骨密度扫描仪根本不感兴趣,因为这台仪器要比X光扫描仪贵出两倍。他的妻子琳达无法继续忍受这样艰难的生活,撇下他和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出走。而加德纳父子二人的背运还没有结束,他们因为缴不起房租而被房东扫地出门,有时甚至要在地铁的卫生间里过夜。

克里斯决心转行为有机会获得高收入的证券经纪人,他的努力和智慧打动了证券公司的经理杰·特维斯图,他通过了初试。而在复试中,尽管出师不利,克里斯不得不穿着粉刷工的衣服来到面试现场,但只读过高中的他决心极大,最终,公司的几位合伙人还是觉得给他一个机会为好,于是,他成为20个实习生之一。此后的半年实习期加德纳父子的生活将更加艰难,因为实习期没有工资,而20个实习生中只有一个能留下来。他们暂时还得依靠那几台骨密度扫描仪过活。

每个年龄阶段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样的是每次看到这两行老泪早已挂上。

终于不用再带着儿子睡在公厕,
终于不用再随身携带所有家当去救助站排队,
终于不用再忍受这些难堪的困窘...
其实最触动我的,是一路走来,
他未曾向任何人示弱以博取同情,
他没有说自己居无定所,没有说自己捉襟见肘,
他始终是有尊严的在争取自己的幸福。
让他坦然走在人群里为自己鼓掌。

他无非就是由实习生转正,获得了一份工作而已。这就励志了吗?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的真人真事改编的,股市交易员多如牛毛,真正成为投资专家的才是凤毛麟角,要励志,重点也应该是讲他怎样从一个普通职员混成金融大鳄的吧?这一部分,反而在电影结束时被字幕一带而过了,我看到最后,感觉就是:纳尼,这就结束了?!所以,我虔诚地花了一个多小时看你痛陈血泪奋斗史,结果只是找了份工作而已?

哪怕是从过程来看,我看到得更多的也是主人公克里斯如何穷困潦倒,如何为生存而挣扎。他耍赖逃租车费,为了十四美元和好友翻脸,和流氓吵架。。。带着儿子风餐露宿,有上顿没下顿。为了挤上公交车,顾不上儿子唯一心爱的美国队长的玩具,懂事的儿子眼泪汪汪。

我想起了最近热播的《欢乐颂》里安迪对邱莹莹读成功学的态度,不要让这些逻辑混乱的成功学蒙蔽了双眼,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啊。

你要是拼努力,克里斯在电影中所展示的工作上的努力,无非就是不敢喝水,节约上厕所的时间。打电话时不放下电话,节约拿起话筒放下话筒的时间。这些根本就不是核心竞争力好吗?如果仅是节约时间就能成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相比一下班就去挤公交抢床位的克里斯,难道其他没有家庭拖累的实习生,不会想到要加加班?

你要是拼积极性,说克里斯怎样在人家别墅门口截住客户卖设备,跟着客户到球场现场去做推销,我就更是不能理解了,最终人家不是也说了嘛,你人品再好,我没这需求,我是不会买的。

我个人觉得,克里斯为了生活努力工作,这并没什么大不了,逼到那个份儿上了呗,还有儿子在,总不能饿死。除了基本的求生热情之外,克里斯的成功大概不能归因于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挣扎,而是另有缘故。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是他为了争取面试机会,在出租车表演魔方。哇,可别小瞧了这个细节,以他的条件,魔方玩得那么好,可不是像我一样,要从网上搜攻略背公式,而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据说那个时候,魔方兴起不久,连数学教授都要半个小时的分析才能把魔方六面全部转出来。他只有几分钟,还是在高压力之下,都能出色完成,你要说没点过人之处,我是不信的。

他有超乎常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刚好股票分析员需要对数据的敏感和把握,他的天分用到了点子上。努力固然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才是他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想起在北京上大学时,经常跑去听新东方的讲座,后来发现成功人士都喜欢反复讲自己曾经多么苦逼,比如大冬天提着浆糊桶去刷广告啦,比如大热天的一边擦汗一边上课眼看就要中暑,下了场雨激动得嚎啕大哭啊。听听就好了,他们其实是想说,我真的好牛啊,我太为我自己骄傲了,我曾经那么苦,和现在就是强烈对比,更能衬托我就是一个大写的牛啊,你们快来崇拜我吧。

他不会告诉你,他能考上北大英文系,资质就不会差。他不会告诉你,如果你有条件沐浴更衣,舒舒服服地吹着空调,在明亮的房间里,一天背足8个小时的单词,坚持不懈,直到把牛津大辞典倒背如流,比提浆糊桶去刷小广告,更接近成功的本质。因为那样既不会让人激动,更不会让人效仿啦,毕竟,比起有自知之明,比起枯燥无味的持之以恒,苦难中的顾影自怜更容易引起共鸣啊。

克里斯和儿子无家可归,在地铁公共厕所里和衣而睡。他骗儿子说他们是在玩游戏,外面的人在拼命地敲门时,他紧紧捂住熟睡的儿子的耳朵。父爱就是在任何时候,爸爸都能当儿子的守护神。


《涉外大饭店》

刚刚丧偶,她害怕英国那个冰冷的家。为了偿还丈夫的债务,她变卖了家产,来印度讨生活。她是个开明且进步的老太太,同行的其他老人都愿意跟她敞开心扉,她也能一语道破别人的困惑。虽然她带给了他人温暖,却也在深夜无人时感到孤独与哀伤。好在命运待她不薄,她用她的睿智找到了工作,也收获了爱情。

或许是印度人那种不紧不慢的心态,又可能是来自底层人民的善良和包容,让她慢慢转变了。她娓娓道来了自己遭遇的不幸,没有人愿意始终绷着一张脸。她的改变令人欣喜,褪去了那层高高在上的浮华。

腐国老gay,他来印度是来面基的。多年未见,你还好吗?这是他遗愿清单里唯一的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可能岁月如水,但是流水没有抚平他对爱人的思念和愧疚。在见到心爱的人的那一刻,他卸去了所有的伪装,紧紧的拥抱了爱人。这一幕,爱人的妻子全看在了眼里,她蹙眉不语,但也理解包容了这一对。

