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墙之上,抬眼望去——
见一美妇人,踩着沉重步伐,缓缓移步门外,衣衫褴褛,眼带泪痕。
此刻,高书记正与仆人,猫在庭院一棵高大银杏树下。
仆人小心翼翼问道:大人,看来门卫将她打发走了,您看这……
高书记做了一个噤的手势:嘘!李白这个老婆,实在太难缠了!
语气里没有不满,没有不屑,更没有了傲气,有只有深深的无奈。
言罢,主仆二人又谨慎的朝门口看了一眼,确认无误。
高书记站起身来,沉默半晌,无奈的摇了摇头,踱步走向书房。
伴着一声叹息响起,悠长,悠长:唉~~!
1
在大唐诗坛的星辰大海里,有个冠绝古今的“铁三角”组合:李翰林、杜工部、高书记。
前两位,我都和大家重点聊过,相对而言,生活过得比较惨。
李白略好点,杜甫惨不忍睹。没看过的,大家可以翻翻↓↓↓
从某种意义上讲,若大唐诗坛主角,是李杜文章古长,那在政坛和军事上,高适才是一位真正的绝顶高手!
高在哪?高在他这辈子实在过的太TM爽了!
这不止是我说的,连《旧唐书》都发出过如下感慨——
有唐以来,诗之达者,唯适而已。
意思是遍数唐代那瀚如烟海的诗人中,也只有高适过的最好了。
简单点说,高适有一生三大“爽”点:生的爽、玩的爽、混的还爽!
下面咱挨个说。
高适,河北人,祖上(起码三代以上)都是唐朝有名的战将,是正儿八经的将门虎子。
他的爷爷叫高侃,贼能打!生前很猛,曾生擒突厥王、独灭高句丽。死后更猛,由于战绩太过嚣张,皇帝破格赐予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殊荣——陪葬乾陵。
关键是这玩意跟封侯一样,居然也是世袭的,这就意味着高适一生下来,不仅嘴里含着祖上的金钥匙,头上还顶着地府随驾的七彩光环。
就这出生,我估计整个大唐也难找出第二个,能不爽的一批?
2
唐朝有名气的诗人,大都有一个共通点,年轻时很狂,贼喜欢浪!
就算老实巴交的杜甫,年轻时也狂,仗着有钱又有才,到处瞎逛。哪怕之后落榜了,老哥也毫不在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只觉玩的不够过瘾,又去实现了长期旅游齐鲁大地的计划。
李白那就更不用多说,专业驴友一辈子,人生百年里,基本都在浪。四川、山东、河北、湖北、贵州……总之基本上能去的地方他都去了。
但是仔细读李、杜的史料,我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俩的出游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明确目的,可以是今天在庐山看瀑布,明天就去天门山泛舟。
换句话说,抛开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年轻时李白和杜甫在主观意愿上,大多都是打一枪放一炮,反正是不闲着在家下蛋就好。
而年轻时高适,也浪!是个让人作呕的败家子!
从十来岁开始,老爹就去了岭南戍边,老妈也管不了他,小高适开始了叛逆期:跟赌徒厮混,整天拎着个鸟笼瞎逛,嘴里却嚷嚷着要“操社会”……有诗为证——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电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涉猎西山头
后来,估计是他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他爹把他带到了福建,开始陪着戍边了一段时间。
这种无忧无虑的啃老生活,高适一直过了20年。
直到他20岁,老爹病死在任上,生活没着落的高适才恍然,原来离开了父亲的庇护,自己一无是处。
于是,他跟李、杜一样,怀着满腔热血,一猛子扎进了长安繁华之海里。也同年轻时的李、杜一样,实在太狂了,不媚求权贵,只顾夸自己有才。于是结局也都一样,没能找到工作。
可将门出生的高适,面对无业的态度却与李、杜截然不同,他有自己的目标,还很明确。他要当一名横刀立马的将领,征战沙场才是他的乐趣!
