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是个爱玩的人,我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我也能很快的熟知掌握各种新东西的操作,我每天在给我软件上花的时间有超过俩小时。我每天去积极的去听各种网课,去听各种ted演讲,去自己学习ppt,去听人家讲怎样做思维导图,听记忆大师的记忆课,最近在捯饬着网商这种东西,这些东西给我带来一种短暂的快感。
可是,我看了很多东西,我都不能说,甚至不敢说我知道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究竟我多少形成了我的血液和骨骼,我想是少之又少的。
今天听一个老师的微课,讲的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有句话大概是这样的意思:我宁愿要痛苦的有知而不要痛苦的无知。就是说,人在学习这条道路上不管怎样都是痛苦的,那我还不如选择一种有知的方式。
无知的痛苦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从而对这个世界的彷徨。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国庆放假了,第一天我们会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从繁琐的工作中休息了,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无聊,反而会有点想回去工作的欲望和想法。
有知的痛苦是你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你觉得你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你现在的状况,但是人如果一直在快乐的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你对这个内容很熟悉,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痛苦,那你就没有长获得知识,只是在帮助你的大脑再重复。只有进行了思考,你才能获得新的认知。假如现在你的生活很满意,你觉得很舒适,是因为你和身边的人相处的很好,你在处理你的工作上得心应手。你不会想要跳出属于你舒适圈之外的领域,因为对于你自己来说,很难。你的身体和心都在说一个声音,这样挺好,为什么我要去冒险或是去改变。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似乎在按着苏格拉底的方式去对待这个世界,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我其实真正的违背了学习的真实面目。
我一直很热衷于发现新的东西,并在此找到快感,我觉得我的世界应该有趣才对的,可是,我渐渐发现我变得越来越浮躁,我开始反思我的方式,我其实没有那么多喜欢的东西,就像其实我不太喜欢Photoshop,但是我下了一大推的软件和看了几本书,就是因为人家说会PS的人很厉害,于是我就去学了。热情褪去之后,我变弃之不管了,再或者我并不是喜欢日语,但是我觉得我喜欢日本电影,我觉得我应该去学习日语,也许以后可以还看懂动漫。诸如此类的事情真的慢慢消磨了我的热情。因为很多事情在生活中并没有用武之地,于是这成了我放弃坚持学习的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谓古人云,格物致知,就是将探究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知识。
我知道很多事情,但是不代表我会很多事情。我并没有在任何一个自己擅长的领悟过的过很大的成就,也没有在自己的专业上付出应有的努力。我好像把时间花在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上,可能也正是对应了苏格拉底的对于世界的彷徨,让我变得急功近利。我我觉得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第一步
我认真的思考了我最喜欢的几件事,我真正喜欢的是读书,看电影,旅行,还有英语,听歌,写文章。这些就已经足够充实我整个人生了吧。为什么我还要让自己让那些无所谓的标签吞没了呢?有时候能想通一个道理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当你明白一个道理时,也会觉得生活轻松很多。但是当你明白你自己的想要的东西,就并不代表你就可以不试着去探索其他领悟的东西,那些东西只是现在属于你的灰色领悟,并不是你不喜欢,只是你没有接触。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一要清楚的是你有没有时间,你到底希望你所获的这个技能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或者利益,或是对于加强你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打磨。
第二步
专注你现在手上最重要的事情,并且选择一个安静的氛围作为你的学习场所。记得我看过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女生在一篇写给学弟学妹们看的文章中提到,所有以寝室为学习场所的学习都是甩流氓。我不能说这句太对了,也不能否认这句话错了。因为我是深有体会,大三因为考试比较多,于是我也开始每天开启了去图书馆的生活。刚开始的时候我很难在图书馆一个人的呆上俩个小时,慢慢的我发现在图书馆的时间总是过的快,为什么会觉得过的快,那是因为我真的集中了注意力在自己的学习上。专注的是时候时间过的更快,这话不假。图书馆是一个能让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地方。
第三步
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如果有男女朋友大可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但是如果你的另一半并不喜欢你每天都把时间用在学习上的话,你可以找身边的人,所谓志同道合的人终究会相吸的。我可以讲一下我的例子,我的方法是我在图书馆找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比较特殊,因为我的我的右边是一个考研的男生,大家都知道考研的话是那种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基本的活动空间都在图书馆,于是我就将他作为我坚持的动力,我每天去的时候都能看到他,我觉得这其实一种幸福,因为你知道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坚持努力着,也许哪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心中的想要一起并肩作战的人,尽管还素昧谋面的人。
年轻的自己就要去折腾,尽管这条路上就只有你一个人。在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的封面就一句话我想与君共勉——千万要记住,所有那些性情高尚的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必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