人生很长,不能因为在末期身体机能退化了,就在轮椅上等死了,就整天依附儿女生活了。


《人生七年》

有的孩子梦想上牛津剑桥,有的想周游世界,有的想去非洲帮助难民,还有的想当宇航员。未来对他们而言,似乎是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来自富裕阶层的孩子从牛津、剑桥的法律系毕业,成为著名律师,年薪500万元以上,家庭也幸福美满。

来自中产阶层的孩子成为了教师、公务员等,维持了中产阶层的生活。

而来自贫穷阶层的孩子没有上大学,成了搬运工和砌砖工,年薪也就在5万元左右。

寒门为什么难出贵子?《人生七年》传达了一个非常冷酷无情的信息,那就是阶层固化。


《杯酒人生》

一个是离婚两年、写作之路荆棘重重的英文老师,一个则是即将“入赘”女友家中的过气电视演员。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Miles多愁善感,有理想,却也饱尝失败之苦,沉湎过往,对前妻念念不忘,迟迟无法展开新的生活;Jack则十分粗线条,想法简单,欲望直接,生活有什么就享受什么。

这从他们饮酒的方式中就可看出:Miles对葡萄酒极为讲究,有一套独到的饮酒哲学;Jack却对品酒一窍不通,甚至在品尝美酒之时还嚼口香糖。Jack是一个典型的小男人,想在步入爱情坟墓之前好好放纵一回,结果先被人打了个鼻青脸肿,后又被捉奸在床,连结婚戒指也险些弄丢。在尝够苦头之后,他终于念起女朋友的好,乖乖回家完成婚礼。

这些看起来滑稽可笑,但仔细想想,Jack正代表了一种最为大众的人生态度:对生活没什么追求,容易安于平庸的生活,虽然偶尔想寻找些刺激,却也不敢走得太远。这绝不是贬低,因为这套处世法有一个过人的优点,那就是对生活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所以,相较之神经纤细敏感的Miles,Jack的人生显然轻松得多。

电影里通篇的葡萄美酒,令人馋涎。与其说品酒就如同品味人生,不如说,一瓶酒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一串串葡萄,从枝头跃下,经过漫长的等待,由一粒粒的果子,变成一滴滴紫红色的液体。蜕变了的汁水不再如果汁般浅薄,而是变得如生命般的厚重。我总是想酒是如何不断的生长变化的,就好比今天我如果打开了一瓶酒,它的味道一定和其他任何一天打开的时候有所不同。因为酒是有生命的,而且它在不断的变化并变得更加复杂。直至它达到颠峰状态,然后就开始了它稳定的,衰老过程,就像你的61年一样。

Miles是一个典型的闷骚文艺中年,内心情感百转千回,且十分耽于过往,而Maya的思想则比较现实通透。另外还有当Miles说起他珍藏的一瓶1961年的Chavel Blanc时,Maya说现在正是喝它的最好时机,但Miles却因对前妻无法忘怀而迟疑不决。这个细节也生动表现出Miles的优柔和Maya的果断。如果没有这次旅行,他恐怕会继续在黑皮诺葡萄酒里顾影自怜,将人生锁死在酒瓶里。幸运的是,他被Jack拖出了门,并遇到善解人意的Maya。

如果自己一不小心展现羽毛,却换来对方的一脸茫然和惶恐,总会觉得十分尴尬和难堪。所以,索性封闭自己,不轻易吐露心声。或许会错过很多,但至少不会让自己难堪。


《海街日记》

临海古都镰仓,顺山而成的小镇,是香田家的四姐妹。一开始是三姐妹吧,父亲和情人出走,母亲将小孩丢给外婆。外婆去世后,三姐妹继承了外婆的历史悠久的大房子。

父亲去世,三姐妹参加父亲葬礼时认识了同父异母的小妹浅野铃(以下称小铃)。奇妙的血缘亲近之感,三姐妹成了四姐妹,共同生活在这栋带有微妙回忆的房子。

四季交替,四姐妹的生活平淡,却温暖。大姐贤惠,二姐美丽,三姐可爱,四妹纯真。

日系的建筑物和风景,沁人心脾,单单看着,就清爽安静。偶尔拌拌嘴,闹闹小别扭,没有哭闹撒泼、唇枪舌战,坐下来敞开心扉聊一聊,转眼遗忘,看见了女孩子相处最舒服的方式~

再一次感叹日式生死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略有哀伤。


《普罗旺斯的夏天》

《这个杀手不太冷》太经典了,让·雷诺的那个形象也太深入人心。有人戏称“普罗旺斯的夏”是“杀手里昂的老年生活”,其实,两者并没有任何关系。

电影一开头,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小男孩,倚着火车窗户打盹,即使哥哥姐姐与外婆争吵,他也依旧安静出一副画,他是个不会说话的小孩。

他们便是保罗(让·雷诺饰)的妻子和他素未谋面的三个外孙。十七年之前他唯一的女儿选择了爱情选择离开去往巴黎,如今女儿遭遇感情事故,在外公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婆领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普罗旺斯。

外公住在普罗旺斯的一个小镇,起初三个孩子并不能感受到这个世外桃源的美丽,与这个外公更是互看不顺眼,一言不合就开怼,就这样开始了搞笑又充满温情的生活。

这个一看就“不好惹”的外公,虽然看起来是个冷面关公甚至有些“毒舌”,但是他带着外孙们一起看比赛,一起穿梭在田间,着实让人爱的不行。

最先俘获的是小外孙的心,他笨拙又可爱的给小外孙比画欺负小牛的大公牛,拖着他取看斗牛,小外孙在水池里玩耍,外公则在一旁给小外孙修车,那个画面相当温暖,或许在小外孙第一次握住他的大手时,他那层防御系统就依然崩溃了。

大外孙偷偷给外公注册了facebook,老朋友的突然到访,让他又惊又喜,那一刻让·雷诺,将内心的的五味杂陈表现得淋漓精致。外公也曾年轻,也曾有过放荡不羁的年少时光,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各个国家之间,是多么疯狂有美好的事情。

伟岸的身躯里也藏着一处柔软,这份不曾轻易打开的记忆,拉进了他与大外孙的距离,他耐心地给外孙讲述橄榄树的事,这一切他曾与他唯一的女儿完完整整讲述过,十七年未曾见的女儿,是埋藏在内心深处多么浓郁的思念。其实外公与大外孙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经常毒舌,但总是默默关心着身边的人,或许正因如此,他们之间又一种不同于他人的一种不会言说的惺惺相惜。