这就是书香出身和将门出生的不同吧,又或说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异。
于是,没有找到工作的高适,二话不说,就带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转战去了燕赵边塞。
在那个地方,高适看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拼死的厮杀,血腥的战场,智慧的角逐,决死的勇气。
他也看到了,那出征人未还,独自在家等待丈夫的妻子,悲从心来,悯又何可怜。
他还看到了,勇敢的士兵在前方浴血奋战,而腐败的将领却在军帐里与美人娇喘。
那段时间里,高适看懂了战争,了解了战争,也看清了社会,看清了人性……
所以,那段时间,高适的内心十分复杂,既有对士兵勇猛的褒奖——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也有对将领腐败的控诉——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还有对军嫂们的同情——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更有对自己的期望——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谁当是当代李广、李牧?我高适也!
骑快马,在战场上厮杀,这就是高适对自己的人生一个精准的定位!
然后,然后他就去当了县公安局局长,一个抓小偷消摸、小强小盗的小小官。
众所周知,县尉这个官,当年老杜可是正眼都不看的——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可高适就干了,虽然干的内心很痛苦,可他依旧干了下来——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从这里,就能看出,高适是个实用主义者,很务实。他很明白,高楼大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成,要想赚几个亿,得先有个小目标。
而正是这小官的历练,让高适赢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不久,一个叫哥舒翰的大佬,看上了咱的高局长,于是发出一封offer,说让你在县里干局长,有点屈才,以后你就跟着我来前线干吧,我这里,有肉吃!
这可不是吹牛,哥舒翰那是河西节度使,相当于军区总司令,跟着他干,早就是高适梦寐以求的事情。
收到offer的高适,也没来得及发表什么“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只管马不停蹄,跑到了哥舒翰大佬面前,做了军区掌书记。
掌书记这个官就跟现在的秘书一样,跟着领导屁股,管文件抄写、发放之类。虽然听着不咋地,但你要知道,只要有战争,这可是一个很容易立大功的岗位。
从局长莫名奇妙就升到了书记,挺爽!
但别急,更爽的还在后面。因为他刚当上书记,战争上赶着就来了,还是个大战——安史之乱。
从此,高书记的人生之路爽到了高潮,真是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3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无数人改变命运,也让繁荣富强的大唐王朝,一步步走向了没落。同时,也给李白、杜甫、高适带来了不同的境遇。
这些年,李白携家带口,从宣城出发,一路南下避难,一边想要远离战火,一边又想找个机会入仕。我说过,他虽然失落,但从政之梦,从来都没有断过。
所以,当永王李璘跑到他跟前舔他,说:跟我干吧,我给你官做,只要有你辅助,大业必成。他就能毫不犹豫上了贼船,去干了会掉脑袋的造反生意。
杜甫也大致相同,他虽然是去投靠了唐肃宗,却只混了个左拾遗。后来又力挺一个叫房琯的家伙,这人其实是个废材,于是被连累,拾遗都没保住。
而高适与他们很不同。
安史之乱爆发时,高适就在前线,开始是跟着哥舒翰奋勇抗敌。万万没想到,后来哥舒翰没能抗住,竟投降了安禄山。按说你一个做秘书了,老板都投降了,还秘书个屁,大致也会投降。
可高适却说,我不!他趁着乱,骑上一匹快马,逃跑了。虽然是逃跑,可他并没有乱跑,而是跑到了四川,追上了正在逃亡的唐玄宗。
高适向唐玄宗详细汇报了前线情况,并且尽力为老板哥舒翰的投降开脱了一番,把唐玄宗唬得一愣一愣的。不信且看——
唐玄宗:高书记,前方战事如何,怎么独自跑回来了?
高适:报告,叛军有点猛,我老板没抗住,被打趴了!
唐玄宗(皱了皱眉):哦?
高适(深深叹了口气):唉!老板身染重疾,身子每况日下,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您非要强求他去打仗。士兵也尽是些老弱残兵,装备还差,战斗力实在有限,我们真的尽力了……
唐玄宗(轻叹了口气):哎!那依你看,咋整?
高适:请求陛下拨军饷,予我兵马前两,臣等愿死战!
唐玄宗(洋洋自得):哦,我已经把钱和权都分出去了,让孩儿们分别镇守各地,谁能守住,以后就是他们的封地。你觉得我这奇招,咋样?
