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上海断断续续下了一天的雨,秋老虎也算是短暂下线了。
原本我是在苦恼着的,无心写文,又怕一次的偷懒把我打回原点,一蹶不振。
不过灵感这个东西很奇妙,微凉的风和整日的雨使我有些惆怅。惆怅之下,打开了写文的思路。
近期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看看书,在看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对于散文我向来挺欢喜,尤其喜爱抒情的;但若遇到写景写物的,没读半篇就能睡着。
说来惭愧,距离我上一次这么看书,已经一年有余了;而我最后一次做读书笔记和批注,已过去一只手的年数。想起来挺后悔的。
我记得去小学报名注册的那天,回到家后母亲送给我一本硬抄本。封面是红底,主图是三毛,流浪的那个三毛;内页是浅绿色的小方格。母亲说从此这是我的日记本,在我学会写字前,她可以代我记录。
我的脑海中至今仍有这样的场景,她拿着笔,认真地听我讲着那些幼稚的小情绪,唰唰地在本子上写下。后来我学了拼音和汉字,整天喜欢写这写那。有一段时期,页面上布满了寥寥无几的的汉字,以及许许多多的汉语拼音,还有连我自己也看不懂的这样那样的涂鸦。
不足一年本子就写到了尾页,后来母亲又为我买了各式各样好看的本子,至少也有不下五本。只是后来日记成了敷衍,我唯一记得的也只有那本红底的三毛。
可惜的是几年后搬了一次家,许是途中弄丢了。等我再想回过头翻看的时候,怎么也找不着了。
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我有了许多不愿与母亲分享的小心事,再买日记本,就只买带锁的了。我记得有一个学期班主任突然奇想让我们写周记,而我在周记中写到当时班长如何不分黑白,偏袒朋友。
后来我妈被班主任找去喝茶,回来后教育我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不过我爸是支持我的,因为这一点,我随他,看不惯的事情绝不忍气吞声。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我爸共同成长,学会了把许多事情止于嘴边。
这事过去之后,周记作业对我来说不再是写实,而是描写与想象。
上了初中,有了喜欢的男孩子,把甜蜜与苦楚都写进了日记里,不知不觉足足写了六本。在所有的文具里,我对本子是最挑剔的。对于日记本,一定要有塑料透明硅胶套,不好看的不行,纸质毛糙的不行,颜色过深过浅不行,横线距离过大过小更不行。常常是放学后,在校门口的小卖部里一挑就是半个小时。哪怕到了初三那一年,课业繁重也不忘睡前写下一天的事情。
高中之后,忘记是什么原因就放弃了写日记,有感而发才会提笔。也因此如今少有什么能够回忆。
前几日,下了决心要重拾手账,也要做读书笔记。打开本子前总不知该写些什么,但提起笔话就多了。
可能我是个话痨,好比今天这样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也许是这25℃的阴雨天,才给了我一气呵成的忧郁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