对于外孙女,更是保护的紧,可偏偏使最不服管的一个,上演的剧情和17年前有些相似。自以为遇到爱情的孙女,大胆又荒唐,外公害怕孙女重蹈覆辙,却不想一巴掌让孙女选择和男朋友离家出走。却不料想这个所谓的“男朋友”并不是什么“良家少男”,私底下倒卖禁药。得知消息后,外公立马骑上摩托,挎着猎枪,独自把孙女就回来,他并没有责骂孙女,更是没有告诉她真相,还给她讲述自己和外婆的爱情故事,鼓励她继续相信爱情。

将这三个孩子送回去的时候,与17年未见得女儿冰释前嫌。一个幸福ending。

这个电影,我最喜欢的是那种生活环境,简单纯粹。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所以更能理解那种看似粗鲁野蛮的生活方式下的温情与细腻。


四、控诉

《真相至上》

《真相至上》影片讲述了一位女记者揭发了某位中情局探员,却因为拒不供出自己的新闻来源而被关入监狱的故事。《真相至上》的主题是“国家权力应受监督和约束”,这个主题在美剧中反复出现、强调。

在《真相至上》的影评中,我看到一个观点,虽然女记者值得同情,但如果“我”来选,还是选国家利益大于个人的“坚守意义”。我想,这个观众,更乐于看到女记者交出“消息源”,这人的思维何其僵硬。他们只会评估最表面的东西。他们会认为为了国家,牺牲任何“两三人”都是值得的。但问题是,如果大家觉得这方法很便利,就会不加思索,毫不迟疑地采用这方法。一案牺牲两三人,如果有很多案,累计起来的牺牲不可数计。应该说他们根本不相信人,只相信机器。

女记者有她的自由裁量权,她拼死保护一个“消息源”,必然有她的理由。但国家就怀疑她的道德操守,怀疑她的智商,怀疑她的处世态度。《真相至上》中女记者在涉及安全的情况下不会守密,她有基本的判断。但国家不相信她有这个判断,而要她“说出一切”,让国家来判断。这等于父母不相信孩子,要求孩子“道出一切”,而置孩子的其他考虑和关切于不顾,也等于政府不相信人民有自决力,你要把所有隐私交出来,你和政府如果“一条心”,你有什么好隐藏的呢?即使是你的裸照,你也得交出来。

女记者则相信,如果她交出“消息源”,“消息源”就会受到莫大伤害。那么,她怎么可能交出“消息源”?就让伤害到我为止,她是这么想的。这种真正能超越自我利益的人,会有一种魅力和魄力。


《何以为家》

“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因为生了我。
没有犹豫,甚至毫无波动,男孩平静而冷漠的像个局外人。
孩子状告亲生父母,而且还以这么“简单”的理由,看上去怎么都有些魔幻。

提名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荣誉,让[迦百农]这部黎巴嫩电影得到了世界影迷的关注。

为了筹集资金拍摄本片还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她摒弃了以往惯用的轻松基调。即便[迦百农]的结尾仍然充满光明和希望,但毫无疑问,它是一枚苦涩的催泪弹。这眼泪并不是出于同情,反倒是被戳中恐惧的无力感。

以文本开头描述的那场法庭审判开始。法庭外媒体云集,法庭内带着手铐的男孩被押解进庭,这看上去仿佛是少年犯审判现场,可在这场审判中,他才是原告。

伴随着扎因对父母的控诉声,围绕在他身上的谜团才徐徐展开。扎因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讨喜,他没有孩童的天真,反而充满了成人的世故。他游刃有余地行走在肮脏地街道上,制贩果汁,运送货物。一家人最大的生意就是让扎因从药店骗到骗取止疼药,制成毒衣,让在监狱服刑的兄长代卖。身处底层扎因摸透了社会的生存法则,他像是一个麻木的遵循者,丝毫不为周遭掀起波澜。

妹妹萨哈突如其至的初潮,让扎因突然紧张起来。他害怕妹妹像街上其他女孩儿一样,因为具备了生育能力被父母像牲口那样卖掉。相比扎因的警觉,妹妹萨哈还一副懵懂无知的神情。果不其然,妹妹没能摆脱他们的生存法则,扎因带着她逃离的愿望已成泡影,只能独自出走。

饰演扎因的小演员与剧中人物同名,他们也有着相似的命运。出生于叙利亚,后以难民身份与家人一起来到黎巴嫩生活,拍摄[迦百农]时,他还不认字。现实中,扎因有幸因为一部电影为人熟知,获得了重生。而在片中,扎因难逃桎梏。

离家路上,他有幸被非法移民领养。同样贫困,还悄悄带着个私生子,可她给予了扎因从未体会的家庭温暖。然而随着前者被拘留,面临遣返,扎因失去了庇护所。依旧没有人来拯救他。拴住年幼孩子,贩卖自制毒品,扎因没能从父母那儿学到什么更好的活法儿。他拼尽全力,也无法避免重蹈覆辙。

片中的人物哪个不是在遵循父辈的悲剧而不自知?只是在从受害者蜕变成施害者的路上,扎因想要终止悲剧的轮回。谴责扎因的父母固然理所应当,可仅仅惩罚他们换不来更多扎因的出现。看着片尾满满当当卷宗,我们知道导演没有影片呈现出的那么乐观。


《超脱》

太宰治用文字勾勒了冷漠悲凉的世界,而《超脱》则用影像诠释了人性的孤独与敏感。

禁欲相、鹰钩鼻,这个颇具英伦气质的演员成名作《钢琴家》里,就已经将“丧”刻画进骨子里;

战争年代的艺术家,为苟全性命如老鼠般逃窜;如今时隔多年,再见仍是那般丧气的脸。

像极了一场独幕剧,像极了一位哲学家的自我剖析;
他时而悲恸时而深思、时而孤创时而感伤;
但没有答案,只有画面上演员的陷入沉寂。
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蒸笼。
但作为教育者他还是愿意给予别人关怀;所以面对不良学生的咒骂与挑衅,他只是微笑以对。
当学生的发泄被他温柔化解,最软绵无力的是学生的窘迫。


