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姜文的电影最不应该存在的就是评论,评论乃是语言,而姜文的风格就是用电影来表达语言所不及的地方,如果语言表达清楚了,那么就不需要他去拍这部电影了。
况且姜文在电影中对于所谓的影评有好一段讽刺,所以我觉得用“解读”这个词更加合适。鲁迅先生说过,不同的人看《红楼梦》看到的是各不相同;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解读”不一样,而这个差异就像个人品味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一点,品味是有相对的高低之分的。
回到电影本身,我自己还是蛮喜欢的。首先我是被姜文的浪漫所折服,他可以让彭于晏裸着身体在北京四合院的屋顶上来回驰骋,这是多么的赤诚之心呀(背后难道不是导演愿意向人们敞开心扉的诉求吗——爱看不看),而且搞笑的是加上那么一个披风,这得有多么潇洒?导演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个潇洒,他要的就是洒脱,这是多么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呀!
他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一个女人的风骚,那种油腻腻的欲望加上一点点尺度的突破,在国内几乎很少见吧?在不同的电影中多次塑造这样的女人(宁静、赵铭再加上这里的许晴),太浪漫化了吧?可别忘了导演自己的妻子周韵女士可是清新淡雅风。
还有就是姜文把男人的气概表现的太浪漫,彭于晏、廖凡加上他本人,凭什么你们的角色这么牛?既能运筹帷幄又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凭什么你想撞钟就撞钟,你想爬楼就爬楼,你想报仇还得按着你的时间来进行,中间还能穿插一段和小裁缝的爱情,凭什么这些突发事件不但不能阻碍计划,反倒让计划更加合适,导演浪漫到几乎不考虑现实了。
但即使这样,我也喜欢,因为他表达出我们心有所想,但却不敢做的行为。我们难道不想要敞开心扉吗,难道不想要洒脱吗?不过有一点,我是真的不喜欢许晴塑造的那类女人,太油腻,如果用菜比喻的话,我只能想到油油厚厚的猪皮。原来挑食不一定是坏事。
姜文的这股浪漫让我想到了楚辞,在这之前中国的文学可是规规矩矩甚至是枯燥乏味的,到了屈原,他就浪漫了,天马行空,鬼斧蛇神,香草美人,想到哪就是哪,一点也不接地气,但就是让人喜欢这股洒脱。如果你用严谨的逻辑来控诉他们违背现实,我觉得并不合适。
我喜欢的另一点是姜文的生猛,在打斗上、语言上,包括剧情上都够生猛,说砍人头就砍人头,说转向一个矛盾就转向另一个矛盾,像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敢做敢为,感觉是一部cult片,或许姜文只想着自己嗨够就可以了,不管别人怎么看,当然他的嗨是具有传染性的。
结尾说一点: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只代表个人喜好,而且我认为若从深度和意义来讲的话,还是不太清晰,不过就像《一步之遥》一样,或许导演首先要的就是狂欢,其次才是狂欢后的意义,当然相对来说本片的狂欢就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