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偶然看了罗辑思维第四季最后一期,讲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罗胖说到一个概念叫“学习焦虑”,指的是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如果对环境的信息感知的能力下降,将无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更何况现在知识爆炸,我们能获取的知识实在有限,知识焦虑能不大吗?这么一想,整天看到课程就买买买的我,不正是知识焦虑的中度患者嘛。
罗胖也提出了在这个碎片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学习。一是人格化学习,牛人就是知识的载体,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尽可能地跟牛人在一起。二是找概念学,通过不断地搜集新概念来高效地学习,掌握知识本质上就是掌握概念。三是缝合化学习,新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一次,跟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缝合在一起。四是碎片化学习,因为碎片化时间已经是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必须练就一身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实实在在知识的本事(尽管这点我并不是很赞同)。五是目标化学习,我们普通人都是要面对一个一个目标行动的,行动一步获得反馈,再继续往前走。
近两年兴起的知识付费仿佛就是为了治愈我们的学习焦虑的,各种付费社群、训练营轮番轰炸,仿佛只要交钱加入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但学习的事情怎可一蹴而就,厚积而能薄发,指望一时半刻的训练,即使是再牛的老师,都不可能让你飞升上神。那么这些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昨天听了一个成甲的分享,关于如何靠知管理获得爆发式成长的,解决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成甲说,什么是知识,能让你的认识和行动发生改变的信息才是知识。他谈到自己看了一本谈判类的书,学习到了其中的狮子大开口、红白脸、虚拟决策人、虚拟竞争者这些谈判策略,于是把这些策略应用到买车、薪资谈判等情景中。把知识应用在实际中,能教告诉别人怎么用,同时还要进一步思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是否还能用在其他看似不相关的其他领域。这就是如何让学习的知识价值放大百倍的方法。然而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获得跨界领域的能力,跨界能力的就是你学习数学的方法,却能在英语上给你帮助。以《刻意练习》为例,多数人看到的是跳出舒适区外努力,要有目的地学习,但实质其实是抓住心理表征练习,即学习牛人的思维方式。很赞同成甲说的,世界有很多领域是由少数简单规律构成的复杂现象,底层流动的简单规律多维度地相互影响。我们学习能力越强,看到事物背后的联系越多,就越能透过现象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成甲的将知识应用和学习心理表征,跟罗胖的人格化学习和缝合化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成甲认为世界是有少数简单的规律构成,吃透知识,掌握底层流动的规律,是可以获得爆发式成长的,这比起罗胖说的学习焦虑让人安心得多。结合当下的知识付费现状,个人认为只要找到想学的行业最牛的人,宜精不宜多,学习他的课程,并透过课程学习他的思维方式,专心吃透,掌握内在规律,融会贯通,方能学有小成。但是做到成甲说的这个程度也并不容易,首先就要多读书,读好书,放慢速度吃透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普通人需要刻意读书方法,才能熟练掌握。既然读书要跟着牛人读,索性下单购买了一本成甲的《好好学习》,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再写一篇读书笔记。
题图摄影:Myriams-Foto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