五、恐怖

《我是传奇》

我在看之前就了解到,男主的孤独是一个很大的看点。看完之后我真的深深地感到,男主是个英雄,他的英雄不仅在于挽救了人类的未来,还在于他能够这么勇敢的抵抗深入骨髓的孤单,这种孤独不是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也不是跟他相伴的狗狗意外离他而去,是更深层次的,绝望。

电影之初,整个城市都空荡荡的,只有史密斯和他的狗狗山姆,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依为命,虽然男主家吃穿不愁,稍微当心一点性命也无虞,但是却非常孤独。史密斯会跟商店的模特说话,模拟自己还处于人类社会之中。

电影将原本人类社会应该热闹的城市,变成一种荒芜的景象,三年了,史密斯坚持着自己的研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坚持向外广播寻找幸存的人,一切都在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史密斯一直没有放弃过。

他坚持健身,自娱自乐的把书店改造成人来人往的样子,带自己的狗狗去兜风,狩猎,到码头边用广播寻找幸存的人,坚持做自己的试验,因为这是属于他的责任。

电影用插叙的方法讲了病毒扩散时的境况。我了解到,史密斯拥有专业的知识,高级军官头衔,当灾难来临之时,他将妻女送上直升机,自己选择留下,尽到自己的责任。大河两边挤满了求生的人,有的人被感染了,有的则没有。他们尖叫着,呼唤着,祈求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但是不管如何,官方没有能力去拯救他们,无论是女人还是孩子,时间一到都将葬送在这片土地上。

这出现在史密斯梦中的场景就此打住,因为史密斯惊醒了。这个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后面剧情的走向。

当初人类想要改变癌症患者的处境,自以为做出了惊天动地的改革,改变人类的基因,实际上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感染就此无法控制地把人间变成地狱。

我以为在这部电影中,史密斯是拥有强烈正义感的人类,他坚持不懈地做研究,想要找出解药,他的妻女在安全的地方等待他,生活是有期盼的,因为远处有家人在召唤。哪怕他亲手扼杀了被咬伤的山姆,我也只以为他会孤单的更甚一些,也仅仅是更孤单一点而已。

甚至在山姆死后,对他大半夜开车去挑衅那些丧尸的行为,感到到不解,我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当时是去自杀的。

因为妻女其实在直升机上就已经遇难——疯狂的人们抓住直升机的一角,导致侧翻撞上妻女所在的直升机。原来从一开始,他就只剩下山姆,那天地下室里他亲手扼杀的是自己最后的依偎。

直到此时我才恍然,这个人在三年前就已经心如死灰,他是靠什么撑过这三年?在荒无人烟遍地死亡的城市中,独自存活?

三年来,他广播的内容无一人应答,而他居然还没有死心?仿佛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只剩你一个,脚下没有地心引力,头顶没有阳光普照,你陷在永恒的黑暗中摸不着边,仿佛连时间都静止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人间仿若地狱,而居然连地狱里也是一片寂静?

被丧尸群围攻,被困在地下室的玻璃门后,那就用来实验的女丧尸正在慢慢变好,他终于找到了解药,他面对外面那些疯狂的丧尸大声叫道“我能救你们!让我救你们!”但是丧尸们没有停下撞击的动作,甚至连犹豫一下都没有。

我真的特别希望这一刻他们能听懂史密斯在说什么。我想,他们可能有一定感情的——他们能为了一个被抓走的女丧尸倾巢出动;他们可能有一定智力的——能把史密斯的小伙伴放在桥头。那么此刻他们可不可以有一些理智?我请求上帝为她们保留一些心智,不要从身到心,全部都变成怪物。

男主为了研究用了大量的活体进行实验,从另一只前来救援的夜魔的反应可以看出夜魔拥有情感。夜魔学习了男主的陷阱设置方法,通过更换模特的位置来吸引男主的注意力,作为诱饵。

可以知道男主之前对夜鬼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有领导能力 ,有着人类的智商和情感。在男主眼里,夜鬼都是感染变异的,是坏的。但是夜鬼们也是有组织有智慧的一个团体,对他们来说,男主只是一个无情的猎杀者,不断的猎杀自己的同类。

夜魔在威慑男主(用头砸钢化玻璃,体现自己的强大)之后,试图和男主交流,可以看出夜魔的目的是救出被捕获的女性夜魔,再次印证了夜魔拥有情感。


《异次元杀阵》

第一部的角色的几种职业:越狱专家、警察、医生、数学学生、建筑师、白痴 ——分别代表了人类社会中的几种身份。而这个不知名的、充满未知且极度危险的空间,就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乃至宇宙。

越狱专家——技术人员
技术专家通常都有一种不受约束、藐视权威的性格,比如黑客。用越狱专家来代表技术人员正是这个用意。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出这位越狱专家很瞧不起组织,对警察及众人很不屑。

警察——政府
电影对警察的塑造是先扬后抑。警察最初的时候表现出了领导者的冷静和组织能力。将一盘散沙惊慌失措的众人团结成一个团队。但是越往后发展,警察越展露出自己的本质 —— 统治者。最后警察杀死医生、企图强奸并杀死学生、攻击建筑师……很显然影片绝对不认为政府是人类的希望。

医生——仁爱
医生这个角色在团队里几乎是没有贡献的。她只是一直在保护那个白痴。团队的其他人,尤其是警察坚决认为应该丢下那个白痴,他明显是团队的负累。可是医生坚决反对。屡次挑战警察的权威。最后警察终于找个机会把她杀死了。

数学学生——理性(科学)
数学学生是团队的“核心科技”,没有她的计算,团队寸步难行。但是她也只是个工具而已。被警察用完就扔。最后她也没能走向光明的出路。

建筑师——信仰(宗教)
建筑师这个角色是最奇怪的。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无比消极,从一开始他就不愿意离开最初的那个房间。由始至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但是,他声称自己参与过这个空间的设计。但他仅仅设计了外壳。里面具体情况他不知道 —— 这就和宗教解释宇宙时一样。同时他不断的表现出“要赎罪”的态度。比如影片最后,他有机会走向光明,但是他主动拒绝了。数学学生问他外面有什么。他说“无限愚蠢的人性”——这与基督教“赎罪”无比契合。

