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篇《被大女儿气哭了》那件事后的周末,我们闺蜜们聚会,大家都有娃,话题自然也围绕着孩子们的教育。
我把我跟青春期老大的摩擦还有我的内心矛盾挣扎纠结告诉了闺蜜们,她们劝慰我一番后都对我直言,觉得我应该放手,孩子大了要让她们自己去成长,去试错......我自己要强,自己卷自己,不要卷孩子......这个年龄了,要多享受生活,做减法,别给自己太多要求和压力.......孩子这么优秀,爱她就好了,别附带条件........就这样,我被闺蜜们集体“讨伐”了,但我却如沐春风,甘之如饴,我知道她们是真心为我好!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恶补心理学知识,还听了很多育儿大咖的讲座,感触比较深的是一诺,她本人经历就令人刮目相看,现在是三娃娘,但她育儿的理念我还是很赞成的,她那本《笑得出来的养育》已经买好,就等回国认真研读啦。
最近热播的《玫瑰的故事》,我其实只偶尔刷到一些片段或解说,因为没什么时间追剧。但当我刷到玫瑰与女儿相处的一些片段对话还有三次写给女儿的信,我竟然看哭了,玫瑰就是我希望成为的妈妈的样子,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包容,自己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松弛而专注,温柔而坚定,对孩子很宠爱但有边界。
我是一个很不会跟孩子沟通的妈妈,不知道跟孩子聊什么;我总怨孩子不跟我敞开心扉,可我没有钥匙,如何打开她的“心门”?孩子偶尔跟我说话,带着抱怨同学的腔调,我就忍不住在道德制高点批评她不团结同学,她怎么会还跟我讲真话?我老嫌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因为我没给她机会做,总觉得她做完我还得再做一遍,但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不是吗?我说的话就是圣旨,开心了给孩子买零食奶茶,不开心了就各种勒令制止,让孩子也不懂应该遵守那个规则,甚至想推翻或逃避我这个所谓的“规则”。
举个例子:
《玫瑰的故事》中太初四五岁的时候把牛奶撒了,玫瑰说:“没关系,上次教你怎么洗来着,对不对?”然后孩子自己把脏了的围兜洗了。这种情形我家也常发生,要么我来清理;心情好还能说句没关系,心情不好脸就冷下来了,我也能感受到孩子饭桌上吃饭的欢愉感也大大少了。
《玫瑰的故事》中青春期的太初要体验飞行舱,玫瑰支持但是有限的,给一半的额度,另一半需要女儿用自己的钱,不够就做家务挣。我总是喜欢提前满足孩子,孩子生日,一年送手机,一年送手表,让孩子不够珍惜,因为任何东西对她来说获得的很容易。
《玫瑰的故事》中太初抱怨学习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事儿,问玫瑰为什么一直学习?玫瑰回答:“当你学会了怎么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就自由了。”孩子也问过我为什么要学习好?我回答和其他父母一样千篇一律,学习好可以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玫瑰的回答让我感觉更有力量。
《玫瑰的故事》中太初觉得没有遗传玫瑰的艺术细胞很难过,但玫瑰告诉她,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太初更像爸爸逻辑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玫瑰很自然地肯定孩子,因为她能看到孩子闪闪发光的优点。我平时能看到孩子的优点,但很少表达出来,甚至为了让她提升,总说她的缺点,怪不得孩子不喜欢听我讲话,即使我已经克制着很委婉的表达。
《玫瑰的故事》中虽然玫瑰和前夫离婚了,但一直教导孩子要感受到爸爸的爱,维护爸爸的面子,甚至夸奖孩子的爸爸。我想这一点不说离婚夫妻,就连婚内夫妻也很难做到。我和老公关系算很好的了,但我常在孩子面前吐槽爸爸,好像隐隐希望孩子凡事能站在我这一边。爱人本是统一战线,但我的举动把他推到了对立面,让孩子对爸爸形成不好的印象也不是我想看到的。
朋友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自省;这和老公对我的评价如出一辙,他说我凡事都爱往自己身上揽。真是都太了解我了啊。最近想得很多,尤其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我真的是小心翼翼,希望他们自信大胆又带刺,又担心被我教育的很拧巴。
总之,回到初心,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