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俄罗斯真正开始走上帝国之路的是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名叫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1672年出生,是第六子,他的五个哥哥都是异母兄弟。
1682年,彼得一世的异母兄费奥多尔三世逝世,身后无嗣。另一名异母兄伊凡五世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所以推举十岁的彼得为沙皇。但伊凡五世的家族对此很不满,异母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唆使近卫军发动政变。虽然政变失败,但却使得伊凡五世和彼得成为共主,索非亚摄政,实际上手掌大权。
1689年,彼得推翻了索菲亚,将她被软禁在一所修道院中。
1694年,彼得的母亲病死,他才真正掌握了实权。
1696年,共治沙皇伊凡五世病死,彼得终于成为唯一的沙皇。
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君主头衔由“沙皇”改为“皇帝”。
1697年,为了对抗奥斯曼帝国,他隐姓埋名游历西欧各地,并同时派出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出使西方各国,史称“大出使”。他在荷兰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造船,并目睹了欧洲各国文艺复兴的盛况,为俄罗斯改革定下了基石。
尽管俄罗斯拥有相当庞大的国土以及资源,但是大部分的工厂有效率低下,以致于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彼得大帝一步步带领俄罗斯进入工业经济的体系,并增加政府的效能。
彼得大帝改革了俄罗斯的行政系统,俄罗斯长期以来采行小组行政,资源无法合理分配,而且笨拙的难以管理,1708年彼得大帝建立了“辖省制度”,政治地位较为重要的地区得到较多的自治权,而广阔的农村地区由国家直辖。
1722年,彼得大帝颁布了“官秩表”制度,旨在限制贵族对政治的影响,使得有才能的人可以得到提拔并获得爵位。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1917年。
为了应付巨大的军费开支,彼得大帝垄断了部分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例如:盐、酒、橡木以及焦油,同时针对一些俄罗斯的文化习俗进行征税,例如:沐浴、钓鱼、养蜂以及蓄胡,并且向纸制品课征印花税。彼得大帝增设了“人头税”,即向每个农民征税,他向工人征收的税种比农民还要多。这些措施使得国库比以往增加了六倍。
彼得大帝坚决推行农奴制度,规定农奴未经主人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农地。但是他也确立了农奴阶级,比起其他国家的农奴,他们可以向国家纳税以拥有较多的权利。
1711年,彼得大帝设立了“元老院”,或叫参政院,是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所有的成员都是沙皇彼得一世所任命,其成员的任命和解职都要由皇帝任命才生效,元老院无法以任何方式中止运作。该机构一直延续至俄罗斯帝国解体。
彼得大帝的改革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改革的成功使俄罗斯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但取得了“北方大战”的胜利,同时进一步的合法化和加强俄罗斯的专制统治,深入影响了以后的苏联和为俄罗斯联邦,为俄罗斯在以后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