白痴 —— 答案
白痴这个角色,开始时没什么用,大家都想抛弃他,只有医生一直照顾他,没有放弃他。到最后,他才表现出自己卓越的天赋,有如一部超级计算机。最后得以成功走向光明未来的,只有他自己。其实,他就是指基督教教义中,没有吃过禁果的那种人。

整部电影,表达的不过就是基督教的原罪思想。认为只要原地不动,上帝自然会给心地最单纯的人一个出路。政府、技术、科学、宗教、仁爱……不过是助推单纯者最后成功“登月”的分级火箭而已。


《黑天鹅》

从高台上飘然坠落,众姐妹天使般的笑脸在雷动的掌声中簇拥而上,电影在最后一幕借助舞台的灯光将一切照亮得洁白、神圣恍若天堂。我想这一刻在Nina心中,定是一种巨大的fulfilling。

影片里超现实手法的大量运用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刻意营造出来的惊悚诡魅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观感刺激,一连几天都出不了戏真是…然而女主是否人格分裂从来不是重点,导演只不过是透过一个精神分裂舞者的眼将两种力量的博弈具象化,让观众能更加直观地去感受主角内心的觉醒、挣扎和矛盾。

白天鹅的形象是纯洁的、敏感的、易碎的,明媚而忧伤,就如同象牙塔里的公主,也就是一开始的Nina;黑天鹅是野性的、狂暴的、性感的,充斥着野心和暴力的另一面人性。

伴随着体内黑天鹅的觉醒,Nina的一幕幕幻象开始出现。血与羽毛:意味着脱胎换骨,毁灭与重生。镜子:映出了两个自己。暗示着Nina内心还有平常未发觉的另外一面,存在着两种人格。她常常出现在Nina的幻象中,且一般都特别恐怖:浴缸的上空、刀插进脸庞、满面血污站在厨房的另一端…

一些女生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身边另一个女生,美丽、厉害、高高在上,有着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是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于是默默地、小心翼翼地在心里仰视、钦慕着。然而这样一个对象有时能给予人很强的动力,有时也能成为笼罩的阴影挥之不去。

妈妈:总是一丝不苟的,高雅的上束的发型,深色衣服,高大而端庄。通过影片我们知道妈妈以前也是一个芭蕾舞者,为了Nina放弃事业,把所有都倾注在她身上,控制在自己手里。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并不陌生,所以也就很容易解释她逼女儿吃蛋糕、不希望她与其他人接触,Lily来时多番阻挠、随意出入女儿房间、不允许其违抗她的指令,也就能理解最初Nina那种性格的形成。妈妈总是电话不断,即使在下班回家的路上,MOM是个标志,代表着控制和束缚,压抑的象征,也是Nina成为黑天鹅的最大障碍。

Thomas:笔挺的身材,穿紧身的露出健硕的肌肉的灰黑色衣服,高雅的发型。启蒙式人物,一直在引导她发掘和释放自我。


《生化危机》(启示录、灭绝、战神再生、惩罚、终章)

  • 蜂巢、超级计算机“火焰女皇”、保护伞公司
  • 病毒肆虐 僵尸横行
  • 特异功能克隆人军团

原本生化危机的起源,是卡普空为了致敬乔治罗梅罗的《活死人黎明》而制作的恐怖生存游戏,改编电影时,第一个想到的导演人选也是乔老前辈。不过乔老还在忙于制作活死人系列,对于衍生游戏改编电影心存抵触,于是C社重新相中了《兵人》导演保罗·安德森,电影改编前期这位的表现还算让C社满意。

生化危机前两部电影改编中规中矩,对剧情取舍精简都还在卡普空接受范围之内。新角色爱丽丝加入其实可以起到一个吸引观众为剧情提供冲突中心的作用,原作游戏角色加入电影也处理的比较圆滑,不会感觉突兀。第二部后期浣熊市核平也和游戏内容一致。可以说,保罗对生化危机系列名声的拓展功不可没。

问题是第三部电影一上来就宣布人类文明毁灭,这从根子上断送了电影后续剧情的合理性。身为制药公司的安布雷拉,做些生化武器拓展业务,也是为了利益。消灭人类对公司没有好处,这种情况下还研究生化武器,看不出任何理由。之后的剧情也受此连累,无论演员演出多么尽力,都失去了意义,况且演员演得很平庸。

就是因为第三部电影剧情暴走,卡普空看在眼里也感到绝望,于是决定亲自出马拯救这个故事。

灾难般的生化3电影上映一年多以后,第一部生化危机CG动画恶化在日本小范围公映,很快被游戏核心玩家关注。站在电影角度看这部动画其实问题很多:看上去更像游戏过场CG而不像剧情片,人物动作僵硬,那些CG人物长着西方人的面孔,说话时却在不断点头,像极了日本人。还有那些逃避动作,真是日本人特有的。

同根同源的两个系列开始正式交手: 保罗·安德森的《生化危机5惩罚》上映、卡普空的《生化危机:诅咒》在日本上映。

因为个人情感原因而演变为导演个人秀妻舞台的《生化危机》电影,几乎得罪了所有原作玩家:原作人物全体丑化和边缘化,原创女主拥有了来路不明的超能力,在已经不存在人类文明的荒芜世界屠杀丧尸、报复安布雷拉。而卡普空出品的CG电影《生化危机诅咒》剧情紧接不久前发布的主机版《生化危机6》,讲了游戏剧情之前发生在东欧的里昂的故事。全片节奏紧凑合理、动作流畅娴熟、剧情上补充了游戏的空白。特别是里昂与老情人艾达的浪漫剧情、系列噩梦舔食者与里昂并肩作战对抗暴君的剧情都让玩家大呼过瘾。

至此,生化危机两部电影系列第一轮正面对抗结束,保罗·安德森系列剧情举步维艰,连自我解释都成问题,完全狗尾续貂,连普通观众都感到厌烦,游戏观众更是公开决裂。C社自制的CG系列虽然公开范围小,但有口皆碑,系列核心玩家被满足得快活舒适,与游戏的细致联系为游戏发售也沾光。虽然是只面对玩家的情怀片,口碑却已经压倒电影版,成为正统生化危机的代表。

