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书本家
在北京早高峰的七号线地铁上,有一幕引起了全网的愤怒。
一位母亲正在训斥自己的孩子,并用手拧孩子脸颊、拍打孩子帽子。
最后,竟让孩子当众下跪!
7点多早高峰的地铁,是什么样的?
我想过每个人自顾自的挤在人群中;我想过是大家或靠着,或坐在看着自己的手机。
但是,我没想到,会是这样一幅画面。
一名七岁左右的孩子正在拿着手机坐在座椅上,而孩子的母亲正在拧着孩子的脸,看得出,并不是在玩闹。
母亲的力气很大,甚至将孩子口罩的带子都从耳朵上揪了下来。
孩子默默地自己又戴好了口罩。
本以后这就结束了,没想到孩子的母亲又用手打掉了他的帽子。
孩子只敢将帽子拿着,不再戴上去了。
看着孩子这个样子,孩子的母亲从孩子手里抢过了手机,抬手就想继续打孩子。
也许是潜意识想要保护自己,孩子抬手挡了一下。
这激怒了这位母亲。
她对着孩子说,“别坐了”,然后来到另一个车厢。
她将孩子的书包扔在地上,让孩子跪下。
孩子从湾子站一直跪到了北京西站。
而他的母亲,就站在他的正前方,无动于衷。
周围有人看到后,劝她孩子无论做错什么,当众这样下跪还是不合适。
她却反过来回怼:“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
地铁到站后,孩子母亲双手插兜就下去了,并没有管孩子。
孩子自己捡起了书包,赶忙背上后,追上了自己母亲的脚步。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何况,这个行为已经触犯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
家庭教育应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这种粗暴的惩罚方式,不仅不能无法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还会让孩子出现自卑、自尊心受挫、社交焦虑等情况。
孩子从来不是家长的私人物品,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羞辱,孩子可能需要一生来治愈。
河北衡水,有一名穿校服的学生在街上殴打母亲。
男生个子并不矮,和母亲相比高了一个头,而且身体很壮实。
最开始的时候,两人还只是在争执。
当争执无果后,男生对自己的母亲举起了手,直接朝脑袋打去。
还接连打了好几下。
过程中孩子母亲在连连后退的过程中不停躲闪,男生却一直在穷追猛打。
甚至不解气地将自己的母亲推向外面,丝毫不顾及路上正来往的车辆。
周围的路人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议论:
“这小孩子,啪啪地揍他妈,白养那么大了?”
“这是亲儿子吗?下手那么重!”
然而,男生没有任何停手的意思。
当有路人上前试图制止男生打人时,他不以为耻,反而有些理直气壮。
意大利的亚米契斯说过: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目无尊长,甚至动手打父母,这样的孩子不管教,岂不是无法无天了?
一位路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上前将还在动手的男生制服了。
“你妈把你养这么大,你就是这么孝顺她的?”
路人要求男生下跪,向自己母亲道歉。
在跪下道完歉后,男生扶着自己受伤的母亲离开了。
都说子不养,父之过。可当孩子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来,作为父母也是需要反思。
看完这两个故事,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无论是在地铁上让孩子下跪的母亲,还是因为母亲被孩子打,路人令其下跪的孩子,他们都像是一块破碎的拼图,缺失了重要的一块——
父母正确的教育。
孩子就是父母教育成功与否最直接的体现。
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彰显自身家庭的特征和父母的教育方式。
一个家庭是否健康,一对父母是否三观正确,在孩子的身上,完全可以看出来。
国外有一个公益广告,叫《孩子在模仿》。
父母走在前面,一边赶路一边打电话;孩子走在后面,也是在赶路的时候通着电话。
父母将手里抽完的烟头扔在地上,并用脚碾灭;孩子也学着父母的样子,手里夹着烟,抽完后将烟踩在地上。
父母遇到事情大吼大叫,教育只靠责骂;孩子也学会了用大吼大叫解决问题。
每一个孩子都在模仿大人,而父母也在慢慢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孩子“三观”的建立。
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呢?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发表过一段演讲。
其中和母亲的一段往事,让人感受到莫言的家风。
在莫言小的时候,他曾和母亲一起去捡麦穗。
结果,母亲被看守的人打了一个耳光。
多年后,他和母亲又在集市上和那个看守人相遇了。
那时的看守人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他想去报复这个人,母亲却拉住了他。
“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只要父母的三观和教育方式正确,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不会差到哪里。
愿天下的父母,不会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品质低下或是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也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沉淀出最好的人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