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可是这24小时,每个人选择做什么,花多少时间、怎么对待自己的时间可谓千差万别。
有些人喜欢追忆过去,像古代唐朝诗人李商隐著作的《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过去充满了留恋和遗憾。
也有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态度,与古希腊享乐主义如出一辙。
同样也有人认为未来比当下和过去更重要,比如《狼图腾》中“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以及冯仑“看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
每种面对人生的不同人生态度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和结果。为什么每个人面对时间的态度会如此不同呢?其实是“时间人格”。
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津巴多时间心理学》里讲述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你独一无二的“时间人格”。
一个人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认知方式, 不同的个体对待时间的态度和认知,以及如何管理规划自己的时间的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我们称之为"时间人格"。
菲利普·津巴多认为时间人格,是基于心理时间,反应人对时间情境的稳定适应倾向和感知方式。时间人格是以心理时间为基础,指个体对时间情境稳定的适应倾向及能力特征。
时间人格有多个维度,分为两个现在维度,两个过去维度,和两个未来维度。它们分别命名为:
1、消极的过去时间观:关注与自己过去的经验。以过去为导向,非常看重过去的记忆,并且对过去充满留恋,不愿接受现实。
2、积极的过去时间观:想起过去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能从中收获到积极的一面,大多能乐观面对。
3、享乐现在时间观:活在当下,及时行乐。认为生活就是用来享受的,现在过的开心最重要。通常这样的人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责任心。
4、宿命主义现在时间观:主张宿命论,认为世间所有事情已经安排好了,人类无法对其改变,做好当下需要做的就好了。负面是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
5、未来时间观:非常注重未来人生目标,行动时提前规划好一切。通常这类人会过度关注未来,让自己非常忙,容易忽视身边人的感受。
6、超验未来的时间观:他们更关注遥远的未来,具体说是关注死后的世界,认为生活开始于死亡。
人的时间人格是复杂的,每个人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人格都有鲜明的倾向。较好的是积极的过去时间观、享乐现在时间观、未来时间观、超验未来的时间观。最糟的时间人格是“过去消极观”和“现在宿命观”。而这两种时间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方式有以下三种:
1、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不逃避不压抑,可以找朋友述说,或者写日记等。
2、改变思考方式,重建积极过去的认知。从事物中发觉积极的一面,培养感恩的心态。
2、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培养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制造更美好的回忆,聚焦生活中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