主角光环严重,该电影从第一部就有这种情结,即便是没有了解过生化危机游戏的人看个十分钟就已经剧透了男女主角会活到最后。作为丧尸恐怖片在开头就让观众看出男女主不会死会极大影响观影体验。

压迫感太弱。说白了,电影镜头里的环境看上去没什么恐怖的感觉,墙壁、下水道看上去整洁的很,就跟刚刚翻新了一样。且这里面的丧尸战斗力很弱,行动缓慢,只能靠咬,主角一行人又都是专业人员,会开无双,装备齐全,有军人有科研人员。

人物之间的关系太浅,人物刻画薄弱。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出场人物就那么十来个,能让观众记住的也就男女主和男女配,其他角色的工作和死亡看起来像是强行配合剧情。

反派的动机不明,主角的动机也不明,超能力来历同样不明。红后这个设定尤其扯淡,恐怖片一下转变为人机大战。


七、爱情

《天使之城》

赛斯是一位天使。一天,赛斯出现在洛杉矶一家医院的手术间,医生正在极力抢救病人,但最终赛斯还是带走了他。手术期间,赛斯感受到了主刀女医生玛姬的注视,那目光里的坚定和执着深深震撼了赛斯,他已经被玛姬吸引住了。

玛姬因为手术失败而无比自责,感到绝望无力。这期间赛斯一直默默地陪在玛姬身边,尽管玛姬感受不到他的存在。赛斯爱上了玛姬,这个美丽善良而自信的女医生。凡人看不见天使,除非天使自愿现身。所以赛斯冒险在玛姬面前现身了。玛姬只见了赛斯一面,就再也忘不了。

赛斯和玛姬渐渐熟起来了。但对于赛斯的来历玛姬却很困惑,每次问起赛斯总是答得含糊不清。为了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玛姬,与她厮守一生,赛斯决定放弃永生,成为凡人。当坠地的那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他疯了一样地去找玛姬,玛姬正在别墅度假。他们终于能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存在,那么真实而美好。他们甜蜜地靠在一起,仿佛看到了永恒。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第二天,玛姬不幸遭遇车祸,赛斯在最后一刻赶到,玛姬靠在赛斯的怀里永远离开了人间 。

赛斯因为爱上人类女子玛吉而堕入凡间成为人类,他对于女主的感情只是想要触碰她的秀发,吻一吻她的嘴唇和触摸她的掌心,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爱人之初的时候的感想吗,本来想要的只是很简单,但后来却越来越多,失去了最初的纯粹,而天使则不会,我想这也是导演对于爱情本真的一种理解吧。

老人在病危的时刻还在偷吃冰淇淋,他用亿万年的永生换取人世间短暂的快乐,虽然他已经活了三十年了,当对于他长久的生命这只是短短一瞬间,所以还能在年老时刻保持对食物的感触,与妻子保持恩爱的感情,对待孩童的耐心; 其实我现在的年龄远远不及老人活的时间久,可是我已经对梨的味道,触摸的感觉,疼痛的滋味和血液的颜色变得麻木不仁,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再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它的存在,感受不到世界的美。


《冒牌情缘》

年过 30 仍旧单身的 Nancy,对感情被动,也不再奢求浪漫的爱情,却意外地被刚离婚的 40 岁男子 Jack 误认为是相亲的对象,Nancy 一念之间决定假装下去,赌一把遇见真爱的可能。两人度过了一段疯狂又浪漫的时光,但事实总有被揭穿的时刻。当 Jack 发现真相后,两人开始争吵,前一刻的暧昧转瞬间破灭,但这让两人能够以真实的面貌相处,没有第一次约会时受限于「理想条件」的伪装,也让彼此之间的吸引更为真实。

不论是口口声声说不再相信爱情的 Nancy,或是幽默风趣却身陷失败婚姻的 Jack,他们都在人前坚强,背地里默默疗伤,因为过去在感情上的创伤让他们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大步向前。但面对未知的人生,若不跨出第一步,只是将自己困在过去的失败与遗憾中,可能会错过一生的幸福。一次错认也许会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遇,听起来或许浪漫过了头,但 爱情有时候就是来得如此突然,突然到令人措手不及 。


《蓝色大门》

那个时候的桂纶镁和陈柏霖都非常稚嫩,她们很好地发挥了他们年龄上的特色。真正纯真的初吻是生疏的,青涩的,试探的。

在沙滩约会时的牵手,张士豪为了给捡破烂的奶奶一个空塑料瓶而猛喝水,有矛盾了发生争执甚至孩子气得推搡起来。张士豪就像我们曾遇到的大多数17岁男孩那样,喜欢运动,读书平平,思维简单直接。他也阳光,善良,他笑起来坏坏的样子让一切平淡如水的举动都变得耀眼起来。

她一直被动地在试图理解男女之爱,有些台词也是一语惊人的:你要不要吻我?这句话她对张士豪说过,对体育老师说过,对乐队主唱也说过,她自始至终都在努力摆脱同性的倾向,但她还太小,不懂得心理问题的复杂性,所以她一贯孩子气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再看剧情,蓝色大门剧情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第三者撕逼,没有出轨,没有堕胎,没有打群架,也没有高考。有的是什么呢?有的是17岁少男少女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懵懂,迷茫,情窦初开。

蓝色是指小士与孟克柔因在游泳池第一次接触而展开了缘分所以是蓝色,大门其实是象征着成长的一道分界线,走进大门,你就将走进成年,走进以后的社会,长大;大门之外,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在门外总是窥探着大门内的事物,却不敢轻易跨出一步。

当我们闭上眼睛去想象自己若干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你心如一面澄静的镜子,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那你自然能有所预知;如果你背负的太多,不知要扔掉什么,最后又要留下什么,那你自然迷茫。我想电影最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每个少男少女在17岁即将成年之际走到一个人生的岔路口都会感到迷茫吧。

后来她受到张士豪“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告诉她(月珍)我喜欢她!”的鼓舞,在树荫下冲动地吻了月珍,但是如她所料,冲动的表达之后只能换来“连朋友都做不了”的结果。那天她真正的失恋了。


