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的孩子怎么不自信呢?让他干点事,他怎么老退缩呢?他怎么不主动呢?等等这类问题。也就是如何让孩子内在的力量升发出来,这是摆在我们家长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个孩子他的状态不是很好,看上去他内在的能量没有出来,到底是为什么?如何让一个孩子特别自信,遇到事情往前冲,能冲上去?根本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身体里面有着一份非常好的经验元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有着非常好的体验,他的身体记住了这个体验,所以,再有类似的事情,他才愿意再去体验。在这一点上,我要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让一个孩子在一件事情上,让他内在的力量慢慢的出来,就是要在他做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举例说明:一个孩子,在3岁时,妈妈让他练习把罐里的奶粉用勺子舀到奶瓶里,这样一个事情。在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的小手会不太准,有一半奶粉会被洒在奶瓶的外面。如果,这个时侯,做为妈妈,心疼奶粉或是性子急的,就会说:怎么弄的这是,都洒在外面了,你不行,我的,我的,还是我来吧!那这个孩子的体验是什么?失败、我不行、我干不好、我没有能力、我做不了这个。这个孩子他就收到了这些,再有这样事情时,他就不愿意再去做,因为他身体里有了一个记忆,那就是“我不好”“我不行”“我不会做”。那智慧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呢?继续!太好了!进去一半了,加油!又放进去一点,继续!干的真好,下次还是你的!她看到的是孩子放进去的那些,那些洒在外面的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在这样一次一次非常好的互动中,孩子收到的是什么呢?我行、我干的好!他的关注点也放在了自己做到的地方,孩子收到的是:我又进去一点,我又进去一点,只要我做,我就能放进去。这样进行一个月,当孩子喝完这罐奶粉时,你会发现孩子自己舀奶粉己经非常自如,基本没有洒在外面的了。孩子带着这份自信“我可以做好这个,我三岁就能做好这些”,他到了幼儿园,有同样的事情让他去做的时侯,别的小孩没有这份体验,只有他体验过,他就很可能会主动的去表达:我来,我来做吧!他就有这份底气,因为他做过,他经历过,他有这个好的体验。结果他到那一试,所有的小孩一看:哇!你太棒了,我从来没做过,你看你做的那么好!一点都没洒在外边。此时他收到的是什么?是自豪、我最厉害,在这方面我最棒!这个体验让他的身体记住了,再有类似的事情,他也会冲上去,去尝试。他己经得到经验了,只要我去尝试,我就能做到,我就会。所以,孩子的自信是有这样一个公式的:一开始需要调动他的意愿度,让他愿意去做。(在孩子小时,我想这一点是不会费家长太大心思的,因为每个孩子天生是好奇的,家长做什么,他看到了,都是会想尝试尝试的)。然后,他不断的去做,然后多做到,拿到好的体验:我厉害、我行、我这次可以,我好棒!拿到这种感觉,最终这份体验成为他在这方面的一个能力。
从意愿度到能力有好多步。把意愿度调动起来,这个事情他愿意去做。从孩子的特点来看一下,一、探索孩子再乎的价值(好处益处);二、孩子内感官类型;三、是追求快乐型的还是逃离痛苦型的;我们就根据孩子在这些方面的特点来和他互动,让他看一看这个好处是什么。比如,一个孩子,你想让他去学游泳。
如果是追求快乐型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说?我们就给他说游泳的好处:你学会了以后,穿着泳衣在水里,就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太美了,(描绘画面,启动内视)你还可以到大海边去体验体验;如果你同学跟你在一起,他们肯定特别羡慕你;你爷爷奶奶知道你会游泳了,肯定会觉着他这大孙子太厉害了,你看爷爷奶奶都不会,爸爸妈妈也不会,咱们全家就你会!(扩大价值),你想想爷爷奶奶会说什么呢?你的同学们会说什么呢?(启动内听),他们要是这样说,你会感觉怎么样呢?(启动内感),这样去调动他的意愿度。
如果是逃离痛苦型的呢?我是这样给我儿子说的:你不会游泳,万一掉到水里呢?不一定旁边都有人啊,你只要学会狗刨就行,能泳个二三十米,你就能自己爬上岸,能自救就可以了。
第二步,鼓励他多做。在孩子做和多做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要不断的去肯定他做到的部分,就像前边讲的往奶瓶里舀奶粉的孩子一样,我们的关注点放在孩子放进去的部份,而不是洒在外面的。在不断的肯定中,让孩子愿意去多做。
在多做的过程中,他的能力就越来越好,在这一方面,他就会多多的做到,比一般的孩子做的就要好,做到的机率就多,他拿到的体验就好,他第二名了,前三名了,第一名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拿到赢的感觉:我很棒、我很厉害。让孩子内在收到这些,这特别重要。他自己慢慢就知道了,在这方面我有能力。
当他有这个能力的时侯,是不是马上就自信呢?不一定。从有能力到自信,这中间还有两年桥梁:有足够的外界认可,启动内在的自我认可。当这两部分认可足够的时侯,孩子才能在这方面竖立起自信。所以,在孩子做到、体验到赢的时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及时给到认可,多多认可,还有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等。当孩子收到来自各方面的认可时,孩子会觉着我在这方面还真行呢,慢慢启动他的自我认可。但是,有一些孩子,他实际在某一方面是有能力的,别人都认为他行,但是他自己还是没有觉着行,就是还没有完成自我认可。
这是一个孩子从没有意愿度,我们启动他的意愿度,根据他的特质去启动;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认可、嘉许、表扬,让他多多的做到以后,不断的重复做,然后他具备这个能力,外界认可足够,启动他内在的自我认可,这时侯,孩子在这方面有了自信,当自信满满的时侯,他会自爱。当孩子在很多方面产生自信的时侯,他内在的动力就升发出来了。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自信时,他内在就有一股气。气质就是一个孩子在很多个方面有自信,有多股气在体内形成的质感。气质好一定是在好多的方面都有自信。
问题: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孩子小学六年级,十二岁,没有自觉性、上进心,怎么办?
