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些做了对别人有帮助,做砸了自己要承担责任的事情,称为领域(Area)
将那些有明确起止时间和目标的事情,称为项目(Project)
将那些自己持续感兴趣,但对别人没影响,别人也不在乎的事情,称为资源(Resource)
所以大抵来看,我们日常需要积累的知识多半来自于自己关注的领域、资源、项目。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领域的选择 —— 因为领域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根本。
如果你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那么选择哪些精进的领域,就非常重要了。硅谷教父 Paul Graham 曾在《天才的车票理论 (opens new window)》一文中提到下面两个判断标准:
是否对此特别痴迷,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也想做下去。
这件事是否对别人有帮助,还仅仅是满足自己。
即分清楚你痴迷的领域是以消费为主,还是以创造为主。
我在 2016 年意识到自己就属于上述所说贪心的人,样样稀疏没有积累。于是便决定放弃对写代码、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专心开始研究服务设计相关的领域。
这个决策一方面是自己痴迷于研究服务设计,相比于产品设计涵盖的范围更大;另一方面也是时代变化导致传统产品经理的领域式微 —— 当你点的外卖无法准时送达时,再好的 App 体验也无法弥补。所以如果能设计出好的服务体系,会对自己的产品甚至同行都有巨大的帮助。
去选择让你痴迷又对别人有价值的领域。
领域、资源、项目并非是彼此割裂的,在我们选择好想要专精的领域后,可以再来看三者之间的关系。
领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来不断精进,而兴趣则随着时间的投入有可能转化为领域,而有些领域则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过时。只有领域没有项目,只是纸上谈兵,谈不上任何精进;只有项目没有领域,像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你也不可能通过收藏和阅读大量别人的文章,来让自己关注的领域精进 —— 领域的建设不能只有消费,还要有建设。
我们经常爱收藏的文章、视频、金句等内容,许多时候都是资源而非领域的范畴。
但基于精力分配和知识的形成,不推荐跨太多领域收集资源,这样要么会造成精力分散,要么造成资源坟场。更好地方法是,基于领域 (或者将来潜在的 Area)作为精进的方向,然后把资源当做领域的基石和养分,不断地为未来的可能性做准备。
许多时候我们看似在完成许多项目,但这些项目和自己专精领域缺少长期的关联。比如对一个想要在编程领域成为专家的程序员来说,虽然管理团队看起来是「进步」,但这对于他「成为编程专家」的领域并没有什么帮助。当这种事情变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项目完成的越多,反而距离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越远。
同样,如果你的 flomo 中如果充斥着大量剪藏的来的内容和别人的观点,却从未对你的项目和领域有所帮助,那么要提醒下自己是不是关注的范围太过宽泛,或者自己设定的领域根本不是自己痴迷或者对别人有帮助的。
请确保他们在一个方向上。
CoinMarketCap—拥有市值、简短的描述和有关项目的最新消息。
DappRadar—有DApp排名,可以轻松找到每个市场的顶级DApp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例如用户、余额、数量)。
CryptoFees.info —提供实际赚取的费用,作为不同项目的活动和价值的另一种衡量标准。
链TVL — DefiLlama —显示链之间TVL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