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5月17日到2020年9月4日,我完成了跟师百天的百日筑基。从福州游学结束,9月4日跟随师父从回到成都,我继续在成都跟师练习一段时间。2020年9月26号,我离开成都。此文是以日记形式,记录我9月份这20天跟师的体会和感悟。
9.7
今天上午是在石油路练习太极,郝师兄今天来到了成都找师父,师父今天让他体验了自发动。郝焕师兄站在那里,师父用手轻微调整他的姿势,然后没多久郝师兄就开始抖动起来。我走近观察师兄的变化,他背上的毛孔完全张开,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外冒,非常明显。师父手点到哪里,哪里附近的汗就加速往外冒。师父后来解释到说,这是因为师父把郝焕师兄的气引动了。师父手点到哪里,就把气血调动到哪里,于是哪里就加速排邪气。郝师兄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感觉心里会有恐惧,会想要用意识去控制抖动,没法完全放松,但是抖动完之后,整个人非常舒服。师父说,所以练这个需要有师父的护场、指导,不能自己瞎练。我在旁边站着尝试了一下,我没有抖的那么明显。我感受到了身体内部有微微的震动,那是一种柔和的、高频的震动频率。师父说这就是体内的频率,只是现在能量不够,没法控制它,让它扩散出来。
从福州回来这几天,每天都有和小洋师兄推手。今天我发现脚步在跟随的时候不要直进直退,步子落下前先画个弧线,转转方向。这样好像覆盖的范围更广,能更好的黏住对方的移动。就像雷达的支点,在支点做的旋转其实很小,但是覆盖范围很大。我还想起来之前看师父练剑的时候,师父一直在说步伐要用蛇形步。之前不理解,为啥要绕来绕去,今天好像体会到一点点蛇形步的好处了。
上午我和师父推手的时候感觉非常好,跟以往推手的感觉又有所不同。今天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动的比脑子快,身体走在了脑子的前面,没有任何想法只是跟着师父的引领走。推完,我站在一旁感觉气感仍然很强烈。于是我很自然的双手在胸前抱圆,感觉手臂内侧一圈发热,气在内圈流动,有一点抱个球浮在水面上的感觉。休息时,我跟师父分享刚刚不同与往常的感受,师父说这就是如影随行。粘黏连随、不丢不顶,所以动作很流畅。之后又跟师父推了一次手,将近20分钟,也是非常流畅。中途有一段师父一直在加快阴阳变化的频率,我也跟着变换重心,结果觉得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好像变长了,有点悬空的感觉。推完感觉非常舒畅,不想坐下,于是我开始绕圈走。走着走着我发现好像气在推着我走,根本停不下来。我就一直绕着圈走,渐渐的才能放慢脚步。
今天下午我们去到蓝顶练习。在跟师父推手的时候,感觉自己轻盈无比,恣意舞动。任意旋转、跳跃、做出了很多我想不到的动作。感觉自己像一个悬浮着的球,双臂双腿是挂在这个球上的。双臂双腿是可以任意摆动,没有极限。很多动作是超出我的意识之外的,身体走在了思维意识前面,感觉是身体自己在走。在整个过程中,周围的一切好像都跟我无关,脑海里什么都没有,没有脊柱、没有胯、没有四肢、没有要领。我一直在想要怎么来描述今天下午内心的感受,其实发现无法描述。此时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显得如此苍白、平淡,不及我所感的百分之一。
在回程的路上,我想要跟师父分享我下午的状态,想了很久却没法表达清楚。师父听完我凌乱无序的描述之后,解释到说,今天我体会到的是神意的感应。是师父的气带着我动,我就像一团像絮状的羽毛在空中漂浮,师父是空气。师父有意不打到羽毛,只是轻轻的挥动,空气的流动就带着羽毛飘动。师父也可以随时停顿下来,轻轻的就把羽毛抓住了。我们最终练的就是神意的感应,才有了用意不用力,力量在感应体系里是没有用。下午在跟师父推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师兄的状态,但是师父知道。师父说我进入的这个状态称之为功态,当时我是完全沉浸在功态里面,但是师父的神意是布满整个空间的。
