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insight?”
这个问题,在我带research课程中被反复问到,是一个困扰大多数初级设计师的问题。去年10月份,我参加了一个research行业会议EPIC(Ethnography Praxis in Industry Conference),其中一个沙龙对insight的定义和特征做了很不错的讨论,在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举个例子,曾经有组学生做过听音频节目体验的调研,发现有的人会在开车的时候听一些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也有用户是在周末叠衣服整理家务时,把音频节目设置好,一边干活一边听。如果单单看这两件事的行为,乍一看起来完全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两个观察中都透露了一个共同的行为特征,那就是用户是把机械性重复工作和需要认知的任务分开在做(Divided Body and Mind)。这种总结性的陈述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大多数在调研中观察到的现象,而这个解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insight。
而一条合格的insight都有哪些特征呢?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insight可以解释观察中的大多数现象,也可以用于解释其他没有被观察到的场景。用我们提取出的Divided Body and Mind这个观察,不仅可以解释叠衣服时听音频节目和开车时听音频节目这个现象,也可以用来解释其他只要是把机械性本能的任务和需要大脑认知功能的任务同时处理的现象。发现insight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形成知识的过程,这个知识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未知的不确定性。还是通过叠衣服和开车听音频的这个例子,我们得到的Divided Body and Mind这条insight,可以帮助我们把在这两个具体问题中发现的一些原则延伸,在日后遇到其他即使表象上看起来不同的现象,我们一样可以很自信的去做推断,做设计等等。
其次,insight一般比较抽象,并不是所看即所得。很多刚刚入行或者入行一段时间的从业者,在看到一些现象的时候,自动将这些现象当做了真正的“问题”并且将其放大,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变成用户没有“xxxx”(这里可以插入任何最初的设计方案)。这对于一个设计师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用户所面对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现象,我们需要对这个现象做一个抽象,而不是只是从表面上去解决问题。说回上面的例子,如果没有一个抽象insight的过程,在定位一个音频产品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叠衣服是一个场景,开车是一个场景,场景非常多,非常复杂,需要针对每一个场景来做相应的处理。当然如果这个场景足够大,比如说健身的时候听音频,也许做产品可以成功;但是如果这个场景很小,比如叠衣服,就会令产品出现冗余,对产品产生伤害。而相对应的,如果抽象做的好,insight解读的到位,产品则会非常聚焦、简洁,直逼问题要害。所以,抽象insight的能力对于调研的优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进而也决定了调研结果对任何组织机构所产生的影响力。
最后,insight不需要定量的数据,也很有说服力。这其实才是insight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实际上很多时候insight只是让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了转变。在我们已有的认知世界的框架下,insight的出现帮助我们串联起已经存在在我们脑海里的知识点,在我们重新审视一个现象和问题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这也是为什么insight其实不太需要说服别人,大家就自然的觉得有道理。我经常讲的一个例子就是“the best posture is your next posture”(最舒服的姿势永远是你下一个姿势)。这里面讲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说我们想要一个舒服的坐的体验(这里没有用想要一把椅子是有原因的,之后的文章会给大家介绍),而并不仅限于是一把椅子,甚至也不是几把椅子,而是一个可以支持你换姿势的一系列affordance。作为一个家具制造企业,可能思路会停留在制造一把最舒服的椅子这个概念上,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当我们的思维变换成要制造一个空间支持换姿势这个体验的时候,其实整个产品的策略都会发生变化,更关注的不再只是单品,而是人和空间的关系。这个新的关系的构建就是创新,而缔造这个结果的可能性也因为框架的存在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看一下这个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CpXXBHFSA
你觉得这段视频是不是一个insight?为什么?欢迎讨论。
作者:石头,Previous Design Researcher @ Steelcase。
编辑:小囡,UX Designer @ 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