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小团圆》这部电影可谓是风头正劲,最为火爆,不为别的就为杜汶泽和彭浩翔的言论,就引来了不少的关注,但是这些关注没有转化为票房,而是成了骂战,作为喜欢这部电影的我,我的微博也有不少人开骂。
因为抵制杜汶泽,《人间·小团圆》这部电影也被一些影院减了排片场次,虽然去影院买票麻烦了点,但我也乐得,好电影不多人看,总是有种“独自去偷欢”的快感。
今年看的电影不算太多,到现在《人间·小团圆》却可以算的上目前最好的华语电影了,不论剧本还是拍摄都极其用心,镜头语言的选择也十分巧妙到位,全片气质也十分文艺,每段人物之间的矛盾表现得十分到位,各种影射、明喻、暗喻的穿插也设置得十分巧妙,不得不说是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
《人间·小团圆》讲述的是一个香港家庭老中青少不同成员的故事,三对夫妻,一个小孩,是一个家庭的全貌,也是如今香港人的一个群像,香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影片里,大家长吴孟达是做法事为生的老年人,他与夜总会妈咪吴家丽相好,他的苦恼是儿子不接受吴家丽;吴孟达的儿子古天乐是补习学校的王牌老师,古天乐的妻子梁咏琪是一名过气女演员,古天乐苦恼的事情是女儿长得不好了;吴孟达的女儿杨千嬅是一名博物馆管理员,她的丈夫曾志伟是一名医生,杨千嬅的苦恼是不被过世的母亲疼爱。
从我的角度看来,彭浩翔是想让影片从一家人生活中的小事出发,来展现香港人的生活面貌,营造一种香港人独有的回忆,而香港诗人廖伟棠更是说到这部电影是彭浩翔给香港人的一封家书,可见这部电影在情感上的成功,至少是获得了香港人的共鸣。
《人间·小团圆》在香港的片名叫《香港仔》,香港仔是个地理所在,当年英军登陆此地,问及居民此为何处,他们答 Hong Kong,于是后来整个岛都被称为香港。在日治时期,香港仔曾被改名为“元香港”,也就是香港起源的地方。而电影的英文名是 Aberdeen,既是香港仔的译名,又是是英国前外交大臣的名字,《南京条约》的签订者。
既然是讲香港仔的故事,影片中必然全是香港的日日夜夜,不仅如此,导演还设置了一些暗示在其中,写着“所有目的地”的路牌,如盗梦空间一般的奇幻香港街景模型,曾志伟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吸气,憋住,呼气”,以及杜汶泽对古天乐提出的三个问题:一、卢卡斯重修《星球大战》为什么没有删减去瑕疵镜头?二、如果女儿是你的,你会继续嫌她丑样吗?如果女儿不是你的,难道你就可以遗弃她吗?三、你应该向你中学时欺凌的丑样女同学道歉,否定自己心中那种势利。还有片中那枚七十年前留存下来的炸弹。
我不知道大陆版的片名《人间·小团圆》的由来和张爱玲那著名的《小团圆》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人间·小团圆”五字或多或少的讲的就是电影的诉求,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亦或是一种回归,回归于家庭,回归于自己。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人生没有目的地,过程就是人生本身”解释了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写着“所有目的地”的路牌,人生去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向前的这个过程。而片中两次在梦境中出现的纸扎香港,恰是香港人对记忆中属于香港的好时代,而彭浩翔自己扮演的如哥斯拉一般迈向大海的变色龙在城中的横行破坏,无疑可以看做是对困于美好记忆的香港的破而后立,而一直嫌弃自己女儿丑而怀疑不是亲生的的古天乐在杜汶泽的三个问题的质问下最终没有看亲子鉴定的报告,也是否在暗示,香港仔们必须接受这个日益退却闪耀光环的香港,而这平凡的香港才是真正的香港。
我喜欢曾志伟的那句“吸气,憋住,呼气”的台词,这是讲的香港人的也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就像廖伟棠先生所说:“不是逆来顺受,而是自我调适,如此反复呼吸是为了最后坐起来,说出自己对人生的问题或者答案,自己看清楚自己的脏腑。”
《人间·小团圆》是一部属于香港仔的电影,讲的就是发生在香港的小人物的故事,而最后黄耀明唱的那首黄伟文写的主题歌《目的地》,我想相较于我这篇文章的胡乱猜想,恰恰是对这部电影的最好解读。
留低这片海
租借过某传奇
何必守到底
先发觉买不起
人所拥有的
怎计算有效期
无非吞吐间那点空气
人山中挣扎
人海中搜索
乱到已不记得
当初你为何出发
前身早糟蹋
前境不可察
愿你记得你可掌握到得这一刹
谁苦苦的鞭策
求有个解答
练到碰到美好都不信何其精刮
人最怕看不见未来才信地图
唯盼你知你真的拥有得这一刹
你要记住只得一套呼吸方法
香港仔的《人间·小团圆》我这大陆佬只能妄言。