9.8
今天上午还是在石油路练习太极。郝师兄问到师父,自己练习的时候是练习内功好还是练习拳架好?师父回答到,练内功是为了打通任督二脉。把脊柱和胯练灵活,就有了龙虎二劲,于是力大无比。拳架是为了打通四肢的十二条经络,十二经络定生死。其实我觉得自己练习的时候,两者都要兼顾。我的理解是内功其实是基本功,必不可少。就像练舞蹈的人,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多动作是无法做到位的,那跳起来也就不够味道了。所以如果内功基本功不扎实,当练习拳架的时候,很多要领就很难做到位,于是无法往更高的层次走,只是停留在动作。
上午我还和郝师兄推了手,我感觉跟,以前推手相比自己脚下灵活起来了。好像能跟的更紧、旋转的更快了。有几次我都觉得已经旋转了360度了,郝师兄说感觉在跟我跳舞一样。下午在回程的路上,我跟师父聊到今天我和郝师兄的推手。师父说现在我是柔的,但是还没有刚。师父的手感觉是柔的,其实钢是含在里面的。就像手上拿了一根钢针,只是收在里面。一旦对方发起攻击,师父就用钢针来扎他。师父说就让我这样柔练,极柔成刚。柔练练气,气足了自然成刚。
9.9
今天上午在石油路练习。早上一见到师父,师父就跟我说:“你现在的步伐是跳舞的步伐,练拳不是这样的。跳舞前进后退是换脚的,师父是不换脚的“。前脚进、后脚跟。后脚退,前脚撤。我尝试在和师父推手的时候把步伐调整过来,但我发现一把注意力放在步伐要这样那样的时候,上半身就僵掉了,不会化圈了。之后师父和戴师兄推手的时候,我就在一旁观察师父的步伐。师父发现我在看,就把前进和后退的步伐做的很明显。我边看,边模仿师父的脚步,前脚朝前,后脚跟前脚的夹角比90度小个10度左右。前脚进步,后脚马上跟上并且保持角度;后脚先退,前脚再撤。脚几乎不离开地面,是贴地而动,就像在地上蹭过去的一样。学了一会,师父用手式提醒我看胯,师父的胯一直是提起来的。最近我发现我的胯也可以像师父的胯一样往两边旋开,不再是一整片翻转了。我一提胯,开胯就带动着大腿外旋,大腿带动着膝盖,传导到小腿、脚,于是前后脚自然的站立成一个角度。所以步伐的核心也是在胯而不是在脚,当胯正确打开了之后,双脚的站立是自然的,并且双腿是轻松的、不受力的。在提胯的基础上,进行上步、退步就很自然,前后脚的角度完全不需要去注意,前脚也很容易虚。休息的时候,我跟师父分享我的感受,师父说是对的。是胯带动大腿,带动膝,再带动脚。所以步伐的移动和练腿法的时候,都是提胯、提膝最后起脚。开了胯,就可以任意旋转;开了肩手就变长了。
之后师父与朱师姐推手,我看到师父用的川字桩。我突然觉得,其实川字桩的站法与我刚刚观察的进退步的前后脚的角度是一样的。马上问师父,是不是川字桩其实就是提胯然后脚站的开一点而已,角度,方法其实跟刚刚是一样的。师父说是的,并且讲到桩功一共就三种:混元桩、川字桩、虚步桩。我们是把所有的东西最后都收在虚步桩里,这样变化无穷。
9.12
不是每一天都轰轰烈烈,惊喜过后是回归平淡的累积阶段,为下一次的起跳蓄能。
自白露之后,天气完全就变了,暑气退去,风中带着阵阵凉意。最近两三天晚上虽然睡的都挺好,但是白天依然比较困,身体也有疲倦的感觉。昨天下午在蓝顶,练到三点半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累了,不进场地了。我问师父,怎么这两天这么困,师父说是天气的原因。夏天天气是外放的,所以很容易兴奋。秋天天气开始往回收,人的气也开始往回收敛,所以不像夏天那样外放。
