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
反复吟诵这三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的语重而意浓。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看“学”的字源:學,甲骨文(×,交叠的算筹)(∩,是“六”的简写,即“庐”,房屋),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有的甲骨文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学造字的本义是,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
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这样来看,“学而时习之”,孔子在强调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在反复练习中融会贯通。
这有一种通达之乐。是知之者之乐,也是好之者之乐,更是乐之者之乐。
最近,两个女儿的舞蹈学校要汇报演出,连续几天都在加课排练。晚上回家,听着音乐仍兴味不减,有滋有味一遍遍的跳,每一次的神情都如同正式表演,特别圣洁而美好。当然,收获到掌声与赞美更是高兴至极。
这是朴素的“学而时习”之乐,学有所获,让自己发现更美好更有力的自己,内心是充盈而喜悦的。反复练习,就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昨晚与葡萄的一番对话同样让我深受启发。
她说:妈妈,我们明天要考试,我有点儿害怕,我不想去上学了。
(原来,她所说的考试,是教育部门的领导去幼儿园视察,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听她们背弟子规。老师很重视,所以,小朋友们接收了一个相当紧张的信号。我的目标是让她放下顾虑,尽快睡觉,明天能快乐去上学。)
我说:你已经背的那么好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可这并没有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于是我对她说,如果你很担心,咱们就一起复习一下吧!
听了百度里的录音后,她问,她们怎么不用提醒就都背下来了呢?
因为她们会反复练习呀!她若有所思,开始小声跟背,几次之后我趁机说,妈妈手机可以录音,你也能做到。当葡萄清晰准确背完又听,兴奋不已快乐的样子,很像小鸟反复拍打翅膀飞起的一瞬。
学习知识的乐趣和学习舞蹈为代表的爱好的乐趣相比,有时无法体现的直观,儿童需要引导,成人需要克制,这样才会得到。
这种快乐与满足,是个人内心的需求,不必言说,也无法言说,可内心的喜乐就想哼唱一首歌。这份自得之乐只有自己懂得。
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朋与友的解读,印象最深的是:同师为朋,同志为友。从这个解读看这句话,似乎与上句吻合,谈学识之乐。
但对朋与友的解读,还有“朋”是品行优良且志趣相投的结交者,褒义;而“友”可以是临时结交的相互支持者,中性。从这个解读看这句话,便上升到对美好品行的渴慕与追随。
《説文解字》:朋,古文鳳。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
“贝五朋”,朋本与贝有关,是财富是珍贝,是仁义智勇洁,男子之五德。
有这样的“朋”自远方来,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这也有一种快乐,超出了个人独处,又建立在对自我的更高要求。那里可能有自己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困惑,一个人坚守的苦甜苦甜的无法言说又无人参照……这时,出现一个人,也许就是一束光!
三、人𣎴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从昷,心燥,不冷静,容易恼怒,生气,甚至怨恨。
“人不知”,不知道,不了解,不懂得,都是合情合理的,谁又能做到必须为人所知呢?
只有心平气和,内心正直坦荡,冷静自处,便可有一个对人对己客观公允的评价。
这其实更是一种乐,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甚至,超出快乐本身,超凡脱俗,返璞归真。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就是最好的回答吗?
第一则这三句话里,“不亦……乎”是以往读书直接滑过去的句子,这几天反复琢磨,我感觉到了一种辩证的思想暗含其中。不亦的对面应该站着一群人,甚至是社会中的大多数吧!
第一则这三句话里,我也读到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过程和结果,本能和提升,克己和修身。那里始终有“仁”的内核。为学,为人;对他,对己;始终与热爱,以善念一道,立君子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