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看世界》,这本书虽然都看完了,但是第二章让我更受启发吧。关于学习这一部分我觉得很棒,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咯。
第一就是训练方法十分重要,要一直在学习区学习。
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是你完全熟悉并且已知的领域,学习区就是你不是那么熟悉但是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领域,最后一块是你现阶段根本无法理解也做不到的领域。
文中说所有人都想挑战自我,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主要精力被放在一些驾轻就熟的事情上,就算可以离开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呆着那里年龄越大差别越大。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学习区,加油(^ω^)
第二就是掌握套路,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和高度的针对性,训练自己的薄弱点。针对自己的错误,反复改正,形成正确的模式。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我做的这件事,和我要达成的目的之间有关系么?重复训练一直被人诟病,比如大量做题,人们喜欢走捷径,但这样并不好。
第三,随时获得反馈。老师要及时反馈,避免形成错误习惯。刻意练习更重要,奖励学习的过程比只看学习结果更好,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内在动力,从短期上来看,也许并不能够影响学习的根本成绩,一个人可能不爱学习,但如果他学习方法正确并且通过了刻意的练习,依然会取得非常好的成果。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逼孩子学习的原因吧。但是内在动力对于一个人长远发展影响很大。
而一个好的学习机制是这样的:
有兴趣,主动练习→技能增强,兴趣更大→猛练,获奖,成就感增加,更爱学习→顶级高手,发现学习的内涵,更有兴趣。
个人的小建议:
对于个人的学习的建议:
前期以发展兴趣为主,比如你想学钢琴,那你最好选一首在一次学习就能弹出来,然后去跟朋友显摆(这个也是一本书写的,但是我记不住了)。这个对你的技能提升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非常开心并且为你以后学习产生很大动力。记笔记,前期可以侧重写乐趣,分享成果,发朋友圈,强化自己的思维,增加兴趣和乐趣。找优秀的老师。一方面在方法上避免走弯路,另一方面也会更好的收到反馈。和感兴趣的人交流,获得认同和反馈。积极参与这类活动。
总之就是要尽快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得夸奖和反馈,保持兴趣,有更多的信心不断练习。一直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的人,如果前方没有光,没有目标,是很容易放弃的。
而如果涉及子女教育的话,我建议我家长应该更侧重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时夸奖鼓励,对孩子坚持学习的行为进行奖励而不是学习成果,然后大目标小目标结合,比如从小灌输他要考上什么大学去什么样的城市,但是这样并不能进行有效刺激,要结合小目标,比如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认同,表演的机会。当然,在某些程度上,你逼着孩子去读书和他自己读书效果是完全一样的,但我认为这是最省力最开心的办法啦,学习成了习惯,再加上适当的学习方法,就不用担心了吧。等我有孩子以后试试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