昨天师父带我们打了几遍拳,叫我们注意脊柱的拉伸。师父说我现在找到了开胯的感觉,叫我在行拳时,每个动作都要像伸懒腰一样放松。想着胯带动脊柱拉伸,脊柱带动肩,从肩传导到手的感觉。每个动作这样细细想,行拳就慢了下来。一开始我尝试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找这个感觉,师父就一个个动作教。先练起式:圆裆开胯、脊柱上下拉伸、挺胸椎肩膀向后带动手臂打开,慢慢突破自己的极限,会有一个自然的力把反弓的脊柱弹回来。我重复练了一会,感觉非常好。脊柱拉伸的很舒服,起式做起来气感也很强,做了一会感觉内气蒸腾。起式找到感觉之后,师父又演示了棚手上式。休息的时候,我跟师父分享,好像应该把每一式先练的找到感觉之后再连起来打,不然连起来打的时候想这个想那个,打起来很不流畅。师父说其实以前学拳的时候,都是一个个动作教的,一个动作做到位了再教下一个。这样一整套拳学下来要三年,虽然时间长,但是学下来就非常扎实。
这两天都有和小洋师兄推手,昨天在和小洋师兄抢完垫子之后,师父放了回放视频跟我们讲解问题所在。我们的胯离的太远。当想用一根棍子去撬动另外一个物体的时候,支点放的离物体越近,杠杆越大所以越好撬动。想要撬动对方,胯其实是起到了一个支点的作用,所以胯要贴近对方要跟对方相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撬动”对方。接着师父继续在垫子上跟我们演示,首先还是要找角度。要找好自己的角度,并且用身体逼对方的角度。逼着对方出,再顺势而为。力在转回去的时候,要回到颈椎。因为颈椎相对腰椎、胸椎杠杆最大,最好控制对方。自己要保持立身中正,身架才能支撑的好。前胯始终要保持虚的状态,才能随时变换。
今天上午我跟小洋师兄练习的川字桩推手。在推手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力相互荡起来了,这个时候完全就是比圈大,谁先过极限就倒了。师父随后讲解到,要找到荡秋千的感觉。荡秋千时,到了最高点会感觉有个停顿。这个停顿其实就是对方的虚点,如果这个时候把秋千的绳子一间断,秋千就飞出去了。
这两天还有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关节在响。师父在带着行拳的时候,不知道做哪个动作的时候,胯骨就会卡卡卡的响。在跟师父推手的时候,胯关节更是各种响,能清楚的听到每一声,一会左胯响一会右胯响。在跟师父转竖圈的时候,每转回来一次,就能听到两个肩胛骨里面一串串的声响。师父说这也是在给你正骨了,力对了是正骨,力不对就是骨折了。胯、肩和圈就是这样一天天、一点点压出来的。
9.13
今天一天都是在石油路练习太极。上午于师兄和师父讨论到,能否把我们的拳架和外面表演型的拳架相结合一下,让我们的拳看起来更好看一些。师父说到,我们的拳是艺术品,不是统一的商品。同一套拳,每个师兄打出来的拳都不一样,有的人打出来是少林拳,有的人打出来是陈式太极拳。拳架打的好不好不是以好不好看为标准,而是要看架构是否完整、圆完不完整、圈对不对。我的理解是,好不好看其实是个人主观的表达,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好看的标准,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重要的是我们行拳的目的是什么,是想练出功夫,还是为了表演。如果是表演,那么学些好看的套路就行。若想练出功夫,则要按照要领去练习,在每一个动作里去找要领、找架构。最终要做到架构完整、八面支撑、八面皆可转换。师父的拳架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优酷上有师父早些时候行拳的视频,跟现在也大有不同。师父经常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中国传统文化中,群经之首《易经》讲的就是一个“易”字,变易。所有的万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我们作为万物的一小部分,怎么可能永恒不变的呢?
