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首先申明,我没有看过芳华,只过了几篇影评,所以我写的不是影评而是鉴于影评某些观点的感想。
因此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片子也完全不影响你阅读本文,相反如果你看过影片,最好也不要先入为主的理解我的观点,因为观点或许和影片的联系已经很少。
我之所想写这篇文字,是因为影评的观点,触及到我对处世为人的一些思考。
影评观点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是对善良的歌颂,对男主刘峰“活雷锋”价值观之下的感动,纵然善无善报,甚至被集体抛弃,但他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底线,自己的原则,将善良进行到底。
另一类是对无脑善良的质疑,引申出观点:善良需要锋芒,需要界限。
看第一类影评时,我就下决心不去看这部片子,因为它戳中我内心的软肋,让我没有勇气去看,担心自己控制不住想要摔电影屏幕(感受下我心中的汹涌澎湃)
而看第二类影评时,我内心就不断的在说:这才对嘛,这才正常嘛。内心的焦灼才被缓解。
我没有一味的沉浸在我自己的观点里,我抬起头,看了看我的感受,不禁心生疑惑:为什么我会那么反感第一类,而赞同于第二类?
家族里的善良
在我的家族里,有一个善良的近义词,叫“老实”,同时这个词还有一层意思——愚蠢。
我很老实,我爸爸也老实,我妈妈也老实。我爷爷也老实。在家族里,我总能感受到一些家人一边用嘲笑+同情的眼光看着你,一边说,你太老实啦。那感受真是不知所措,从前觉得似乎自己做错了什么,想要反抗却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只我觉得自己的老实没有错,但却似乎总是被嘲笑……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是奶奶在我刚学写字时常和我念叨的,我无法坦然的看待善良。
电影里的善良
电影里的男主刘峰,善良,被欺辱,还是坚持善良。让我有些无法理解,我同情他的被欺凌,就像同情自己一样。
继而又很愤怒,他为什么可以没有负面归因的继续善良呢?
既不认为别人有错,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似乎被欺辱根本不是个事儿。这还是人吗?这应该是神吧?!
至少我做不到,我发现很多人都做不到,看到许多影评下的评论,许多人也在呼吁,善良要有界限,有锋芒,要保护好自己的存在。这样的呼声,让我欣慰许多。但我又在觉察内心的那种怒意得到缓解的感受。
我发现其实自己很害怕,当我以善意,最本真的自己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返还了恶意,我该怎么办?我毫无反击之力。正是基于这样的害怕,我无法有勇气毫无保留的去善良。
生活里的善良
我在初中时曾经给马路上声称没有买路费的人资助,然后被同学嘲笑太天真,最后发现真的被骗了,那个骗子用乞讨路费的方式在校门口徘徊了足足两个月。
伴随着被欺骗的愤怒和怀疑,我拒绝给予更多捐助,同时也为这样的自己感到有些悲伤和无奈。
面对沿街乞讨,我会猜测,那是不是欺骗他人怜悯之心的人?
面对筹款募捐,我也会怀疑,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局?
我想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怎么能就这样甘心呢?难道可以忍受自己的善被这样恶意践踏的吗?
所以当看到刘峰的这种毫无顾忌的善,这种哪怕世间虐我千百遍,我却依然对世界如初恋的善,我会嫉妒,会震惊,会怀疑真实性,会觉得那只是戏剧化的表演手法——真实的世界里,谁能做到?
做到的,恐怕都得道升仙了吧?
善良背后的勇敢
怀疑,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甘,恨自己被社会种种浸染的无奈,对自己因为不够强大而妥协的自卑。
善,其实是可以毫无锋芒的,当他的内心足够强大时,就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自我保护。所谓伤害就可以被无限的包容和慈悲。
这时的善或许对于我等凡人而言依然如此飘渺和难以置信,就像……就像释迦牟尼的剔肉喂虎一样,哪怕奉献如此愚蠢,依然无所畏惧。
那是一种精神,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怀疑和恐惧而变质。固然遥远,却无可挑剔。
而我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态度,善良或许很值得崇敬,但我还是愿意接纳我现在高度,以我“小人”的态度面对那些潜在的危险,以必要的锋芒和界限来保护自己。毕竟,我只需要做个凡人,而不必因为只能是个凡人而难过。
所以,善良可以没有锋芒,但我可以不这么善良。这是我的选择,我为我的选择代言。
后记
这篇文字很意识流,为了通俗易懂,所以我试着通过后记来力挽狂澜一下。
我其实很向往善良,向往那个“人人都奉献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境界。但现实里的种种让我的善良碰壁,以及,让许多人碰壁——那些碰壁的人反过来也让我别那么善良,他们通过嘲笑,来阻止我善良(犯傻)。我有一种正义无法得到伸张的委屈感。
而《芳华》里那种无所畏惧的善,激发了我的委屈感,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嫉妒心:
为什么我以及所有大部分的人,都在碰壁之下不敢无界限的善良 ,而他还可以?凭什么?!
然后我发现,这种“无所畏惧的善”背后,蕴含着强大的内心力量,有点像是佛家的“慈悲心”——
不论我多么嫉妒,但那确实是存在的。
当我接纳这个差距时,我才放松下来,允许自己不那么善良,不带评判的接纳善良,和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