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在熊猫书院读了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其实相当于只是读了精华版啦,因为一周时间实际上很难把一本好书读完,除非是在放假的时候。
不过也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很经典的“阅读教程”,差不多20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出版,经久不衰。很多老师在谈到阅读的时候也都有推荐过,足以看出这本书的确不一般。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所说,书里主要探讨的是阅读的方法和建议,凝结了作者很多年的阅读经验和心得。涉及范围很广,也很细致。
对我来说,最有启发的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阅读千万不要贪多。
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好书也有很多。我们不可能都读完,所以一定要有所取舍。
最应该读的书是哪些呢?
有三种:能够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的书,能够给自己一定启发和帮助的书,以及那些经典好书。
这些书往往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琢磨和思考。也正是因为这些琢磨和思考,我们才能让手里的书发挥更大的价值。
第二点,高效阅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字:“找”。
以往我读书,就是从前往后读呗。读到自己有感触有想法的地方,就随手做点标记和补充。读完也就放在那里了,最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这样读有两个不好的地方,一个是书里面的精华部分并没有被很好地消化吸收。我常常拿起很久以前读的一本书,当时觉得写得非常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本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另一个是很多书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我有一大半的书都没有读完。虽然或多或少读了一些,也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但是读着读着就放到一边,读其他的书去了。有的书确实是读了才发现写得一般,但是有些书如果不读完的话,实在是一种损失。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读书要带着问题去读,去书里面“找”答案。
这样,读书就变成了一种游戏,一种探险。每一本书都像一座矿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和开采。
我整理出了一些可以帮助我们阅读和理解的问题,附在文章末尾,供大家参考。
第三点,读书的要义在于让作者为自己服务。
我一直觉得,能够写书出版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尤其是那些写出经典好书、畅销书和长销书的人。他们的知识积累、眼界、境界、思考和表达能力都让我深深折服。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书籍本身是一种商品,写书人的工作本质上是提供一种知识服务,我们是完全可以站在比写书人更高的地方去读书的呀!
比如说我想学习演讲,那么我可以去网上找一找与“演讲”相关的好书推荐。然后买几本回来,看看不同的作者对于“演讲”都给出了哪些建议和方法。
不同的方法之间肯定有交叉,比如怎样做准备,怎样克服紧张的心理……
不同的方法肯定也对应着不同的需求和情况,比如有的适用于技能培训,有的适用于汇报展示等等。
我需要的是什么?想明白之后,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建议中,总有最适合我的那一套。
这,实际上是一种主题阅读。有时候甚至需要我们去跨学科阅读书籍和思考分析。
以上三点,就是我个人的梳理和总结。
书里还讲到了读书的四重境界、速读的技巧、透视一本书的十一条规则、不同种类书籍的不同阅读方法、进行主题阅读的若干注意事项等等。
我就不一一阐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一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附:读书的时候(尤其是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入门级问题:
这本书属于什么类别?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高手级问题: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哪几个章节?
这本书的框架是怎样的?
这本书的推理过程是怎样的?
达人级问题: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的分析和结论有道理吗?
书的内容跟我有什么关系?
终极问题:
我应该如何评判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