答:1、自觉性、上进心,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这个标准是谁定的?我们先把这个弄明白。
2、我们假定孩子确实是自觉性上进心不太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这个表面、这个现象,我们要看看孩子内在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所有的呈现,一定是这十二年来,和我们互动的结果,孩子在这十二年当中,全身心的去吸收家长给他的所有信息,一点一点就呈现出现在的模样:好像是上进心不足、自觉性差。那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整,让我们今后和孩子的互动,能得到另外一个结果呢?我们需要在自己这里做文章,而不是在孩子那里做文章。这是一个方向的调整,好好的去观察孩子,好好思考,调整自己的思级和角度。
二、高一的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迷恋网络
答:迷恋网络,是因为他在网络里能拿到他的价值,能拿到他需要的,比如说:成就感、被认可、被鼓励、自己做主,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他内在的需求。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不是硬把孩子扳过来,而是要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不断的把孩子的需求给到他,然后,他在这方面不缺失,慢慢的他就不迷恋、依赖那些游戏了。
三、十二岁男孩,他只听鼓励、表扬,说到不足就生气。怎么和他沟通呀?
答:孩子爱听鼓励表扬,这是他自己在乎的深层的满足,这个非常正常。一说到他不足的地方,他之所以不愿意听,发脾气。这需要我们做一些调试,我们是要让他听到他该听的,而不是让他听到后发脾气往外挡。我们要和解一下,怎么样让这个孩子把该听的听进去,这是我们要做的。首先,用一切方法,让他去动、去做,用自信方程式,去建立孩子的自信。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以自信为基础的。他生气,是因为需要的表扬和赞许还很多。鼓励、肯定他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发火,生气都是在表达,要允许他表达。能勇敢的表达自己,这也是我们能抓到他值得表扬的一个点。需要我们在认知里注入一个新的信念: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让自己更好,所有的孩子都想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生气就是想得到而没有得到,或是得到的不足。最值钱的是我们和孩子能融在一起,聊当下我们非常在乎的共同话题。他生气,我们也是可以抓到他值得表扬的地方的,从这个互动中,孩子能拿到的是:被关注。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孩子六岁,总是抱着一件睡衣,不能离开。
答:1、在互动中,你越不想让他干什么,他就会干什么。体验:“我要出门了啊,冰箱里的冰激淋千万不要吃啊,千万不要吃啊!”那此刻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意识控制着自己不能吃不能吃,但是你老是想着那个冰激淋。因为我己经把这个信息注入到了你的潜意识当中,我启动一次,那个印记就加深一次,又启动一次,就又加深一次。那脑袋里除了那个冰激淋就没别的更重要的了,你是非吃不可了。
2、你看他的眼神,对他的干扰更大。他一抱睡衣,你的眼神里那个不接受、不喜欢、紧张、皱眉、抓耳挠腮、不欣赏,等等,这些对孩子的杀伤力最大。我曾经一再的强调,我们和孩子互动,最终要达成的结果,不是让他成为一个知识的储存器,而是“我爸爸爱我”“我妈妈爱我”。不要把眼睛盯在要纠正的偏差点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不要堵,这是大原则,去疏通。让他拿到一条更好的路。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一定有他在乎的价值,去探究出来,让他在另一件事上,能拿到这个好处更多,就转移了他对睡衣的迷恋。问问孩子睡衣上有什么味道,闻到这个味道有什么感觉?是妈妈抱?妈妈呵护?猜着去问,找到孩子想要的价值,去为他提供和创造。
五、女儿高二,现在很不自信,主观能动性缺失,不能像小孩子那样一点点去补回,怎么办?
答:1、抓住一切可能的互动,肯定鼓励到孩子,按照自信方程式帮助孩子。
2、最该做的就是谈:以后你心目中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谈现在、当下是什么程度,天马行空的去想。以终为始,倒推现在最该做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点点的做,最终才成为。如果我们知道我们最想成为什么,再去策划怎么做,效果就不一样。知道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需要坚信什么?必须要在哪些领域哪些方面突出?我在各个领域需要做些什么?我需要具备什么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六、 [endif]五岁半,女儿,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哭。
答:对输和赢有意识了。要让她看到所谓的输赢,是她自己定义的。没有输和赢,这是需要父母传递的。从输中拿到人生启迪,是大赢。比如,做砸了什么事,没拿到想要的结果。这个与外因有关系吗?要引导孩子在自己这里找方法和资源去做好下一次,从输中拿到启迪。还要让孩子看到除了输赢,还有其他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