高适:……完蛋的玩意!这是什么鸟招,哪怕打赢了大唐也是分崩离析,藩镇割据!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唐玄宗(无奈):你这话说的咋这么难听!额,可我都干了,也没法收回了啊!听说现在太子李亨已经继位了,我也老了,管不住了,你要有力报国,就去李亨那做个谏议大夫,帮帮他吧。
听到这里,相信高适是十分无语的,但却很开心,因为高书记又要高升了,成谏议大夫了!
高适快马加鞭,赶赴李亨的部队。路上,他听说了一件事,昔日的好友李白,跟着永王走上了造反的不归路。
刚到唐肃宗大营,正好赶上了老板开会,好朋友杜甫也在,高适加入,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唐肃宗:永王竟然敢跳出来造我反?恩?还有那个李太白?
杜甫:不会把,李白大大是个好人啊,他不会造反。
唐肃宗:我亲弟弟都造我反了,李白?哼!
杜甫:我觉得李白大大是被逼无奈吧?
唐肃宗:被逼无奈?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这是被逼的?把我当胡掳?这首《永王东巡歌》小杜你给我解释一下?
杜甫:额……陛下……
唐肃宗:好了!你别说了,小高你说!
高适望了望杜甫,眼神有些复杂,有无奈,也有悲哀,他上前一步说:
陛下,我去平叛!
唐肃宗点了点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朕封你为淮南节度使,全力讨伐永王,不得有误!散会!
走出大殿,杜甫痴痴望着高适的背影,喃喃自语道:老高,为什么?当年我们“铁三角”……
以上对话为我自己脑补,但历史脉络走向就大致如此。
高适心里很明白,永王李璘就是个花架子,所以事情走向也理所当然。他几乎兵不血刃,就干掉了永王,也俘虏了李白。
就这样,短短12年间,高适厚积薄发,屡提良策。
从一个小小的书记官,一路升为谏议大夫、淮南节度使,后进封渤海县侯,死后更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一“忠”字,足以表其心。
经得住浮沉,忍得了世俗,坚持住自己,方能一往无前。
高书记,混的真香,真爽!
4
命运无常。
高适发达了,昔日好友李白,当年人人敬仰的诗仙,却因谋逆而沦为了阶下死囚。
人人骂声不断,让李白一度为此抑郁悲伤。没办法,隔行如隔山,诗人就是诗人,政治从来都不是浪漫的。
在寻阳狱中,李白幻想着凭借往日的交情,给高适写了一封信《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谈古说今,说古有张亮,智勇冠绝,逆转形势,帮助刘邦建立基业;今有高适,雄才大略,谈笑风生,分分钟铲除作乱妖风。
他写这首诗,是去求救的,所以他在诗里对高适大家赞赏,给他戴高帽子。
与此同时,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是李白的老婆宗夫人,也去找高适为丈夫求情。
可高适没有给李白回信,也没有接见宗夫人,而是将两人过往诗文付之一炬。
不过,念往日情分,高适还是给李白回了一首小诗——
恨君不是季广琛,无权无势更无兵。
一介布衣等尘土,管仲难救鲍叔卿。
这首小诗,让李白看到了绝望,真正体味到了人间世态炎凉。以至于从此后,两人决死不相往来。
可我看到的却不尽相同。
我更多看到的是无奈,和无奈背后的成熟与理性!
简单来说,李白是个诗人,有感而发就好。
而高适是个政治家,需要极大的克制与理性。
你要知道,置身于王室父子兄弟权争的复杂政治格局中,一步走错,不仅建功立业抱负成空,而且还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李白终究是浪漫的,而高适终究是务实的。所以李白在文坛大放异彩,而高适却留在了臣子列传。
本就不同的两人,又何谈孰是孰非?
回过头来看,“铁三角”各不相同。
李白就像火,是天上的三昧真火。他踏着虚空而来,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则像水,是人间活水,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灌溉了民心,洗涤了尘埃;
而高适,像一把剑,是天地间苍茫之剑,待得横贯长虹日,可保民,可强国,可安天下。
从某种层面讲,高适,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