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爆款职场文…都没用
你可能不太适合这份工作的节奏和强度。
老板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带着失望和气愤。我内心也很复杂:这是我第一份实习工作,不想没干多久就这么结束了。
这是一家公关公司,实习生主要是写新闻稿,翻译文件。因为写公众号积累了一些作品,学英语也稍见成效,于是作为工科狗的我竟然顺利拿下这份实习。
第一份任务是写稿子,老板发给我某客户的产品介绍页面,让我写一篇 social 稿 。我对这种行话有点懵:啥叫“social 稿”(推广宣传稿)……心想老板这么忙,这种小问题还是自己解决吧,就简单搜索了解了一下。
马上又有新问题:产品介绍虽然是中文的,可我看不懂!考虑到有专业术语,而且客户是外企,很可能有一些…比较奇怪的中文用法,我就找来英文版的页面帮助理解(PS:竟然是英文更好懂一些)。又找来一些对该产品的评论和介绍文章。到了下班的时候才算对产品有了了解,文章还没有头绪。
老板表示理解:新环境需要适应。
又花了一天时间,总算把初稿写好,发给老板——老板很不满意。
老板说你看,你两天时间写的稿子,没有一点 Social 的感觉,而且严重超过了Deadline,这样会让团队的其他人很被动。
你刚开始不太明白 Social 的调性我理解,遇到困难我也理解,可是为什么不主动问我,不及时沟通,到最后拿给我一篇不能用的稿子呢?而且发给我的也不是 word 格式,不方便打开。
再说配图,你自己做公众号肯定知道上传的图片是有大小限制的,为什么不把原图压缩之后再发给我?还有,为什么你不在邮件正文里注明一下发的东西是什么?发完之后也没有跟我确认是否收到,我好不容易才在垃圾箱里看到这封邮件……
我对这些批评表示接受,确实是自己缺乏 Deadline 和主动沟通的意识,也作出了一些解释。
比如稿子的格式。我自己的经验是,用 word 写稿子的时候,因为它自带一些格式,会给后期排版造成意外的麻烦,所以我一般用 markdown 格式;另外考虑到 word 在不同版本和设备上的显示效果不同,所以稿子保存为 HTML 格式,这样任何平台都可以打开,且显示完全相同。
又因为可能有修改的需求,就另外附上了 markdown 版本,用记事本就可以打开编辑——当时我错误地认为 markdown 是网上写作的标配……至于配图则是考虑到后期可能有裁剪编辑的需要,事先压缩可能损失清晰度。
老板听了我的解释,表示谅解。她说你有这些考虑没有错,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我,等交接出了问题才说?我也觉得很抱歉,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但是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些类似的事情,老板终于受不了了——
我觉得你可能不太适合这份工作的节奏和强度。
我被 fire 了。
回去之后我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给老板,表示了我的感谢和歉意,也对这段时间的表现做了复盘和反省,总结了自己的问题。
告一段落了,我想,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接下来注意改正就好了。
可事实不是这样——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就像中了魔咒,类似的循环不断重复,直到生活变得一团糟。
回顾半年前这段经历,我不禁想:为什么呢?我看过那么多的职场文,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也一直朝这方向努力,为什么还是把不该犯的错误,犯了个遍?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这孩子什么都会,就是每次考试都粗心大意,不该错的都错了。
我高中的班主任对此有个精辟的见解,言犹在耳——
没有什么不该犯的错误,说什么粗心大意,只不过是你不熟练 ,知识掌握不牢靠。真的学好了,晚上睡觉发癔症(说梦话)都不会说错。
人们常说应试教育一无是处,我却经常从这些话里得到启发:无视 Deadline 、没有团队意识、不会主动沟通…那些不该犯的错误,那些我知道的道理,都像小学生嘴里的粗心大意 一样,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是,是什么东西,让我在知道做什么,甚至怎么做的情况下,却依然没有做到?
学前班上学第一天,整个上午都没有上厕所,因为…不知道厕所在哪儿。多年后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不问呢?
小时候特别不爱说话,有时候放学,为了避免碰到熟人,宁肯绕远路从胡同另一头回家。
暑假作业,有做不出来的题目,我会用胶带把它从纸上粘下来。说实话,这样的题实在不多,都是一些“阐述这句话的深意”或者“写一次游乐场的经历”这样莫名其妙的问题——空着不做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我还是要把它粘下来。
高中时做数学题,遇到复杂的计算就发蒙,僵持一段时间后,就转向其他科目,以至于一直学得不咸不淡。
考研时选择学校纠结了很久,一直等到最后期限才确定下来——就像闭着眼睛等待,直到硬币落地。
甚至我开始写作,部分原因也是在极度失落的情绪中想:或许我可以在别的地方做点有价值的事吧。
……
有部电影我看了好几遍,《这个杀手不太冷》。男主 Leo 是个出色的杀手,取人性命无数,把黑帮老大吓得尿裤子。可当他去找自己的雇主,要回属于自己的钱的时候,却扭捏不堪,像是在祈求施舍。
看完我感慨: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成长了很多,回头却发现,在某些方面还幼稚得象个孩子。
最近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么多年来看似一帆风顺,我却一直在逃。或者更准确地说,一直拒绝承认 I am NOT fine.
我可以掌控局面,我知道答案,我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即便现在不知道我也能够找到,我能够完成——我自己,不用额外的帮助,不用延长时间,不用承认我做不到。如果达不到我内心的标准,我就干脆拒绝去做,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看起来像独立,像坚持,像理想主义,其实只是逃避——就像色彩鲜艳却有剧毒的蘑菇。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爆款职场文都没用了,因为它们的作者,太有经验了。
他们知道一切的 what to do 和 how to do it,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理所当然。可他们不知道那些没有经验的菜鸟为什么就是做不到 ,因为他们早就忘了自己当年的挣扎——就像我们无法理解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为什么会纠结“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这样理所当然的问题。
医生面对一个不停咳嗽的病人,会帮他找出病因治好他,而不是告诉他:你不应该咳嗽——就像几乎所有的职场文所做的那样。
他们的行文都是“我们单位新来的几个年轻人,实在不靠谱,最基本的都不懂”,而不是“我最近犯了很多错误,我当时是这么想的,这背后是一些我一直忽视的东西”,虽然后者才是改变的真正起点。
他们一箭射出,正中红心,却是在别人的靶上。
听过多少道理都不够,只有深刻地剖析自己,找出真正的问题,而不是满足于粗心大意这种表层的解释,才能真正长大。
题图来源:Andreas Selter(使用时有修改)
授权基于: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