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总觉得只要自己以诚相待,总归能与别人消除隔阂,成为知心好友。只是知心不易,误会却不难。
但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往往不是来自不诚实,而是来自于不了解。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
主题统觉测验(TAT),根据自我投射原理,通过“看图说故事”的方式,反映人们的想法、价值观和成见,并从故事中探索人际关系的中的各种问题。
我在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对比了和其他同学的测试答案,发现,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到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当然也有不熟悉的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十分相近的情况。
先来说一下简单规则。根据看到的图片(10秒钟哦),回答四个问题
1、图画中正在发生什么事?
2、图上的人正在想什么?
3、在这之前图上的人发生了什么?
4、在这之后将发生什么?
先来看看第一张图。
从这张图中,你可能会判断,ta累了、ta哭了、ta死了……但是这之前和之后又可能发生什么呢?
我随机选择了三个线上同学(甲、乙、丙)的答案,供大家分析。
甲:她累了,睡着了。之前开车自驾游刚回来,路途较远,有些疲劳,趴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之后他的爱人把她抱到舒适的床上去了。
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女特务偷钥匙完成任务,结果被敌人发现,中了一枪而倒在床边。之后,醒来捂着伤口依然去完成她应该完成的任务。
丙:女孩失恋了,很难过,想要自杀,但是觉得没有必要,然后伤心的趴在沙发上想自己以后要对自己好,一心一意对自己的男朋友,在这之前也许刚发生过争吵,刚分完手,女孩想要以后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找到对自己好的后再谈恋爱。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不同?
这和之前的经历有关,也许在不久之前,正经历了旅途的疲劳,失恋的伤心难过,或者看了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大家对这张图片的判断。
从思维角度来说,人们习惯用连续性思维和归纳法来判断事物的发展,经验、经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将影响到我们对眼前事物的判断。所以就造就了这种不同。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的乌云会想到要下雨,但实际上,有时候可能是乌云们在一起开个会,并没有想要大哭一场。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也是一样。
比如你正被一本书中的情节感动,眼角发红。
然后会有人问你,“之前提交的方案被批了吗?”,因为这个人之前看到你被领导叫去了会议室。
也会有人问你,“怎么眼睛红红的?和男朋友吵架了?”因为这个人见你刚才看也不看就挂了电话。
当然,有时候也有惊人的相近。
如上,这张图中,两人可能是母子、主仆或是其他。两个人可能在争吵、或是请求……但这一张图,不同的人回答又会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图A中回答截然不同的三个人,在图B中的回答竟然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甲:儿子和母亲刚谈过话。儿子离开母亲去远方发展,但很纠结母亲会伤心怎么办。母亲很淡定的看着窗外,天高任鸟飞,我没有理由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呀,我会把深深的四年埋在心里,祝福他一切顺利。之后儿子发展很成功,常常来信告知他的一切,母亲有限的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看信,笑着。
乙: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看他的母亲不允许他们在一起,女人来家里找他,母亲不让他与心爱的女人见面,并赶走了,母亲看着窗外女人走的背影,并告诉男人今后不可以在与她见面,男人很生气也很痛苦。之后他每天茶饭不思,最后偷偷与女人见面最后男人的母亲也没办法,最终他们在一起了。
丙:男子想要跟妈妈说自己要辞职了,想要自己去闯一闯,妈妈不同意,担心儿子,儿子其实也有点不放心妈妈,在这之前儿子可能在单位做的不开心,妈妈也知道,但是那是稳定的工作,接下来儿子可能会跟随自己的内心,去闯一闯。
同样三个人的答案,在图A中,截然不同。但是在图B中,甲和丙的回答内容几乎一致,而且甲乙丙在图中两人关系上全部默认为母子关系。是不是很有意思。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相同和不相同组成的。
对同一事物两人相同的解读次数越多,产生误会的可能越少,两个人的关系也会越亲近,反之,则会频繁产生误会,关系也会越来越远。
所以,不要轻易对一个人的语言、行为下结论,也不要总是主观判断。因为你很容易就会对对方的行为做出错误解读。
但是,其实有时候,错误解读,也会让生活充满乐趣哦。
比如,某一天我们办公室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段子。
同事忽然拉长了音调,来了句“是谁……”
然后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送你来到我身边……”
“敲打我窗……”
大家哄笑之后,问那个同事刚才要唱什么?
他说,“是谁……拿了我的U盘……”
看,有时候这样的误会多么可爱!
那,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实验吧。
下面的这张图,正在发生什么?图上的人在想什么?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又会怎样呢?
欢迎写下你的答案。
然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