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你好!
这里是心晴的育儿说!
你有没有以下这些情况出现:
今天太累了,明天再给孩子讲绘本吧。
上了一天班,不想动了,明天再看书吧。
带孩子玩,回来天黑了,下周再开始健身吧......
编造那些借口,企图骗过我们的大脑,而事实上,大脑总会逮住自责和内疚,开始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我是一个坏妈妈,都不给孩子讲绘本。
看人家读书,自己怎么这么懒惰?
怪不得身体不舒服,什么时候你能说到做到?
拖延不可怕,随之而来的自责和内疚才可怕。越拖延,越自责,越自责,越拖延……无法破解的恶性循环。
“拖延症”一词最早由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教授费拉里和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教授帕卡分别统计发现,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会出现拖延行为。
为什么有这么多拖延的事?
因为我们觉得要做的那件事听起来太难了,还没准备做,就被吓到了。
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诺埃尔・蒂奇把人的技能层次划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是已经熟练了的技能;学习区是虽有挑战但不太难获取的技能;恐慌区是暂时不会的技能。
处于恐慌区时,心里会感觉严重不适,进而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我们拖延是掉进了恐慌区,总也迈不出第一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要记得:把目标分解,把看似庞大的事情分解为多个阶段性目标,一小步一小步实现!换言之,就是:敢于开始!
❤️我是心晴_家庭教育终身分享者和陪伴者
愿我们彼此成长、各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