八、哲思

《活着》

“该片反映了大时代前进车轮的裹卷下,个体生命的无奈感和无力感”。请拿着这句话,考量一下《活着》这部电影。

《活着》里,有那么几重悖反:首先,名字叫活着,其实里面的人都死了——余华的原著死得还更绝一点,电影比较克制也比较柔化。

二十世纪以来,也没几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在如此多猝不及防的、却又总是扑面而至的历史境遇跟前,屈辱地、艰难地、卑微地、颠沛流离地、百折不挠地、甚至是麻木不仁地求存过。

那么多人死,那么多事情让人死,可福贵自己偏偏就是不会死。“主角光环”(如果也能用这个词的话)简直大得堪比好莱坞灾难片男主。因为福贵是“活着”的符号。

其一,我们每个人都像皮影一样 被一只更不可控的手提着,排出一幕幕悲喜的剧情;其二,这个把皮影操弄到这么溜的人,却操弄不好自己的人生;其三,宅子易手、命运易手、人生易手都伴随着皮影的易手,福贵少爷扛起了皮影箱子,也第一次扛起了生活的重负,和造化作弄的代价。

被国民党抓壮丁、再被解放军俘虏,丧家犬般的颠沛流离,风中飞絮般的凄惶无依,却统统成了后来“参加过革命”的自保依据。

之所以称其为反转,是因为这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前,你都分明地感觉到了一种转机的希望:大炼钢铁热火朝天,父子之间充满温情的打闹;工人阶级乘龙快婿,结婚怀孕。

凤霞是死于产后大出血,这本身在医学上也不是很罕见的问题,但如果在一个正常的时间点里,一个正常的“有医生”的医院里,她可能就不会死,所以,你既可以说她直接死于意外,也可以说她间接死于文革。

说回皮影,它在大部分时候,显得跟福贵一样生命力顽强。在战场上,它在老全的搪塞中第一次实现了绝境下的保留,在大炼钢铁中,它又巧妙变身为宣传队和慰劳品。但它终于没有顶过第三次浩劫。然而,在片尾,皮影箱子里,却出现了新的生命,这些新生命和这个家庭里的新生命一起,站在病弱垂老的福贵跟前。于是,福贵又讲起了那段絮絮叨叨的畅想未来,这段话,他曾经在背着儿子有庆去学校的路上,也讲过一次。


九、悬疑

《天才枪手》

青春校园题材片,除开青涩爱情和校园霸凌,还能拍什么?《天才枪手》告诉了我们答案:是少年不谙世事时对心中“道义”的维护,和对社会规则的反抗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即便是假的也有真实的源头。此影片就是根据2014年曾轰动一时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讲述了天才学霸利用自己的高智商,于考场作弊、牟取暴利的故事。以紧张刺激的谍战叙事风格,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校园片的新鲜感,令观众耳目一新。

琳尝试作弊,是出于对老师的不满和对好友的同情,带着一份少年不识社会规则的愚勇,这是她当时认为的正义之举。

老师怂恿班上学生去他那里补习,只要上了补习班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取得好成绩的原因竟不是因为他教学方法的高超,而是因为他给补习学生做的习题会成为考试时的原题。这一极具欺骗性的事件,颠覆了老师在琳心中的形象,促成了她对作弊的选择。

尔后,她从小巴那里听说了学校收取高额赞助费的消息。也许在这件事上学校自有它的运作理由,但作为一名还未涉世的学生,琳无法理解,现实世界从根本上背离了象牙塔里的教育,又颠覆了学校在琳心中的印象。

酒店服务人员为小巴少爷送来晚餐时,导演对餐车上的高档酒瓶作了特写,琳的眼神追随着餐车,贫富之间的差距在她心里埋下想要反抗现实的种子。

回家后的琳,看到父亲向学校支付的20万铢赞助费收据,又发现父母的离婚协议书,双重刺激让她在痛苦中增加了对现实的不满,毅然决然开始作弊“辅导班”,以维护她心中的“公平”和“正义”。

男主班克,同样来自单亲家庭,家中只有受尽劳累的母亲,父亲早逝,家境很差。小小的洗衣店,经常坏的洗衣机,时常要帮妈妈手洗衣服,骑摩托车给客户送货。未经现实洗礼的他是正直单纯的,从不作弊,也反感同学的作弊行为,所以他毫不犹豫举报琳,即使他们曾经在天才少年的竞赛中并肩战斗过。

作为一名来自社会底层、没钱没背景的穷人家小孩,奖学金是班克改变命运和生活现状的唯一希望。但现实往往残酷,在给客户送货的途中,他被人恶意找茬,殴打后丢弃在垃圾场。当他摸着伤肿的左眼、带着剧痛、在恶臭熏天的垃圾堆中醒来,他是茫然的,也是愤怒的。狂吠的黑狗、成群的乌鸦、脏乱的垃圾堆、因看不到希望而显得异常灰暗的天空,这些元素构建出一幅极度压抑的画面,将内心绝望的班克包裹其中,挟带着他奔向命运的洪流。他拖着被打折的腿在泥污中行走,又跌坐在泥地上痛哭哀嚎,心境在那一刻开始变化,曾经坚持的正义和人生准则,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毫无分量。

因为受伤,班克错过了那场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奖学金考试。在失去唯一的留学机会之后,他的人生道路将偏离正轨,他的人生准则也将彻底改变。导演在这些生活细节上的展现,让观众看到人物心境转变的根本原因,真实又残酷。

琳作弊被举报后,失去留学机会的她,在父亲的教育下并没有完全反省,依然选择了跨国作弊STIC。但她也曾有过犹豫,酒店的双面镜中,琳看到的是想回归正轨的自己。然而这种反省意识只是一瞬间的闪现,是以为作弊难度偏大想放弃的无奈之举。琳想要的不仅仅是钱,她还想为自己争取一个留学的机会,一个可期的未来,当然也带着一丝对学校的不满与下意识的反抗,以及内心想求得的“公平”。

为了应对作弊被抓的场景,心思缜密的琳甚至还模拟了一场审讯。在审讯过程中,班克发现害他被人殴打的罪魁祸首竟是现在的“伙伴”小巴。当疑惑被解开,他的内心汹涌而来的是无从控制的情感宣泄。震惊绝望,愤恨流涕,诘问嘶吼,这是一名纯善的少年在首次遭受人生至暗时直达内里的情感展现,真实中带着无以言名的痛。最后的痛定思痛,冷静接受,继续作弊计划,是这名少年在认清自身环境与社会规则后的妥协,是他与过去的自己无奈的告别。干完这一票,我至少还有钱,那顿打也不是白挨的。而琳当时却想弃考。在得知真相后,她和班克一样震惊,她没有料到小巴为了让班克入伙,竟那般不择手段。她知道班克的傲气,也了解奖学金对他而言是多么重要。她意识到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不想再继续下去。

