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教育问题对我,一篇笔记。
碎碎念
真没想到看到谈及教育,我居然会点进去听,没想到里面讲的观点还挺有意思的,有一些启发。比如,里面提到,计划生育对教育分流的影响。比如,现在生两个孩子的成本不一定是一个孩子的两倍。比如小的可以穿大的的衣服。生一个孩子可能会娇生惯养,尽全力把所有的资源都给这一个孩子了,可能还会比两个孩子多。而生两个孩子就会尽量公平。
当代的社会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无论愿意不愿意适合不适合都必须去上学。这里,我想到的是,比如如今非洲的贫困落后的国家,家里面孩子很多,但是,不一定会全家供应一个孩子去上学。因为那里不一定有良好的基础教育设施条件。让人们上学接受学校的教育也许是社会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
里面提到,中国人的观念就是认为考上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博士生就必须得比受职业教育或者体力劳动者高。听到这儿,还真是这样。一个清华北大生去卖猪肉去当快递小哥肯定会掀起热度。曾经同班同学,后来上了985,211的学生最后还是给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同学打工,这也会被唏嘘。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体力劳动者的工资不应该比脑力劳动者高呢?一个在建筑工地上的人或水泥,搬砖他的贡献就难道比那些坐在写字楼里吹空调整理核对一下资料的,却又有高学历的人低吗?工作无贵贱吧。我之前对自己说我以后再也不要去饭店里当服务员等干这种靠体力的工作了,我以后要靠脑力赚钱。因为我潜意识里认为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工资低是理所当然的。而工资的高低是你的价值与能力的表现。现在想来也许是我狭隘了。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现在的大学,我都特别不喜欢数学。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的数学,什么微积分,线性代数,立体几何,各种函数,咱们日常生活又用不到,乃至以后我未来所从事的任何东西都与书上的,令人头晕目眩的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无关。为什么要学那么多数学,本来就没兴趣,越想就越讨厌。这里边提到,学数学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区分,分流。如果把一些难的,客观的数学题目,一些贫困,没关系的学生可以凭借攻克难题达到分数进入那道门槛,而有些硬性指标是靠关系达不到的,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公平。这里面关于为什么高考要考数学只提到了这一点。我认为学数学一定程度能促进思维的开发。貌似我身边的朋友数学好的脑子更加灵活。数学也一定有其应用价值的,但书中常常只给我们许多公式理论,而没有解释这些的应用,是嫌繁琐没必要吗?
关于素质教育,之前在学教育学的时候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比。我看着,书上写的素质教育是绝对好的,没有任何的缺点。应试教育却各种不足。我们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然而,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如今的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一个经验丰富深谙整套教育体系的老师对我们说,“不管你上课上得有多好,有多受学生的喜欢,但是到最后看的还是升学率,家长和校领导看的只是有多少考上了大学,考上了985,211。而升学率又跟你们的评级相关,级别越高你的工资就越高......”素质教育是政治正确,但也的确很难实现。就好像明朝俞大猷改革军备,的确是正确的,但一样的不现实。就好像咱们现在历史中常常说明清时期的八股文扼杀了人的思想力与创造性,但是八股文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选拔的人才。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我个人来讲,素质教育是给我带来一定益处的。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没有别的条件去发展我的其余方面。除了读书学习考试,我什么都不会。我只有依靠不断的学习考试获得不太低的分数,沿着这条梯子爬上去,去看到更大的世界,获得更多的选择。童话大王郑渊洁就让他儿子退学,自己亲自教他。然而,我们大部分都没有他那样的优质的条件。当然,现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必须去接受教育,九年的义务教育,未来是是十二年的义务教育。
这里面提到德国的教育制度分流,德国通过法律规定所有企业申报一种教育型企业。企业与学校联办,每教出一个学生国家给财政补贴。但是,这种方法放在中国就不合适。中国一拿来就变质,就会有大量的企业办这种虚拟学校,去收身份证,去骗政府的补贴。那么,为什么德国就行的通,在中国就变质了呢?国民素质问题吗?
关于创造力,“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里面例举了一些名人。比如,爱因斯坦,不愿意与人独处,以至于后来数次婚姻都失败,还有甘地,弗洛伊德。乔布斯退学的时候当初肯定也有 很多人不理解,最后他可是相当有作为了。忽然想到了[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角色。谢尔顿,艾米,拉杰,莱纳德....里面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天才也都是“怪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又想起,我有的同学也是“很怪”。很俗的我还会“笑”。也真是傻,也许人家将来是个'怪才'"天才“也不一定呢。同样,要是你觉得我很怪,不可理喻,也不要”笑“我,要好好待我,万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就化身成为了天才了呢 哈哈哈(rangerzhengshidewopingyongzh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