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一周前的事情了。组上的小兰加完液体回来以后,向我们吐槽,说:“那个@@床的婆婆简直就是一个奇葩中的奇葩”
我问“怎么讲”
她说,
我到他孙孙的床旁去加液体,就需要跟她查对一下娃儿的腕带信息”
那个婆婆说“我不跟你对”,我就问她,你咋个不跟我对喃?婆婆说“天天儿(这个婆婆可能是重庆人哈)都对对对,烦不烦嘛”
我说“婆婆,这个是医院的规定哈,又不是我鼓捣喊你的对的”
ps:护士在给病人做任何的时候都需要按照查对制度的规定,进行查对,查对的项目主要包括姓名、住院号、用药的药名、剂量、剂型,使用频次等。
一般的操作是到床旁,询问家长患儿的姓名及住院号,家长查看患儿的手腕带上信息与护士进行确认。
不管怎么说,同事小兰气呼气呼的回来了。
我问她:“唉,你不是有实习同学吗?你可以和实习同学一起查对呀?”
小兰说:“实习同学当时不在那个房间,在隔壁房间放机器呢?嘿!不能啥子都要靠实习同学三,喊那个婆婆对下腕带有啥子嘛,她还不对,还跟我雄起”
我说:“那当时隔壁床旁有家长吗?”
小兰说:“有啊”
我说:“你可以和隔壁床的家长一起查对啊?”
小兰说:“那好搞笑哦,”
我说,那现在你来扮演那个婆婆,我来扮演当时的你,怎么样?演示一个只有你一个人,又喊不到其他同事的情况下,怎么要处理这个事情,好不好?开始了哈……
婆婆:“不对不对,每天都在对,烦不烦嘛”
小兰:“婆婆,是这样的,医院因为有规定,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出错,保证娃儿安全的嘛”
婆婆:“说怎么多,我就是不想对”
小兰:“婆婆,那这样,我邀请隔壁床睿睿爸爸和我查对,你同意不?”
婆婆:“随便你(没有什么好脾气的回答到……)”
“睿睿爸爸,你可以帮我看看16床浩浩手腕带上的姓名和住院号吗?”
睿睿爸爸:“好的”
演示完毕,我看看小兰,怎么样,事情就解决啦!
我说,你看,你是有很多种方式来处理这个事情的,如下图所示。但你都没有,更糟糕的是,你因此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你分析过这是为什么吗?
方式一:当婆婆拒绝你时,你暂停对他的操作,等其他床上的操作执行完毕后,去喊同事帮忙完成双人查对。
方式二:可以请隔壁床的家长帮忙查对,因为制度规定的是双人查对,而未规定必须是两个医务人员。
方式三:向婆婆解释你的职责所在,如“婆婆, 你看,这样做虽然费事,但确实可以保护病人的安全”,当然若婆婆很坚决的情况下,这样解释是会显得很费时间,但确实增进护患关系的好时机。
使你发怒的可能不是"婆婆拒绝查对信息”这件事情,
而可能是:“婆婆拒绝了你的要求”
也就是"婆婆拒绝你”,这让你愤怒
知道这个点,对个人的情绪认知来讲是相当有意义的,因为“我很愤怒”和“我知道我很愤怒”是不一样的。
前者只能在接下来的每分每秒更愤怒,后者却因为元认知被激活而可以做到把注意力转到“我为什么很愤怒”,乃至于找到很愤怒的原因,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引发情绪的问题上去。能解决就去动手解决,不能解决的话,也好想得开:既然解决不了,愤怒也没有用……
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很多时候分享事情解决的方法是应该放在后面的。
在此之前应该做的是“分享感受”
当在对方真正识别到自己情绪,进而想去解决引发情绪的那个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套路才会真正的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