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一张图片来做今天的开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Knowledge是散乱的,而Experience将它们连接起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知识分成两种。可以用过文字、语言等途径表达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显性知识。对于那些无法表达或者难以表达出来的知识,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知识你懂但是你表达不出来,所以你会觉得一些作家或者讲师非常666。相对而言,隐性知识是更加难以传播和学习的。在过去,我们最常见的隐性知识就是--经验。举个例子,之前老师傅们带个徒弟,非常费劲,只能让你从学徒做起,跟着师傅干几年才能出师。这种知识的转化效率放到现在的社会里简直是反人类的,我们需要快速学习快速迭代,才能够挣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现在的知识量是非常让人绝望的,单从书籍来看,每年这个社会要出版三万多本书,就算我们一天看一本,一辈子也看不完这一年的产量。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看见一篇很好的文章,或者看起来很有用的文章,就会点击收藏点击转发,然后告诉自己有时间再看,好像这样知识就已经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不会跑掉了一样。然而实际的效果是PS教程、英语教程、做饭小技巧堆满了你的硬盘和百度云,你却还是美图秀秀、we are 伐木累、叫外卖。
面对这个庞大的信息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断舍离”。断舍离这个概念其实是日本提出的一种家居整理术,概述一下就是不再接受没用的物品,扔掉家里没用的物品,然后到达一个看起来很有逼格的境界。运用到我们这里面就是,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性的处理。
第一,我们要收敛一下我们的关注边界。我们要收集的不是好的东西,而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就涉及一个“T”字形的知识结构,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先通过深度挖掘,在进行拓展的一种知识体系。这种体系是比较适合我们大部分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精力只足以支撑我们用一个点做开端。
第二,我们要评估一下我们的信息渠道。我们现在有很多渠道来获取新的信息,比如看书看电影,微信微博知乎豆瓣。可以说每个渠道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们需要评估一下这些渠道的性价比,比如微博基本上已经可以定义为一个纯娱乐性的APP了。还有一个就是知乎,知乎这个网站可是说内容质量还是可以的,但是知识过于碎片化,会给人造成刷知乎是在学习的错觉,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提升,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键盘侠。综合来看呢,还是读书适应的人群比较多,最起码你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对某一件事的某一方面得到系统的认知。
第三,定期整理你的收藏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更精准的信息,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整理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成我们的能力。每个人收藏的习惯不一样,但是很多人都会被杂乱的分类所困扰,这里分享两个大部分人都适用的建议:
1.每日在日常浏览中遇到需要收藏的内容,收集在一个当日的收藏夹里,不需要分类。每天抽出5-10分钟整理,将一些进行舍弃。需要的多次阅读的进行大类区分,给自己设定一个阅读期限,如果在期限内你没有进行阅读的话,就将这些文件删掉,因为如果你设定了一个期限也不足以敦促你阅读的话,那么可能这些知识对你的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2.没必要把类别分的特别详细。先分大类,当一个类别积累到大概50-100条左右的时候,在进行整理细分。
今天写的有点多了,之前一般是会控制在一千字以内的。总结一下,减少关注方向,勇于舍弃信息,学会定期整理。信息通过整理才会变成知识,把你的收藏夹好好消化消化,是时候用它们再提升一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