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给你做个选择题,A事件让你不确定要不要做,B事件让你不确定要不要做,那A事件和B事件你会去选择哪件事情去做?答案是你选择了第三个选项。很多人不解,问,哪有第三个选项,第三个选项就是你自己没有察觉到的,因为AB都不确定所以你选择了犹豫。你觉得是做AB两种不确定的事情中的其中一个浪费时间呢,还是在犹豫中浪费时间呢?答案显而易见。或许有人会疑惑,A和B都那么的让人感觉不确定,真的好难抉择哎。在你发现好难抉择的时候,就找一个你看的比较顺眼的去做,做,总比犹豫好。
案例
接下来我们来通过一个方面加上笔者的经历具体分析一下A和B。
有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件事情不确定要不要做的一个区分标准是,它的难易程度。当我们第一次去做A或者B的时候,我们会大呼小叫,怎么办!A感觉好难,B也感觉好难,两者均难取其易,那我还是选择最容易的逃避吧!于是你就整天的想想想,我到底放弃A选择B,还是放弃B选择A,时间就在你的hesitation中流逝了。如果不做选择题,只有一件事物摆在你面前,如果她对你来说比较困难,你依旧是犹豫做还是不做,甚至最后干脆选择逃避放弃。
难道这样的事情还少吗,你真的是因为不喜欢学生会污浊的气息而退部的吗,你真的是因为觉得做常委耽误学习而不想去争取吗,你真的觉得你很有规划所以自己的一些放弃是理所当然的吗,你真的觉得当吃你一口气把所有的社团、组织都退掉是因为要好好学习吗,你真的觉得你找到的一条明路那就是学习于是所有的东西你通通都扔掉了是个特别明智而且果决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样利索吗?你只是拿学习当借口来逃避你处理不了的事情!真是,现在反思过去的事情真的是被现实啪啪打脸。被过去愚蠢的自己啪啪打脸。你要及时察觉你是否拿一件理所应当大家都要去做的事情当借口来逃避一些你处理不了的事情。(当然我这句话不准确,还需要进一步精准)
你是因为从来在没做过上位者,一直是服从命令的士兵,所以当你想当上位者的时候,它很困难,于是你初尝几口之后争不过就用不惜得去争来掩饰你的失败,还有一个就是你没有规划,你不知道你做这些事情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这件事情要怎么做,事情做成之后要怎么发展,你通通都不知道,没有规划,就但凭感觉,我想要,你想要的东西多了去了,所以才会造成遇见一个要一个,要了一个丢一个。寓言故事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是你阅历不够认知不够。在这里先不谈规划的事情,只是谈在面对你感觉处理起来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解决止步不前的困扰。
原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会有畏难情绪的产生,即你为什么觉得A和B很难。
看图,当你的能力和做成某事之间存在一个真实的能力或者资源的差距,这个是一个人被困住的前提,我们将这个差距称之为挑战。但是,有能力差不代表被困住,我们来看一幅图,能力和挑战在不同程度组合时我们的心流模型:
当挑战略高于能力的时候,会进入到心流通道,整个人会感觉到时间飞快、创造力极高。但如果挑战太高的话,就会感觉到焦虑,并且,整个人的评估机制将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误判。
误判会使你觉得眼前的事情太难了,随便想了想之后觉得,嗯,从来没做过,不知道怎么下手,太难了,不做了,我还是做我经常做的事情吧(学生就是那就是当个学生学习吧)。于是就逃避了。畏难是一种误判,这种误判会让你站在原地不敢动,看上去就像是行动崩溃。但一动不动又会和内疚,所以就随便选了其他的事情去做,挑你熟悉的事情去做,做成你熟悉的样子,来满足自己内心一些小的满足感。
解决方案
那么有了案例(其实大大小小的案例还有很多),知道了原理,需要有解决方案吧,懂了原理,解决方案就是对症下药了。这里拿永澄老师给出的方案给大家摆货一下。
- 首先你要自我察觉,当察觉到你自己对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产生了逃避或者不想动的想法,你要推迟满足感,不要做一些事情让逃避的动机立刻满足(突然想到了情绪脑)
- 把大脑清空,把让你觉得困难的事情写在纸上,把大脑留出来思考(当早晨起来你想放空大脑进行读书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把脑子里想的东西都写下来,写到写不下去为止,然后你的大脑就会被清空了)。
-
如果事情太难完全不会,那就去找别人问,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把大困难分解成能力圈内的小任务,根据思路去分解。分解成你觉得有点挑战,能让你产生心流的难度程度(这个就得看你自己对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了)。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自行去永澄老师公众号进行关键词搜索,我将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贴心”的贴出链接)
- 我自己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利用幕布。利用幕布做什么呢,先将一个困难的大概的任务写下来,然后再一步步往下分解,可利用麦肯锡帮助结构化思考的工具—“逻辑树(Logical tree)”,将十分的大困难慢慢一步步分解成六分的可以行动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
后记
最后想说一句,关于推迟满足感。应该也有人听过“正反馈”,我理解的正反馈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有人给做出反馈,做下去会有动力或者知道自己走的方向是正确的。当然正反馈可以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反馈学员反馈客户方面,但是我在这想说的,当你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没有人也没有机会去给出去寻正反馈的,这个时候你可能就需要推迟满足感,和自己做朋友,成长是一个积累加爆发的过程,要拥有精进式思维模式,塑造成长型心智。
以下是鄙人的胡言乱语时间···
推迟满足感的应用场景:
- 想玩手机的欲望,这个我觉得得克制住···尤其是晚上!要早睡!可以做一些小工具来辅助,比如不把手机带到床上;把一天结束的时间定为23点,提前一个小时;把玩手机的场转移到别的地方···
- 想在人前显赫的欲望,这个真的需要成长···
- 想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把试卷做满分的欲望,这个···你要分解开,比如先把仔细阅读做满分,把听力做满分,慢慢累加。
- 想一下子拿到一等奖学金···先把怎样好好听课跟上老师的思路搞好
- 想一下子复习完···一个是可以找已经复习过去的同学带着你复习、复习重点、背熟、(感觉这条不太恰当呢···
- 想一步就写出好的高水平的自己的论文···一开始,你还是先借鉴查重吧!集众家之所长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