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忙忙碌碌,转眼已近四十。尚不论这一代人的平均寿命能到达几岁,从人生阶段来说,可谓“懵懂来世蹒跚步,青春烟云犹渐散,拂却踌躇初现明,转眼已过半生缘”。
想为自己近四十年的生命来个小结,是近日突发的一种想法,其实这想法既不突然,也不怪异,每个人总会在某一刻,在经历漫步游走之后,第一次发现心中的拨云见日之惊喜。
必须要纪念之。
如果用数学之美来描述的话,我宁愿做一个这样的题目,把自己到现在的39年生命,分成三部分,来回忆留存的记忆。
第一部分:美好的童年。我是79年生人,7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是广播里“为革命,做眼保健操”的年代,是一个年代属性的最后一年。经历了停电时闻着媒油灯啃着蜡肉的香味、分享父亲中山装兜里“大红袍“花生的欣喜、结伙上山偷番薯的调皮、大院里伙伴嬉笑玩闹的温馨……可以说我是幸运的,在家里是老六,父母正直勤恳,姐姐优秀关心,学习愚钝乖巧,少年腼腆青涩。光是用文字来描述这些片段,可以满满登登写一大本。如果让我现在闭上眼,就是这么一个画面: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冬午后,大院儿里尽是温暖,家里大大小小的抽屉被翻出来,带着里面件件故事错落在转动的阳光里。穿着母亲织的条纹绵帽和黄色毛衣,半个屁股挤在抽屉里,眯着眼睛细细翻看黑白跃动的小人书,那个人就是我。这十几年,虽然期间搬了几次家,但满满都是暖色调,那些家里艰难的画面,都被父母姐姐们小心藏起。
第二部分:从年少到自立。这十几年让我从少年走向青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初中学校环境很差,社会从纯朴走向各种矛盾冲突的慌乱十字路口。从孩子到成人之间,总有个激烈撞击的过程,懵懵懂懂里尝试了很多新鲜而放肆的事情:学会听不进父母的训话,学会在街边夫妻理发店里烫个“大奔头“,学会用一块钱买两根”万宝路“或”红塔山“让自己看起来很长大,学会不务正业深夜外出游逛,甚至学会了一个不小心学习挂”红灯“。幸而,人总会在不知中自知,初三那年,突然觉得该回去学着长大。成绩回升的时候,对着高中班主任吹下大牛:“高考和爱情我都要”,那是多么年少轻狂的年代呵,在这后来的日子里,考取重点大学、考取工作、恋爱八年结婚、升级成为人父,似乎都那么一帆风顺,期间偶尔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打开窗户,拧开音乐,对着黑夜多愁善感的时候,都是那么文艺而不羁。
第三部分:到现在。所有的过去都只是铺垫,现在才是现在。期间最大的事,是父亲去世了,这位在我眼里从来没有生过病,一直乐观豁达的山一样的老人,离我而去。我拿着他在我高考录取时送给我的笔记本,手指摩挲着他的字:“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些文字重如泰山。这十几年,看着母亲逐渐变老,看着儿子逐渐长大,看人情事故,看冷暖自知——看外面的东西多了,看自己的心里就少了。2010年的春天,我拿着领导干部的任命文件,在父亲的遗像前泪流满面,心底对自己说,靠着自己的努力,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那时候看看父亲的笑容,是慈祥,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几天,再回去看,静静地站在他面前看,发现那时候我还没有看到很多东西,比如:豁达、成长、鼓励。父亲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但他在我眼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智慧,不管他的生活是如何变换,不变的是他的淡然,他在任何情况下的悠然自得。原来他在很多年以前,在我们这些子女的心中,早已种下一颗种子,悄悄生根发芽,等待我们自视,自知,自醒。
这最近的十几年,我是幸运的,碰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有的人给我支持,给我鼓励,给我温暖,也有的人给我苦闷,给我挫败,给我失望。在体制内,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察颜观色与人相处,比如协调矛盾整合资源,比如顶住压力解决问题,但也发现了更大的问题,比如只讲结果层层推诿下的集体责任无意识状态,比如急功近利下的形式主义状态,比如效率极为低下的非理性决策状态,比如导向混乱的用人错位状态……有一天,我开车经过,看到一位认识的刚退休的老干部,牵着狗,花白着头发,在漫无目的地逛街,神情索然,刹那间我好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一直做着自己厌倦的事,只为等着退休的到来。有一个声音从那天起留在心底……
半生不长,亦不短。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得到过什么,而在于你收获了什么,醒悟了什么,浑浑噩噩几十年,不如明明白白一瞬间。前半页在书的中间,后半页在书的空白。
我的前半生,不是小结,而应该是开始。我对自己说。
记于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