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巡抚的母亲生病了,请傅青主前来诊治。哪知,傅青主把脉之后,方子也不开,拂袖而去。巡抚追问,傅青主气不打一处来,怒道:“都一把年纪的人,怎么还犯那种病!”
巡抚莫名其妙,又不敢得罪,鉴于傅青主“不见达官贵人”的特殊癖好,只得求助阳曲县令,帮忙询问。
县令没办法,硬着头皮来到傅青主家,低声下气打听巡抚母亲的病,烦请他开个方子。
傅青主没好气说道:“巡抚之母患了相思病,昨日午后才起病的。”县令一听,惊得目瞪口呆,随即脸色绯红,快跑回去复命。
巡抚听闻,顿时气得脸色发白,他压根不相信傅青主的诊断。想到傅青主如此侮辱母亲,立即下令:“大胆傅青主,口出狂言,速去将其捉来!”
话音未落,躲在帐后的母亲,慌忙出声阻止。她把巡抚请进房内,把实情告诉儿子:“傅青主诊断没错,我昨天翻箱笼时,看到你亡父的靴子,忍不住睹物思人,才犯下此病。”
巡抚这才明白,他误会傅青主,傅青主却误会母亲。于是,他只得把实情告诉县令,烦请再跑一趟,请傅青主开副方子,治好母亲的病。
县令慌忙又赶到傅青主住处,把来由说了一遍,傅青主这才下笔开方子。巡抚之母只喝了一副药,立即就好了。
傅青主,生在明末清初。年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过目成诵。15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入庠成为博士弟子,20岁成为廪生。
22岁,傅青主娶忻州张御史的女儿张静君为妻,次年生下儿子傅眉。学业有成,家庭幸福,这个时候的傅青主意气风发。
31岁时,傅青主入驻三立学院。在这里,他和300多名年轻学子,谈学问道义气节。傅青主思维活跃,才华出众,很快成为学生中的骨干,并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青睐。
而此时,天下风雨欲来,世道突变。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不久,恩师袁继咸受人诬陷,被捕入狱。傅青主联名上疏,经过七八个月的斗争,终于换来恩师沉冤得雪,官复武昌道。
傅青主也因此名扬京师,乃至全国。
但他经此一事,开始厌弃官场,更无意仕途。于是返回太原,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家人。
很不幸,在他35岁那年,侄儿傅襄患病身亡,侄媳喝药殉情而死。次年,傅青主身染瘟疫,是哥哥精心照顾,他才得以活命。可惜,次年夏天,哥哥却染病身亡。
家庭连遭不幸,大明王朝也走到尽头,傅青主衍生了学医的念头,他只想治病救人。
学习是相通的,很快,傅青主就在医学方面取得不菲的成就,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还在为民造福。
傅青主精于医学,而且很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尤其是穷人,他更加给予关照。
一年,傅青主来到平定头道寺避暑。那日,他正坐在庙台上喝茶,一边欣赏美丽风光。
远处,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往他这边跑来。来到傅青主跟前,少年扑通跪下,恳求道:“傅先生,请您帮我看看病,太痛苦了。”
傅青主连忙把少年扶起来,定睛一看,少年头顶上的烂秃疮把他吓了一大跳。他仔细查看一番,叹口气问道:“孩子,你这可病得不轻,怎么不早点治呢?”
少年听闻,嘴角一撇,忍不住哭诉道:“傅先生,我家穷,没钱治。是母亲听说你来到本地,才让我来求您治病的。”
傅青主略微思索了一番,安慰少年道:“别怕,你来的还不算晚,有个法子可以治你的病,但你不能嫌脏。”
少年破涕为笑,高兴回答:“傅先生,没关系的,只要能治好我的病,再脏我也不怕。”
听到少年应允,傅青主便嘱咐他:“那你和我在这一起等!”
少年很听话,乖乖地坐在山顶等待,一直等到大中午。
这时,东南方传来一阵铃铛响,一辆牛车来到山坡上。拉车的老黄牛突然停下,在坡上“扑哧扑哧”地拉了一地的粪。
傅青主立即冲少年喊道:“快去!把那堆牛粪都糊在头上。”
少年毫不犹豫冲过去,抓起牛粪就往脑袋上糊,糊满整个脑袋。傅青主见状,又道:“快把你的衣服脱下来,把脑袋包住,包一晚上,明天就会好了。”
少年深信不疑,开心地跑回家。刚到门口,母亲就闻到一股臭味,再看儿子的头顶,一脑袋的牛粪,不禁怒道:“你为何把牛粪糊在头顶?”
少年连忙解释:“是傅先生要我做的,说是能治好我的病,明天就会好。”
母亲转怒为喜,赶紧吩咐儿子:“那你可要包好,别让牛粪掉了。”
这一晚,母子俩睡得格外香甜。次日,天还未亮,就听见少年大叫:“母亲,快来帮我看看,我头痒,痒得难受。”
母亲迅速跑来,还没来得及解开衣服查看,头上的牛粪就掉了下来。
俩人吓了一跳,接着母亲大叫:“儿子,你的烂秃疮没了,傅先生真的给你治好了。”
少年闻言大喜,忙去照镜子,自己的头顶光溜溜的,和生病之前一样,青虚虚的还拔出了一层头发茬子。
母子俩抱在一起开心得不行。为感谢傅先生,二人连忙装了几个鸡蛋,摘了几个水果,匆匆赶去,可惜傅青主已经离开。
从医者就该如傅青主一般,不断精进医术,对待病人不论贫富,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