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为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即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处在卯月的惊蛰与春分之间,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律书》中云:“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元时期(亦有明清时说法)将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因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既被定为“龙抬头”节日,同时也是土地神的诞辰。
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