但再周密的计划也有预料不到的差错,再厉害的天才学霸也有承受不住的压力。班克作弊终被发现,紧张的他打破了水箱盖,想把手机冲入马桶却失败,导致了他中途被抓。而琳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凭借自己的机智和随机应变将答案传送到小巴二人手中,又利用自虐式的呕吐,躲过了监察人员的审讯,避免了被抓。作弊成功了,钱也赚到了。可当她看到审讯室里的班克时,她内心滋生的是悔恨,她想到了父亲失望的眼神和无奈自责,想到了班克曾经的纯善正直和光明前途。

她为班克不值,也为自己不值,本该在校园轻松学习考试的他们,却为钱走上这条沉重的道路,意义何在?人生在世,所求为何?是赚钱当富人的快感?还是为心灵寻一片栖息地?

于是,在父亲怀中痛哭的琳,带着成长中必经的痛,选择了自首。而后的余生选择了在教育行业深耕,不再让学生重蹈她的覆辙。

影片以在热血与伤痛中成长的青少年去观照到社会潜规则,又以精准直击巧妙联合的剪辑显示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它在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影像中,让我们遇见了曾经的自己。

少年的隐喻,是理想家,是对社会规则一无所知时的单纯友善。而当少年不幸得见现实的黑暗一角,他们的理想就会滋生失望,由此而生的不服和抗争,是他们脱离既定轨道的归因。

琳的幸运,在于她有一位知善恶、明是非的好父亲,在她犯错时予以引导,在她悔悟时抚以安慰。所以她可以在目睹班克这颗明日之星的陨落后,悬崖勒马,没再继续错下去。而班克是不幸的,父亲早逝,只有期盼着他分担生活重压的母亲,没有安抚包容,更不会有理解指引,即便身处狭窄暗黑的胡同,他也只能自己摸索着一步步前进。


《绝密跟踪》

在制作层面,韩版《绝密跟踪》是港版的全线升级。大量的飞车、爆破、近身格斗,场面调度和节奏感不逊于好莱坞,甚至还有点《谍影重重》系列的味道。

港版梁家辉在指挥“抢珠宝店”时,只站在一二十层的楼顶上,而韩版里,郑雨盛则站在摩天大厦楼顶上,俯瞰整个大街景,高屋建瓴地指挥“抢劫大银行”;真可谓“高下立判”。

这些虽然只是砸钱,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撑大了片子的格局。试想,如果《泰坦尼克号》只是一艘三百乘客的小游船,那段爱情还会这么壮烈么?

片子有一股铺面而来的紧张感。在一些飞车场面以及坠楼场景,甚至直接把摄像头安在了车子或者人的身上,让观众体会天旋地转的第一视角,代入感极强。另外,就算完全不懂剪辑,也能明显感觉到韩版镜头碎片化程度远高于港版,凌厉剪辑,极好地带动了故事的节奏,甚至快到来不及思考。

超过600人和各个位置的近百个机位投入无间断拍摄;后期团队需要从1000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中寻找和筛选出几分钟的影像,剪辑团队再在此基础上制作出几秒钟的初剪版本。

团队跟踪,首先就是强调一个“位置关系”。如何把那些交错复杂的街道,交替接力的先后顺序说清楚,是一个挑战。先是“航拍 + 特技”。从一个制高点俯视全局,用特效加上每个人的位置,于是一目了然。再是“地图 + 公仔”。监视组长有一张张街道地图,在行动中展开,然后在各个路口放下代表各行动成员的公仔,是不是又一目了然?

韩版给反派劫匪设计了两个道具——倒计时器、杀人钢笔。执行任务时,劫匪需要精确计算时间。在港版里,梁家辉只能看着电子表倒计时,没有声效。而韩版,则讨巧地换成了一个实体秒表,按下计时后,有清脆的“滴答、滴答、滴答”,让氛围顿时变得紧张不少。

反派郑雨盛的杀人工具是一只钢笔,只要狠狠戳进对方的颈部大动脉,就能置人于死地。借助这支笔,反派有了“文质彬彬”和“杀人不眨眼”的双重特性,强烈的反差下,更显诡异。由于整个故事都是照搬港版,根本不是原创,韩版首先就要先丢两分。

但客观说,韩版在反派的塑造上,明显技高一筹。首先是心狠手辣的恐怖感。影片很早就开始铺陈郑雨盛的狠劲——痛殴不听指挥的下属,差点让其毙命;利落干掉发现他作案的无辜者;以一当十,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干掉自己的幕后BOSS……当观众看到这些后,“近身者死”的恐怖印象就完整建立了。会担心每一个接近他的警察的安危。再者是高智商感。首先得力于道具,一个单眼望远镜,让他有居高临下的控制感;再就是策划案子前的工作过程展示——满满一墙的策划笔记,以及在脑海中对于作案过程的预演,让此人的缜密、谨慎跃然于荧幕之上。

组长捂着颈部大动脉,缓缓倒下,血流如注,逐渐虚弱。猪女赶到,却被要求不要管他,赶紧去追凶书。其他人听见组长的抽搐,都无能为力,只能提醒他继续说话,讲个笑话(他平时常常讲笑话给大家解闷)。组长用最后一口气,讲了半个影射自己处境的笑话……而猪女则在茫茫雨帘中,再度跟丢——片中曾反复强调把人跟丢,无疾而终是家常便饭。猪女孤独无助,陷入最终绝望。

这几分钟里,节奏被刻意放慢,极力传达一种绝望感,而死亡笼罩下的幽默又形成巨大反差,让人更加绝望。可谓吊足了观众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导演的情怀和趣味。而同样是监视组长被反派刺伤,生死攸关。韩版却耍起了小聪明——组长在腰间藏了几本书,未受重伤,而且医疗组火速赶到,迅速救人,化解了危机。


续文见下篇:影视:电影(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