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数学不好,不擅长数学。有一天,和圈圈边散步边聊天。
圈圈问:“真的有不擅长这事吗?什么叫擅长?”
我说:“擅长就是同样的时间投入,会产生更高的效益吧。比如,高中时代,我的数学就不好。同样的时间花在数学上,成绩还是很差。但是同样的时间花在语文和英语上,成绩就很好啊!所以我就觉得我不擅长数学。主要是底子太差了,高一全都是睡过去的,上课睡觉,下课抄作业,考试开红灯。没办法。”
然后,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高考成绩。我的高考成绩如何呢?数学144,英语130,语文120。
圈圈问:“数学不好,高考居然考了144?那就是平常学不学无所谓,你就开红灯,高考不学不行了,你就一下子考个144?”
我解释说:“那年我们省第一次自主命题,题出得简单。”
圈圈问:“题简单,那其他数学好的同学也都考144了?”
我想了想:“也没有都考144吧。”
圈圈问:“那你觉得这解释逻辑上能通吗?”
我想了一下:“好像这解释确实不大能解释得通。”
她又追问我:“你是不擅长,还是不想干?”
我一下子愣了,感觉心里的小秘密被人揭穿了一样。
她说:“你要说不想干,那别人还得让你干,但是你说不擅长,又有谁能逼一个不擅长的人去干她不擅长得事情呢?”
我心里确实有个声音,经常冒出来:哎呀,我不想干,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然后打上一个不擅长的标签,其实心里在说,你们就不要再找我啦!我不擅长这个嘛,你们去找擅长的人就好啦!
圈圈又问:“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确实,贴上这个标签我可以推掉很多和数学有关的工作,包括我高考选志愿。
你们知道我高考择校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吗?就是不学高数!!!
当年我们省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为637,作为总分622的区文科状元,基本上除了清华北大外学校都可以随便挑了,我居然用这个标准把自己圈死在纯文科的法律和外语里。
本以为法律不用学高数,就可以彻底摆脱数学了。但是工作后,我还是要和数学打交道。做案子,有各种各样的账要算,比如赔偿金、违约金和诉讼费什么的。
所以,从此以后,遇到一件事时,我就会问问自己:我是真的是不擅长吗?还是不想做?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发现,逻辑真是个好东西呀!不要自己再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