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爷爷病了,病了很久,全家人的焦点都在爷爷身上。我每次给爸爸打电话,他不是在照顾爷爷,就是在去医院照顾爷爷的路上。
我爸担心爷爷,我也担心爷爷。我还担心我爸。
我妈说:“别担心,还有我呢。”
我妈是个极其通情达理的人,在照顾老人身上她给我们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只要下班就没日没夜地在医院里精心地照顾爷爷。
我说:“妈,你们太累了。既要工作,还要照顾老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妈笑笑:“我不累,你爸跑得多。还有你姑姑伯伯们,我们人多呢,放心吧。”
他们说不累,可我知道有多累。近五十岁的人了,每天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可是回家挨着枕头就能睡着的鼾声不会骗人,疲惫的状况不会说谎。
我在心疼他们,妈在心疼我:“孩子,你们将来可咋整?你们这一代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最多才俩,到了你们四五十岁,压力太大了。”
我笑着说没事。可真的没事吗?我心里也没底。
挂了电话,我做了一个假设。如果现在时光穿越到了30年、或者20年之后, 我变成了40多岁,我爸妈成了70多岁。如果他们生病了,我怎么办?
的确,再过20年,我的经济状况以及整个社会的养老条件都会改善许多。我可能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会请专业的护工、把老人送到最好的医院。
但是无论养老条件、医疗条件怎么改,床前尽心的必须是我,只能是我,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如果我有兄弟或姐妹,我们会相互照应着,一起照顾老人。如果我没有,我只能一个人。
那时候我40岁了,我应该成家了,应该也有了孩子,我还会有自己的工作。如果老人只是病了,我会暂停手边所有的工作,抽出十天半月、甚至停工一个月,陪着他们去医院看病、理疗,在家里给他们调养。
可如果老人不能自理呢,如果他们身边缺不了人呢,如果我请了保姆或者护工在心理上都放心不下呢,我怎么办?我可以辞职吗?我的孩子怎么办?谁去照顾孩子?如果我的4位老人中有两个人都病了呢?我可以面面俱到吗?
心里好乱,我坐下来,拿出纸笔,列了这样一个表格。
1)压力:
工作竞争、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此处不议各类其他家庭生活等问题)
2)拟解决措施:
A、努力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B、在时间和物质上,陪伴老人,静心赡养。
C、用同样的时间和物质,陪伴孩子成长。
3)可能存在的问题:
A、天价的房贷让我丝毫不敢偷懒、不敢休息。
B、时间就那么多,我分给了工作就给不了老人太多,给了老人就陪不了孩子太久。
C、为了挤时间陪老人和孩子我可以辞职,但房贷、老人、孩子、日常花销会让我疯。
(此处不考虑我中了大奖、发了大财、嫁了巨富等突发状况)
4)怎么办:
A、从现在起好好照顾自己,好好锻炼,这一切的前提是我的身体棒棒的!如果我再出了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无法再谈。
B、认真工作,在该积累的阶段里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请不要省去该用来学习和成长的钱。如果可以,请多赚一些。
C、经营好爱情,找一个可以互诉衷肠、相互体谅、彼此扶持的伴侣。未来可能会有很多的困难,在我疲惫不堪的时候,会有一个人懂得、疼惜。
D、从今年起每年至少陪父母做一次体检,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从现在起多陪父母聊聊天,了解他们家长里短的生活。
E、如果将来有孩子,一定要生两个。不论发生什么,总有一个人替孩子分担。
“421”结构——未来的“我们”,不是一个人
自80年代初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大部分的独生子女都即将或已经进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
但是不要害怕,我们不是一个人的!全国15岁-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的人口有4.5亿多。不光是我们自己,还有将近2亿兄弟姐妹,还有全国三分之一家庭和我们一起承担着“421”家庭结构的压力。
所以,不要怕!因为怕了也没有什么用。与其从现在就痛苦不堪、杞人忧天,还不如提前考虑、做好规划。比如提前赚了很多钱,全款买房、或者给爸妈备上养老基金、或者给孩子做好教育基金。就算不能全部做到,至少可以从现在就有意识地开始准备。
这个世界总是相对公平的,我们从小享受了“独生子女”的优待,就需要为自己买单。
想起最近很流行一句话: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可惜在养老这件事上,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因为在抚养我们的时候,也没人代替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