下午,师父和小洋师兄压低盘桩,我先在一旁看。我发现师父在蹲下的时候,仍然可以随时起腿并且可以发力蹬小洋师兄的内侧腿。之后我也跟师父尝试了一下,发现自己蹲下去的时候是双重,很难起腿。在跟师父对拉的时候,师父说我的膝盖很开,但是胯还不够开。我表示不理解膝盖开是什么意思,师父拿出人体解刨图跟我们讲解。膝盖开,也就是腿的韧带比较开,是因为大腿骨与盆骨相连接的韧带比较柔软。开胯其实指的是左右耻骨之间的连接处的打开。左右耻骨之间有一段“骨连结”,要把这一个连接处练的柔软,胯才算打开。开胯是否练成,可以用“混元跳”来检验。师父展示了一段“混元跳”,我观察到的是师父的腿和脚是不用力放松的,是用胯的前后鼓荡带动整个身体跳动。我也尝试了一下,发现蹲下去之后,胯无法提起并向前。如果先提胯,则需要踮脚,脚不能平整的放到地面上。在往前跳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明显是用脚在蹦,胯使不上力。师父跳是“混元跳”,我们跳的是蛙跳。师父解释到,这个动作要开胯练成了才蹦的起来。
9.15
今天上午在石油路练习,下午在蓝顶练习。下午我跟廖师兄在一个方格上面玩抢垫子,感觉自己不能把他的来劲全部化完。有几次是因为我被捉住了肘就下了垫子,这说明我的肘还没有时刻贴在身上滑动。还有角度能被廖师兄拿死,说明我没有时刻保持单重,双重则滞,无法转化。今天跟廖师兄推手时,我吸取了上次跟小洋师兄推手的经验,把胯尽量贴近对方。我发现,胯离的越近,的确越好做旋转。胯尽量的贴住对方时,我感觉好像活动空间变大了,只要想办法避开对方正面来力的方向,就可以有机会进圈并旋转。这样一来,我的活动空间就不止局限于我身后的地方,只要有机会,对方的身后我也可以过去。
在回程的路上,师父讲到,遇到对方使蛮力的,就必须要把蛮力全部化完。如何化,还是要靠圈,圈要比对方大。要像一个球一样把对方完全包住,对方无论怎么使劲都撑不破,都出不了你的圈,这样对方才可能完全服气。圈则是靠慢慢开胯、开肩、开胸,一点点压出来的。两个人打斗,一共就两种状态。纠缠在一起则是摔法,两个人脱离开则是击法。我的理解是,摔法比的是圈大,能否完全把来劲化完。击法比的则是硬度、速度和准确度。师父还讲到,特别是到地面的时候,只要随时保持头部和颈部在对方的圈外,则对方无法把你拿死。两只脚的永远打不过一只脚的。用一只脚时,对方如果抱腿,则可以用手攻打头部。如果对方抵挡手,则可以起腿攻击要害。可见单重是非常重要的,双重则滞。
9.16
今天一整天都在石油路练习太极,特别是下午练习的时候感觉特别好。我进入到了不用思考,只是跟随,非常流畅的状态。刚结束练习的时候,师父说我现在内气外放,大概有3寸。然后让我感受师父的气圈,我用手慢慢靠近师父的背,师父的气圈有大约30厘米厚。我问师父,这一层气圈是平时就有的,还是练功才会呈现的状态?师父说平时有但没那么明显,有时是收在里面的。在练习过程当中,慢慢会达到一个峰值。这一层气圈,也是人能感知到的范围,气圈越大,感应越灵敏。现在我还只是有线雷达,最后要练成无线雷达。有线雷达,是指只能感应到骨劲和到皮毛。无线雷达,则是感应到气和神意的层面。如何练神,这个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练习方法,只知道“炼气化神”。气足了,神自然就足了。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9.17
