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民族的始祖。关于黄帝的历史资料十分稀少。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根据太史公的记载,似乎可以认为黄帝是男性无疑。历来我们对轩辕黄帝的争论也仅限于他是人还是神,何时把问题延伸到男女之辩了?有学者从《左传》里看到“帝,后也”,这样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帝,是后的意思”。我们知道“后”这个词本身就和生育有关系,而“后帝”连称也是上古常有的事。《礼记》里有句话,“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译成白话文就是:“因为他生育有功劳,所以叫他帝”。这里明显在说,“帝”有生育的意思,那么“帝”就是指女人了。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天》认为,帝者蒂也。如花之花蒂形状。郭沫若也认为,“帝”字象征花蒂,如花之子房孕育种子,一粒种子再繁殖千万子孙。帝有生育之德。《礼记·郊特性》也说:“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那么,能生育万物,繁衍后代的“帝”,理所当然是女性了。《左传·僖公九年》中的“顺帝之则”注释道:“帝,后也。”意指帝即是后。“后”字,甲骨文里有时写作“毓”(通生育的育),形状颇似生育时的样子。上古时多有“帝后”连称的,实指一人。能够亲自生养小孩子的,只能是女性。《史记·天官书》记载:“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德”的本义是“种植、生殖”,黄帝行使生殖之职,自然是女性氏族首领才做得到的,黄帝当是女性。
《史记》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这是值得怀疑的,在文字产生之前是传说时代和神话时代,黄帝处在传说时代的开端,有关黄帝的史料都是在传说中整理出来的,因此,司马迁想当然认为黄帝是男性,而他的配偶自然是女性,自然为妃,他的后人必定是配偶所生。这是对传说的一种人为加工,失去了传说本来面目。其实黄帝所谓的“正妃” 嫘祖(又称缧祖、雷祖、累祖),这个名字就有些男性化,《说文解字》里面说“祖”最初由“且”字演变而来,像先辈神牌灵位的样子,更有可能是生殖崇拜的一例,代表着男性的意义。所以很可能黄帝是女性,而嫘祖是男性。而且,看黄帝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4428年出生、公元前4414年即位。这个时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盛时期,黄帝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更应该是女性。后来,母系氏族公社逐渐被父系社会所取代,到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男性取得了主导地位,传说中的这些先祖和神祗的模型也都发生了变化,黄帝的性别也在传说的过程中逐渐去掉了女性的特征,慢慢为男权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