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疫情的影响,日本寄给中国的物资上的标语在网上激起了关于诗词和文化的讨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古诗,让人在感动的同时惊叹中华文字的美。
日本在长期的时间里,一直倾慕于唐朝的文化。本文就来盘点一下隋唐期间中日之间的交流情况。
第一个要说的名字很特殊,叫作小野妹子,相信第一次看到这名字的人一定跟我一样震惊,但小野妹子其实是个汉子,而且是非常著名的遣隋使。小野妹子所处的时代在日本圣德太子期间,圣德太子想要学习中国的佛法和政治制度,派遣他一行前来。小野妹子于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出发西渡,到隋后,国书“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隋炀帝虽然对将自己与蛮夷之主对比不太愉快,但还是安排好吃好喝,随后派遣了裴世清一行跟随小野妹子一行一起赴日,他们于608年夏到达日本,受到隆重欢迎,并且住进了专门为他们新建的宾馆。裴世清游览了奈良京,在日本待了几个月,日本朝廷又派小野妹子一行带了一堆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西渡,跟裴世清一行一起又来到了中国(这送来送去的……)小野妹子于609年9月回到了日本,留学生们却留在了中国。这些留学生当中的南渊请安、高向玄理、僧旻等人此后在日本的大化革新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成为了决定日本历史进程的人物。
唐朝建立后,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十多次遣唐使,主要仍然是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留学生、留学僧的规模也是空前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阿倍仲麻吕了。(看过《妖猫传》的对他肯定很熟)他汉文名晁衡或者朝衡,在唐朝入了户,而且还考中了进士,当了官,最后死在了中国。他与唐代最知名的几位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人关系都非常铁。储光羲曾经写了首《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送他: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753年,正值日方派遣的第11次遣唐使藤原河清等人归国,晁衡也请求回国,这些朋友们纷纷来送。王维写了一首《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可惜在途中遇到了大风暴,晁衡和藤原河清所在的一号船失踪,人们传言他已经遇难了。李白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难过,于是写了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但是晁衡并没有死,他们的船飘到了安南(现在越南一带),遭到了土著的围击,只剩晁衡和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十几人回到了长安。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晁衡跟随唐玄宗入蜀,晚年任过安南节度使,最后埋骨中国土地。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鉴真和尚。他东渡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热议的那句佛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742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邀请鉴真东渡,鉴真就念了长屋王赠送的袈裟上的这句话,下定了东渡的决心。其实鉴真的东渡是偷渡性质的,并没有取得官方认可,甚至有几次东渡就是因为官方的阻挠而不得不停止。在748年第五次东渡的途中,他忧劳成疾,双目失明。当时鉴真已经六十多岁了。后来还是多亏了前面说的第11次遣唐使藤原河清等人的偷偷协助,鉴真才混进了遣唐使的船队,乘坐二号船的鉴真大和尚受风浪影响漂泊到了冲绳,又过了一个月才到达日本本土。鉴真到了日本,不仅为皇室贵族、僧人受戒,传扬佛法,而且还设计了唐招提寺。这座唐招提寺现在是日本的国宝级建筑,是奈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的扬州大明寺就有招提寺送来的长明灯。
第四个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日本留学僧空海。公元804年,日本派出第17次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吕,空海和最澄作为留学僧随行。抵达长安后,藤原大使回国,空海就开始了他在长安的留学生活。当然空海来中国可不是跟白居易一起查案的,事实上,并不能确定他们两人认识。可能写小说的梦枕貘就是挑选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两个代表的符号(正好生活的年代也差不多)来开脑洞的吧。空海在长安青龙寺拜密宗七代传祖惠果为师,学有余力,还选修了书法家韩方明的书法课程(空海的书法后来在日本也非常有名)。经过两年的学习,空海带着一堆书籍、佛经、图画等回到了日本。回国之前,也是有很多诗人来送(不过这次的都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大诗人)。空海回到日本后,宣扬佛法,也建了一座寺庙——金刚峰寺,创立了佛教真言宗。多才多艺的他,还研究中国的诗学,写了本很多人都知道的《文镜秘府论》(因为经常听到,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是日本僧人写的)。
唐朝的大气,日本的诚心,共同成就了这一段历史佳话。相信这次中国在世界各国的帮助下也能够顺利度过难关,为后世谱写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