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开学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一名海归老师W的课题组。
W老师虽然年轻,但她的严厉在学院都出了名。
她给我们开第一次课题会的时候,也再次强调了她的严格要求。
但同时,她也告诉我们,什么时刻顶不住了,可以随时告诉她,哪怕想直接走人,也不要紧。
原本八人的课题组,目前只剩下三个人。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W老师也分享了很多她在美国读博时的经历。
她讲得最多的,不是她发了多少Paper,取得了多少科研成果,而是她苦逼的经历。
在大多数人眼里,能去到美国TOP20的名校读博的人,一定是非常厉害人。
确实,他们非常厉害。
但不代表他们的内心就比普通人坚强。
高强度的学业、科研压力,改来改去错误依旧频出的实验数据,年纪越来越大带来的情感问题,和同学老板的交流问题,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问题,都是博士生们肩扛着的重担。
如果是千里迢迢赴美留学的留学生,背负的压力就更大了。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患上抑郁症等相关病症。
有不少博士生存在有自杀倾向,甚至真的付诸行动。
W老师谈得最多的,是她刚升博士第三年的日子。
没有了最初不远千里到异国他乡学习的好奇与憧憬,渐渐被无止境的实验研究所折磨,还要忍受来自家庭,情感,工作上的压力,W老师也患上了抑郁症。
每日在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的徘徊,表面看起来很充实,内心却焦躁抑郁,充满了自我的质疑与否定,仿佛行尸走肉。
身边没有真正靠得住的好友导师可以诉说,又害怕家里父母担心,一切只能憋在自己心里。
这样的现象,在北美留学圈并不少见。
真正令W老师振作起来的,不是来自他人的鼓励与自我救赎,而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
某专业的一名留学博士,从宿舍楼顶跳落,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鲜血彻底唤醒了W老师。
她也曾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但当身边的人真的踏出那一步时,她才明白,这是多么幼稚与愚蠢的事情。
没有什么跨不去的坎。
大不了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段抑郁的经历,对W老师来说无疑是一场蜕变。
她也常常告诫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过不去的难关,千万不要寻短见。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的了,哪怕要放弃现在取得的一切成就,曾经付出的努力,只要命还在,一切都有可能。
W老师后来,顺利毕业。
可她也遇到过坚持了四、五年后,心力憔悴,选择撤退的博士留学生。
他们虽然基本上是白费了好几年的光阴,辜负了自己不少辛勤的努力。
但他们至少保存住了自己的生命,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如果实在无法坚持,请往后退,往前走,无疑是向万丈深渊靠近。
现在的社会,疯狂地鼓吹着名声、财富、荣耀与辉煌的个人成就。
诚然,这是一个繁荣向上的社会该展现出的精气神。
但这种极端的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攀登的追求,折磨着不少拼搏的年轻人。
年轻人是该积极向上,但疲惫时、受伤时,请停下歇歇。
不要在疲惫不堪、遍体鳞伤之时,依旧奋力攀登。
否则,脆弱的你,极有可能不慎从高处跌落,摔得粉身碎骨。
不如主动地向下,放弃一些过往的成就,从头开始,哪怕,必须忍受儒弱与平庸之名。
这些“消极”的处事规则,是被这个追求物质的社会,所不屑的。
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小恶魔,怂恿你不断向前,而不管前方是不是万丈深渊。
当你疲惫、受伤时,请让心里的小天使安抚你,告诫你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毕竟,活着才是一切。
这是大家不屑去说,但都必须铭刻在心底的社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