今天上午在石油路练习太极。师父在跟我们练习之余,还录了混元桩内功六式的音频和视频。师父说现在科技发达了,跟以前的教学模式不一样了。通过音频和视频,外地的师兄也能听到师父讲解并且可以跟着开始练习。以前师父在跟着师父的时候,只能跟着师父练,师父从来不讲。所以现在花时间把这些整理成音频和视频,一个是有利于后传,二个是对我们现在来说也是个很好的学习梳理的机会。
上午师父叫我跟小洋师兄练习推手,师父刚刚讲了缠手,于是我就尝试了一下。一开始只是感觉脊柱动起来了,但是手好像不能很好的跟对方粘黏,一直空转。师父在一旁指导到,手还要旋一些,旋一些把角度找到,角度找到之后,再用胯来带他。我尝试改变手的角度,然后通过脊柱的涌动,一下就把他带了起来。在鼓荡逐步叠加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小洋师兄已经失去重心了朝我扑过来了。师父说对的,他已经被拉空了。师父继续指导,带到极限点的时候马上还给他,这个极限点就是阴阳变化的点。一开始尝试的时候太着急了,没等到对方完全出圈就想发力,所以手就硬了。后来慢慢等待时机,当时机对了的时候,很轻松就可以把对方荡出去。
跟小洋师兄练习了之后,又跟师父继续推手。师父说,重点就是手要找到合适的角度,角度合适就不需要用力就能与对方粘黏。师父在做缠手的时候,我着重看了师父手,感觉就像榫卯结构一样,跟我卡在一起,师父的圈又比我大,所以我只有被拉出圈的份。我跟师父分享了我的想法,师父说这个感觉是对的。有个词叫“接骨斗榫“讲的就是这个。双方推手在缠手时,通过手臂、手腕的旋转,改变接触点的角度,最终起到接骨斗榫的效果。接骨斗榫是指我的骨架通过接触面角度的调整,于对方的骨架榫卯在一起。这样一来,两个人就像榫卯结构一样相互咬合,形成一个整体,所以不需要倒指、不需要用力抓拿,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对方。这个时候,只要圈比对方大,就能很快把对方拉出圈。等对方完全出圈了,一放开,对方自己就出去了。
上午我跟小洋师兄推手的时候,师父还录了一段视频。我回到家,翻出视频看动作,越看越觉得很不可思议。 师父说,这就是我这几天练的圈,动作也不是脑袋想出来的,自然而然呈现的。太极真的越练越有意思,想起来师父今天早上问我,太极对于你来说是哪个级别呢:喜欢、爱好者还是痴迷?我觉得都不够准确。我觉得太极对我来说是一把钥匙,一把珍贵的钥匙。
9.20
从周五到这个周末,这三天都在练习圆裆开胯。一开始,师父在往下压的时候,我感觉腿是僵的。双腿像棍子一样架着,然后胯很难鼓荡,一鼓荡就感觉站不稳。师父强调要提单边胯并且收尾闾,这样才不会是双重。师父一直在我的极限处施加压力,让我瞬间回想起了小时候练舞蹈压基本功时候的状态。感觉没压几个,腿就酸的不行。但是只要站起来走两步腿和胯就不酸了反而很舒服,过了会还会发热,这跟以前练舞蹈压基本功之后的酸不一样。师父说是对的的确跟舞蹈的练法不一样,舞蹈拉的是筋,我们开的是胯骨。第二天再跟师父压胯的时候,发现自己幅度可以下去多了。在下沉的同时,胯可以稍微做一些旋转了,这样重心有移动的空间双腿也就没那么酸了。
