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下雨天,她在厨房切着菜。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样。
直到门把手开始轻轻转动。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她浑身已经湿透,露出裙子外的小腿上和袜子上沾满了泥点和细碎的小树枝。轻轻地站定后,小女孩用低低的声音说着:“我回来了。”
她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没有回头,也没有应答。她的肩膀开始激烈地抽动,眼睛里已经充满了恐惧和愧疚的泪水。
因为,她死去的女儿已经连续一星期回到家里来了。
她记不清自己已经多少次看到死去了女儿回来了。女儿总是怯生生地说着“我回来了”,但是她却无法回应。因为,她认为女儿是因为她才死的。要不是她临时有事,没有到学校甚至公交车站去接女儿,她的女儿也许就不会遇害了。
每次想到这里她都感到无比的恐惧。这个家已经成了她的牢笼。所以,每次听到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她都会握着一个木制的十字架,蜷缩在桌子底下,任凭自己的身体抖成一团。
她开始害怕一个人待在家里。她像老公哭诉,却遭到呵斥,甚至被误解她根本没有真正爱过这个女儿。
她痛苦地哭了。难道她真的不爱这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吗?
不是的。从她嫁过来的那天起,她就努力地想和女儿好好相处。女儿一开始别扭地叫不出“妈妈”,她会笑着说没关系,慢慢来就好了;女儿丢失了最爱的发卡,看着她失望的神情,在女儿关上房门前,她却连“妈妈再给你买一个更好看的发卡”都没能说出口;她说自己喜欢是柿子,希望和女儿一起去摘,女儿却说柿子要留在树上给喜鹊吃。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自己无法进入到女儿的世界,更无法进入到她的心里。充斥在她们之间的,只有疏离和尴尬。
即便是这样,她仍然从心里爱着这个可爱乖巧的女儿,仍然希望有一天,她们能走进彼此的世界。但是现在,一切都不存在了,一切都失去了意义。都是因为自己那天晚上没有去接她的女儿。
她就这样每天被愧疚撕咬,活在无边的恐惧和无助中。
直到有一天,她走在路上,远远看到对面走过来一个和女儿长得非常像的小女孩。她大惊失色,尖叫一声瘫软在地上。原来她们住在一个小区,和小女孩聊过之后,她才知道这是她女儿的同校同学,也是从小女孩的口中,她才知道,她的女儿在学校因为刚转学过来,经常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她又止不住地哭了,愧疚感好像要把她吞噬,成为女儿的妈妈后,她觉得还没有好好为女儿做什么,她亏欠女儿太多了。
但是小女孩却说,自己的妈妈也没特别为自己做过什么,但就算什么也不做,妈妈还是妈妈。
她怅然若失,却又若有所思。
2.
偶然中,她去洗车时,店员从她的车里找到了女儿最喜欢的发卡。她第一次鼓起勇气,踏进了女儿的房间,她想亲手把女儿最爱的发卡给她。
在女儿的房间里,她不经意地看到了那本台历。她仍然记得,上次打算和和女儿一起摘柿子的时候,她看到女儿慌张地将它藏到了抽屉里。
拿着这本台历,她看到了自己的生日那天被圈了出来,上面用改正纸写了很小的一行字“妈妈的生日”。她轻轻撕开改正纸,下面赫然写着“后妈的生日”。
看到这里,她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无法抑制地哭出声来。原来,她不知道,女儿对她已经完全认可,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从之前的“后妈”变成现在的“妈妈”。
她不知道,女儿在拒绝了和她一起摘柿子之后,懊恼地捶打自己的脑袋,恨自己没有答应和她一起去摘柿子;她不知道,女儿后来自己去给她摘了两个柿子,但看到桌上她买的特级柿子后,又失望地挂在了自己房间的窗外;她不知道,女儿因为内向腼腆,才没有及时向她吐露心迹。
她不知道的太多太多。她以为两颗疏远的心,其实早已经走近彼此,爱着彼此。现在,她终于释怀,终于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愧疚,在死去的女儿再次回家,说着“我回来了”的时候,她不再回避,而是回答“你回来了。”
她像往常一样,招呼着女儿吃饭,拿了毛巾给女儿擦头发。她终于面对着女儿,勇敢地说出了“没能去接你,对不起!”
她也终于在女儿面前,第一次说出了“妈妈”两个字。
而她一直深爱着的女儿,也第一次当着她的面,喊出了“妈妈”。
以上图片来自电影《邻居》
3.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是一部恐怖悬疑电影,但女主和她女儿的感情变化更牵动着我的心。从互相误会到走近彼此,她们真的等了太久。
而女主在女儿被害后,一直无法原谅自己,一直认为是自己这个妈妈做得不够好,才让女儿每天在学校孤身一人。但直到发现女儿对她的爱之后,她才开始与自己和解,与女儿和解。
这一天,她等了太久。
但对她来说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