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年方二十的他登上靠在书架上的西式梯子,寻找新书。莫泊桑、波德莱尔、斯特林堡、易卜生……”
这么多的作者,这么多的书,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波德莱尔,说了一句: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很多人都说芥川龙之介的《某傻子的一生》是他对自己的真实写照,而这个短篇小说也真成为了他的遗书。
正如小说里某傻子说的:可我没有了,只有创作欲望罢了。不知不觉间他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而当连创作的灵感都不再关顾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正如芥川龙之介一样最后也自杀身亡。
芥川龙之介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在他的小说里,人物总是不那么美好,但却真实,甚至耐人寻味。
如《罗生门》里的仆役,因为被主人驱逐在外,而无家可归的他在罗生门下面躲雨。其实对于他来说,前方没有任何亮光。饥肠辘辘的时候他本能地想:饿死还是为盗?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做坏事之前,会去纠结要不要去做的时候。我相信龙之介和我一样,相信“人性本善”,但是就那么一个当时社会环境和一个可以给自己做坏事找到可以让之安心的理由,然后变成了盗贼或者其他不合道义的坏人。
于是仆役看到一老奶奶偷死人的头发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抢走了老奶奶的衣物。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借口:我盗取的是一个我厌恶“坏人”的东西。
其实这短篇小说的结尾龙之介有修改过,本来的结尾是仆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盗贼,但后来变成了“仆役消失在罗生门前”,这样让人无尽想象的结尾也是希望让每个人给出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生活窘迫,社会环境又没有办法让你去正常工作,那么你会如何选择,“饿死还是为盗?”
这个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视频新闻:警方抓获一名偷自行车的盗贼,当记者问他为何偷窃的时候。他这么回答到:打工是没有办法的,做生意又不会,所以只能去偷啦。
他给自己的变化的理由就是:自己无能。人的变化如此容易,不分任何时代。
当然,龙之介也不是说非把任何人都看成潜在“坏人”,因为在他的眼里,他更认为:人是一个矛盾的情感个体。一方面,对他人的不幸,人们莫不表示同情,可是一旦那人勉力摆脱了不幸,别人又感到有点索然无味。稍稍夸张一点说,人们甚至会希望那人再次陷入同样的不幸。
就如《鼻子》里的男主人翁内供,因为有着超于常人长度的鼻子,而经常被人嗤笑。但有天内供用了偏方使鼻子变成正常尺寸的时候,还是被大家笑话。
龙之介笔下的人物,很多是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当感慨:做人真的很难的时候。我会想,做个“既不知哀愁也不知欢喜”的六宫小姐也不错。
六宫小姐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大家闺秀。即使家财败落,可你在六宫小姐身上看不到任何改变,仍然生活在象牙塔里,每天就是抚琴刺绣。最后就如同铁皮石斛那样靠寄生在男人身上而活,她仍然每天弹琴歌赋。
这样的女孩,我们都会觉得她很可悲。可是当被很多生活或者工作的压力压得透不过气的时候,我却觉得“既不知哀愁也不知欢喜”的状态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里,细细品味后,又开始继续生活。就如很多人常常劝告想不开人说的:不以物喜,不已己悲。
这又有哪里的可悲而言呢?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参透“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但是我却从波德莱尔的《腐尸》里读到:如果你不曾美丽动人的生活过,那么你死后真的只是一具腐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