今天上午在石油路练习的时候,重点仍然在圆裆开胯。师父仔细演示了提胯、落胯、圆裆开胯,并讲到胯骨像两扇门一样分别往左右两边旋转的,从而在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圆。通过提胯落胯,胯在中心也自然形成一个竖圆。膝盖也是随着胯的鼓荡分别像两边旋转,练习的时候,如果能把宽松的裤子晃成像流水一样就对了。我也开始尝试,一开始感觉很不协调,想着胯就顾不上腿。想着膝盖往外旋,胯就转不起来了。师父总是强调“提胯、落胯、圆裆开胯”,于是我开始尝试一步步动。先提胯,这时候胯自然向两边旋开。落胯的时候,要收尾闾。腿在下沉的时候要注意圆裆。先分开三步做,然后慢慢连贯。慢慢的动作越来越熟练,也渐渐的不去想三个步骤了。到了后来感觉越来越好,自己做的也很舒服。师父说现在动作流畅了,也对了。我的脚也因为腿的带动顺势往外翻,鞋子也晃出了声音。师父说,听着这个声音动作就对了。练了一小段时间感觉非常好,在非常连贯不需要思考的时候,我感觉胯是悬在空中而不是支在腿上的。当胯悬在空中的时候,这种感觉很奇妙,双腿是不用力、很放松的、是轻盈的,完全是靠胯的带动自然的做外旋。师父经常说要放松放松不要用力,我今天算是体会到了一点点。
9.24
今天上午在石油路练习,现在天气已经转凉外面风很大,于是现在都在二单元室内练习。在跟师父推手的时候,刚开始是练习抢中,后来就变成了摸耳朵,再后来演变成多个点防守。步法一开始说好了定步找轻的感应,后来逐渐前后动步然后开始转圈,最后还加了跳跃。虽然脑袋撞了一次瓷砖(瓷砖没裂),但是还是摸到两次师父的耳朵,相当惊喜。休息的时候师父说我现在反应快了,师父打完之后要马上收回去防守。之后一边拍痧一边看师父和海彬师兄推手,我感觉两个人在推的时候作为一个整体也是有个中的,谁先占据了整体的中就占据了主动。师父说是的,所以要比角度比圈在能占到好的位置。师父还提醒我留意师父的后腿,在沉的时候要圆档开胯。我感觉自己平时在推手的时候,后腿很容易僵住,从而钉在地上无法挪步。师父在下沉的时候,后腿仍然是圆档开胯。然后变化重心到前脚,后脚就能灵活地移动挪步。所以双重是病,得治、难治。
下午在去蓝顶的路上,师父跟我说我今天和昨天又不一样了,那种回劲更快了。推的时候给对方感觉特别有劲,圈也大了。身体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易筋、易骨、易髓。现在我易筋基本完成,筋打开了就可以像橡皮筋一样将对方的来力弹回去。一般都是三年调气血,我的五脏、骨骼没啥大问题,所以来了师父只是调了我的经络,现在基本通畅。下一步就是通过行拳将气传于末梢。现在我的手打到人还是软的,要变硬。
今天是在蓝顶79栋练习的最后一天,等下一次我再来就去82栋新场地练习了。我今天分别跟海彬师兄、廖师兄、大师兄和师父都推了手。廖师兄还是保持他一如既往的风格,勇往直前。我这次有时候能猜到他要去的方向,所以上步的时候能更好的贴近他的中。跟大师兄推手的时候,他说我的气还没有沉下去。现在前后左右不容易晃到我,现在我的弱点是从下往上铲。跟师父推手的时候感觉我无处可站。看着那么大个垫子,但是站在上面推手的时候觉得师父把垫子都占满了。每次出垫子都感觉被师父捆住然后抛出去的。
在从蓝顶回程的路上,师父问我今天跟师父的推手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我说我感觉是位置都被师父占完了,我只有出去的份。师父说是的,今天推的时候师父把手上的力收了,位置占完就出去了。所以阴阳变化快是为了抢占好的角度,真正的实战也是这样的,只要位置占好了,对方就自己撞出去了。以前手上给力是喂劲,喂劲过了就是找劲,收了力就要找对方的劲。找到之后就要拿,把对方的劲吃完然后再发。太极拳最容易练错,一用力就错、身架一前倾就错,只要头在胯前就错了,一定要保持胯在前头在后。太极拳里面的东西越找越细,所以可以做到以小胜大,太极拳是心细的人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